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长期熏陶的结果.因此、中学德育应是一个联系社会、家庭与学生的开放系统.德育过程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实施统一影响的系统工程.研究优化育人环境.目的就是要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刘隽 《华章》2012,(27)
现在高校的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即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社会角色、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培养学生社会化能力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因此,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有效地满足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的能力.提高和发展社会适应性,是培智班学生将来直面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也是对培智班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让培智班学生在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促使弱智儿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八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剖析课程总目标,"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培养爱心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使命,而"促进社会性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参与、适应社会"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殊要求.课程总目标直指学生的道德养成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因此,教育中我们要关注受教育的人,尊重学生的生存权和隐私权,确保学生的受教育权,保护学生的尊严,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完整的人,一个适应社会和社会需要的人.201 3年9月,我有幸到美国的一些中小学进行参观、学习,感受了美国对学生权利的保护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手段;是训练学生历史与社会思维、培养学科能力的过程;是衡量学生历史与社会学习水平、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工具;是学生获得历史与社会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实训资源不足、实习实训组织困难等问题.学生社会兼职具有锻炼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的积极意义,是体现多方面作用的重要"隐性课程"之一.加强对学生社会兼职培训,指导学生将社会兼职与专业融合,针对学生社会兼职中的心理问题给予辅导与帮助,可以引导学生社会兼职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培养以及健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学生踏入社会的前一步.因此,除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高等学校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中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地位获得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地位获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因素.人力资本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党员、学生干部身份、工作经历及职业资格证书上;社会资本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技能上.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专生厌学的原因和改进方法,存在如下一些观点:有的认为是应试教育方面的原因,应加强基础课教学;有的认为是社会看低中专生方面的原因,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的认为是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方面的原因,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文从学生、社会、学校三方面分析了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学生缺少把社会需要转化为自身需要的条件,提出了社会、学校应为学生创造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机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公民必需具有的良好素质的基础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品德与社会也遵循"美、趣、活"的原则.怎样让品社会课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它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小窍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是人、关系和文化三位交织的复合体,教育一种元社会或社会亚体系,因而教育系统也是人、关系和文化三个要素按照与大社会三要素相适应的尺度复合起来的小社会.基于一种逻辑上的抽象,我们可以侧重研究这种复合状态下的其中一个要素.在教育社会体系中侧重于人的研究就是探讨行为关系和社会文化的承担者——学生和教师.这里,我们就教育的对象——学生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予以探讨,这就是学生社会学.学生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就是研究教育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专生厌学的原因和改进方法,存在如下一些观点有的认为是应试教育方面的原因,应加强基础课教学;有的认为是社会看低中专生方面的原因,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的认为是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方面的原因,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文从学生、社会、学校三方面分析了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学生缺少把社会需要转化为自身需要的条件,提出了社会、学校应为学生创造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机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根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目的,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学科教育活动.要发展个性教育,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也是分不开的,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的生产和创造.教育的第一职能是使个体的人自儿童到成年浓缩地经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推动人类发展.教育的第二职能是根据社会需要和人的个体成长的规律,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形式,按照不同的社会素质标准,把个体人塑造成具有一定社会义务与责任的社会成员.因此,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的认识 1.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增加自身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认知、理解和感悟的一种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而且要成为一个学校群体心理的行家.学校群体中的学生群体对学生品行及整个个性的形成有重大意义.一、群体是学生个性社会化的中介群体,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人类的任何共同体.它可以是假定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假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可能没有任何接触.如中学生包括世界各国所有中学的男女学生.真实的群体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相互作用.如学生班级、社会团伙和体育队等.本文说的群体指真实群体.这类学生群体在社会和学生个体的相互作用中,在学生个性行为的形成中,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学校教育的内容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也是促进自身全面成才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水平,把自己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接轨.为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促进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健康地开展,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相关规定,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利用暑期时间,在全国五百强的企业--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它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和教学要求,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已被确定为初中阶段(7-9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我们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正处于探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学生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学生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密切关注社会风气的动向,切实做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大学是青年步入社会的出发点,素有"小社会"之称,是青年对其在中学时代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实践检验的场所.学生工作应以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塑造和养成为工作内容,坚持不懈并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20.
一、课题提出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既为人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又对人的主体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