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官、民广泛设置实业学堂是教育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清末官民兴办实业学堂目的明确,特色鲜明,且经过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清末新政的历练,逐渐向规模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羁绊严重,清末官民置办实业学堂还存在诸多弊病。研究清末实业学堂的发展历程和弊病根源,对今日职业技术学校的营建和管理有历史借鉴功效。  相似文献   

2.
清末山东实业学堂的兴办者可分为官方和民间。官方为山东实业学堂筹集经费,并兴办实业学堂。民间不同阶层投身于实业学堂的兴办。作为兴办者,他们为山东实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认为,实业是富强之本,一个国家只有在先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后,才可能强盛;而实业教育是根本的根本,一个国家只有在培养出大量自己的实业科技人才之后,才能不依赖于外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富强之路。因此,大力兴办近代实业和实业教育,应是晚清“自强求富”的根本大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张之洞领导了中国近代许多重要的军事、民用工业建设,创办了大量的实业学堂,确立了实业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地位,为中国社会经济化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记忆     
<正>张之洞(1837.9.2-1909.10.4),字孝达。张之洞一生崇尚"经世致用",把"为国尽忠心,救国于危亡"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兴办实业,培育人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在几十年的仕宦生涯中,张之洞直言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发展近代教育的主张,形成了较丰富的教育思想,实业教育是其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实业学堂不仅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有机构成,而且是实业教育的重心。围绕实业学堂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是清末实业教育的主要提倡者、实业教育活动的主要推广者和实业教育制度的主要制定者。他对实业教育的认识,随着其办学实践的展开逐步深化和完善,他兴办的实业教育也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独特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是晚清官办实业教育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洋务教育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2013,(33):16-16
严修(1860-1929),字范孙,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早年入翰林,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他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光绪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他注重借鉴日本的实业教育先进经验,两次赴日考察实业教育。1904年,严修与张伯苓同行东渡,将重点放在实地考察,主要了解实业教育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育行政管理。他参观了女子职业、高等工业、寻常师范各学校以及实践女学校等。归国后,他在天津、保定等地大力举办实业学堂,1904年改北洋工艺学堂为直隶工艺学堂;1905年又建立初级工艺学堂;还于家中设保姆讲习所,培养幼儿教育师资;并筹办北洋法政、师范等学堂。他在保定创设保定师范学校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军政重臣的李鸿章倡导新教育,举办新式学堂,培养实用人才,推动了近代技术教育、实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文章从李鸿章实业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和增强实业教育吸引力等方面对其实业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挖掘与剖析,旨在丰富中国近代实业教育思想,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科学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昌济在19世纪末至加世纪初,提出了一整套实业教育思想。他深刻论述了实业教育对富民强国、振兴中华的重要意义;提出必须大力发展直接为农工商实业服务、与农工商实业紧密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主张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兴办各种专业技术学校,推广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了肃清发展实业的思想障碍,他对中国在长期封建专制下所形成的各种陈庸思想观念、丑恶社会习俗进行了猛烈扫荡,提出了一系列改良人心道德、转变思想观念、转移社会风气的新主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期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清末实业教育制度化是我国教育史上一场巨大变革。从实业教育制度化形成的背景来看,包括了其发展环境、实践基础及文本出台。洋务实业学堂的兴起、实业教育师资配备、实业教育学生规模发展推动了实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进而实现了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管理机构的规范化、施教机构的规范化。这一时期的实业教育制度取得了教育理念更新、储备大批实业人才的历史成就,同时存在其自身的发展局限。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早期实业学堂举要:杭州蚕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启于1898年建成的杭州蚕学馆是近代农业实业学堂这佼佼者。对当时我国实业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很大。回顾一个杭州学馆的办学历程,成绩及影响,对当今的实业,经济和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謇作为清末状元,其一生在办实业与兴教育两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他兴办的大生集团至今仍是地方经济的骨干成份,所办的教育事业更是家乡南通的现代教育基础和源泉。在南通的社会发展史上,无人能与之比肩。  相似文献   

13.
1866年,严复以第一名考入福建船政局求是堂艺局(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晚清创办技术学校,这所学堂首开其端,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严复后来成为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是维新运动中的重要理论家、宣传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把自由主义这一西方主流思潮介绍并移植到中国.1906年,他在上海商部高等实业学校演说时,最早把起源于西欧的实业教育向中国进行了全面的、经典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1901年1月29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被迫宣布推行新政。“新政”后全国各地大量学堂的创办,以及赴日考察学务的官员和《教育世界》对日本各级各类学校及其规章的介绍,使清政府认为有必要从法律制度上规范全国新式教育的推展。于是,1902年1月,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并令他拟定各学堂章程,至8月,包括数个学堂章程在内的《钦定学堂章程》拟成,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因1902年为农历壬寅年,故又称“壬寅学制”。壬寅学制从法律上对实业教育的地位给予了确立。它规定:在大学堂中设农(…  相似文献   

16.
熊希龄的实业教育思想,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创办各种实业学堂和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实业教育活动,以达到为实业界输送人才和营造发展实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的目的。其本质是一种维新思想,是基于本国国情基础之上的对日本和西方各国实业教育经验和成果的借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熊希龄的实业教育思想,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创办各种实业学堂和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实业教育活动,以达到为实业界输送人才和营造发展实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的目的.其本质是一种维新思想,是基于本国国情基础之上的对日本和西方各国实业教育经验和成果的借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末,深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我国实业教育的产生。陕西地处西北边陲,是关学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经世致用"传统,在地方开明官吏的推动下,在救亡图强的客观要求下,陕西开始兴办具有实业教育性质的教育机构,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近代陕西实业教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信奉实业救国。他兴办实业的班主就是周学熙。周学熙集团就是他兴办的实业的班子。周学熙集团兴办实业、收回利权,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王锡彤的地位仅次于周学熙,他以几十年不间断的日记,为我们记录了大量鲜为人知的重要细节,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0.
清末,深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我国实业教育的产生。陕西地处西北边陲,是关学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经世致用"传统,在地方开明官吏的推动下,在救亡图强的客观要求下,陕西开始兴办具有实业教育性质的教育机构,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近代陕西实业教育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