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闻承载着化,化差异影响着国际新闻传播内容的选择、制作、理解和传通效果。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地提升。充分认识到化差异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在当前英语强势的国际传播环境下,提高传播效果,将一个明、进取、关注人的发展和真正负责的国家形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2.
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是我国积极构建传播体系,大力加强国内国外传播能力的重要环节。英美新闻传播教育发展中的专业化和通识化两种教育模式为我国培养新闻人才提供了参考。我国的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在突出外语教育、强调专业化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语言与文化、跨文化身份以及传媒教育的人文基础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息传递不平衡是国际新闻传播秩序的现状,而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不平衡的信息流进一步增强。基于维护或改变这种现状的目的,强势媒介与弱势媒介的所在国之间出现了新闻自由与责任之争。对此,本文从新闻自由理论的经典表述、美国语境中新闻自由的制度设计以及美国媒介新闻报道的3个层面论证了来自西方语境的新闻自由主义无法推衍至国际语境,并认为一个平等的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建立绝不能忽视媒介自由与责任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中国领导人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本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命题的延伸和升华,强调全球化时代各国人民相互依存关系,倡导通过合作对话方式化解相互之间的矛盾,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和决心。国际新闻由于其突出的特征:国际性——新闻事件、媒介、受众、传播方式等都具有明显的国际性和跨文化性,且承担着“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外宣使命,因此在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中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新闻翻译作为国际传播的实施手段,其译员也成为传播者的代理人,负责对信息重新编码,正是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其翻译行为不仅要从语言转换入手,更要考虑到其作为传播者的角色,由此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中国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经过1.0和2.0阶段,进入了3.0阶段.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体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拥有多语能力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新闻传播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舆论监督体系和全球新闻传播规制的不断发展。对记者的行为规范日益完善,即便如此,在面临战争灾难等特殊事件时,记者的行为更多取决于国家需要和职业需求,很难被行业或规约所约束。因此国际舆论监督和管理需要记者个人、国家政府以及国际组织三者之间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8.
当前很多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提出了"厚基础,强技能,培养复合型的新闻人才"的办学思想,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无疑是新闻传播专业的立身之本。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应新闻与传播学发展的"实验-实训-实习"阶梯式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归纳了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与特色。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专业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进入21世纪,随着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新闻专业人才正当其时,然而,新闻传播教育与就业需求的脱节也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针对当前新闻传播教育重量轻质、资金匮乏、忽略素质教育、师资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改善师资、提高资金扶持力度、增加实践课程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代信息通信市场的主要特点是: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之间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形成了全球性矛盾,表现在媒体发展方面的不平等、不平衡和比例失调。本文对新闻的流动形式进行分析,并对国际信息和传播新秩序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政治、传媒经济、媒介生态以及新闻学教育的现状等四个维度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对于新闻媒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新闻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今天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便在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因此强化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提升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在新闻学教育中的地位应当成为中国高校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历来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冷战结束后 ,各种新秩序主张出现 ,中国也在政策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国际新秩序主张并得到多数国家的赞同。作为国家之间法律的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应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进行 ,发挥国际法的积极作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应坚持既定的政策并加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际新秩序、世界秩序与世界新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秩序指的是国际社会中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形成的运行机制。通常 ,国际秩序体现着一定的国际格局以及大国的利益和价值观 ,因而任何关于国际秩序变革的主张都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和理论取向。通过辨析国际新秩序、世界秩序、世界新秩序等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内涵 ,有助于揭示国际社会日趋复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果断的提出了“反对霸权主义、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确立的我国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基本原则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为我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秩序始终是人类社会对实现和平与发展,避免战争所探寻的永恒话题。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对于国际秩序的探讨体现了其一定的理论取向和政治取向,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对我们深入探讨如何在当下的国际体系构建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国际新秩序问题、实现全球治理的有效性有所反思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时代国际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时代的国际新闻事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目前的国际新闻信息量也呈几何式的增长。这些变化都对国际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时代国际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可以概括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它们分别是:政治强、业务精、学识广和纪律严。  相似文献   

17.
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当前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不仅与反霸战略思想一脉相承,而且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本质上的共性和逻辑上的联系性.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为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造就了一个有利的国际氛围.倡导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面向世界,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争取国际大多数,促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8.
由于理论前提的截然不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不相容的。尽管许多学对两个理论的融合进行过积极的尝试,但成果并不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果重拾长期被新古典经济学忽视的国际分工思想,并把这一思想沿着杨小凯等人的思路进行展开,那么,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就将融合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9.
以苏美两极对立为特点的旧的国际秩序被打破后,邓小平积极倡导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中国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无可替代,我们要发展自己、广交朋友,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非传统安全因素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构建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构建对于维护各个国家、地区乃至全人类利益都至关重要。随着核扩散问题、国际金融秩序变革、自然灾害与疾病防控合作机制、区域运输安全保障等问题的显现,国际安全新秩序构建的新视野逐步展现出来。这些因素既是国际安全新秩序构建的原因,又是其构建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