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笔者在《生物学教学》(2005年第2期)上看到“杂合体自交子代的纯合体、杂合体比例问题”一文,感触颇深。在此介绍另一种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开雪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7-37
本刊2005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杂合体自交子代的纯合体、杂合体比例问题”的文章。其实解答该问题的公式,还有另一种演绎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田晓英 《中学文科》2009,(14):140-141
作用一:根据生物体外在的性状表现判断生物性别判断方法:要想通过子代幼体的表现型看出子代性别,则亲本需满足的条件为:性纯合体(XX、ZZ)为隐性性状;性杂合体(XY、ZW)为显性性状.此时亲子代间表现型的特点‘为:子代雌性个体为显性性状,与亲代雄性个体表现型相同.子代雄性个体为隐性性状,表现型与亲代雌性个体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一系列新的用于解脂耶氏酵母的杂合启动子。方法:采用PCR技术将pXPR2的一段上游激活序列(UAS-1B)进行了离体串联重复,得到了一系列拷贝数不同的串联重复体,并将其克隆到了pTEF启动子的上游.结果:通过酶切鉴定,确证得到了含有UAS-1B重复单元数目不等的杂合启动子.结论:本方法实用可行,并构建了一系列杂合启动子,为进一步构建高表达水平的解脂耶氏酵母表达栽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孙璐 《考试周刊》2011,(75):33-34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文化的"杂合"现象也愈加明显。本文从文化的杂合化特征,文化杂合与翻译杂合的关系,杂合的"适度"原则,以及翻译杂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翻译杂合对于推动文化杂合从而实现对原有文化的优化与超越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译文的杂合。杂合的存在同思维方式和异质性概念息息相关,因此译者应正视杂合的存在,以翻译的功能目的和读者为导向,调整杂合语在译文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刘佳 《文教资料》2009,(22):62-64
本文以杂合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翻译研究中的策略问题,并通过分析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中的各种杂合现象,进一步指出,任何翻译都没有绝对的归化,也没有绝对的异化,杂合是译文的重要特征,并对促进双方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杂合现象在翻译活动中难以避免,而翻译活动又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首先概述了意识形态及翻译杂合研究现状,然后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了原文杂合与译文杂合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以及原文杂合和译文杂合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与妥协。  相似文献   

9.
在2007年上海高考生物学试题中有一道选择题:一杂合体植株(二倍体)的下列部分,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纯合体的是( ) A.根B.茎C.叶D.花粉  相似文献   

10.
纯合子与杂合子在遗传上是两个重要的概念,要透彻理解这两个概念必须从它们的内涵人手.具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称纯合子;具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称杂合子.从宏观上看,纯合子、杂合子属“个体水平”.要理解其实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翻译便会同时体现源语语言文化和译语语言文化的特点。本文采用了后殖民翻译理论,为翻译中的杂合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对《今日中国》中软新闻翻译文本的研究,笔者得出结论:新闻译文是杂合的译文。更确切说,新闻译文是以异化为主的杂合译文。这种双重特质可以使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对当下的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异化策略对于文化交流和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翻译杂合则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自然走向和必然现象。本文在分析异化策略优势的基础上,对于翻译杂合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优化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13.
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存在着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而文化的不平等关系使平衡的对话根本无法实现。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研究认为: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杂合的译文有利于实现弱势文化的非边缘化和多元共存互补的文化全球化目标。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文化交流,而这种文化交流也随着当今的全球化趋势越发频繁.在文学翻译中,各国文化一定程度上都需要运用杂合使外来文化中的异质性成分成为对本国文化的补充和丰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译入语语言自身的发展.杂合的出现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杂合的翻译策略上,译者除了要衡量归化和异化的使用外,更要注意掌握杂合的度.  相似文献   

15.
卢茜 《海外英语》2013,(22):172-173
翻译中的杂合现象是指译文中同时包含大量译入语成分和译出语成分。二者的融合不是译者随机而为,而是在通晓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使两种成分有机融合于译文之中,从而减少语言层面的差异给译入语读者带来的冲击感,同时译者有选择地保留能够最好展现译出语文化的部分。翻译领域普遍存在杂合现象,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林语堂将沈复所著《浮生六记》中的四篇翻译成英文,在此书的翻译中,林灵活使用注释法、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等处理语言层面的差异,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归化、异化两种手段,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化解中英文化间的差异,使得译文呈现出杂合翻译的特点。该文以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为文本,尝试对该版译文中的杂合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牛的黑毛(D)对棕毛(d)为显性,经调查统计,在黑毛牛中约有75%为杂合体。一头黑毛杂合公牛与一头黑毛母牛交配,生下了黑毛雄小牛A,一头黑毛杂合公牛与一头黑毛母牛交配,生下了棕毛雌小牛B。若让上述中的A个体与B个体交配,请你预测出生棕毛母牛的概率”。此题为我市今年高三的模  相似文献   

17.
杂合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却未引起翻译界足够的重视.钱钟书的<围城>中的杂合现象比较典型,杂合在<围城>中出现的功能为:增加真实感;解释说明;刻画人物;间接讽刺.杂合现象给传统的翻译定义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发展。电影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要随文化力量发展作出相应改变。本文主要考察翻译杂合出现的必然性和翻译杂合程度对新社会文化发展形势的适应情况,结合当前发展中的中国亟需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走出去的社会现实,从文化力量对比的改变出发,探讨现阶段电影翻译杂合使用的普遍原则,助力中国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主体间性与文化杂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翻译的主体间性与文化杂合问题,并对主体间性与杂合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两方面的研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最后总结指出这两个概念反映了全球化大背景下对差异性和多元性的诉求;把握好多元因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保持这种差异性和多元性,促进人类文明,这是译者神圣的职责,是翻译的根本使命所在,也是翻译得以存在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赵萌 《海外英语》2011,(2):130+132
该文旨在运用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提出的"杂合"概念,对翻译中长期存在的归化和异化之争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杂合"理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归化和异化之争,而且有利于弱势文化抵抗强势文化,有效抵御文化侵略,促进全球文化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