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若民事主体在从事民商事交易时违反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其合同效力并不当然无效.对合同的效力评价,需考虑当事人之间和当事人与国家、社会、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可就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区分,同时还需从构成合同要素来区分违反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5)款应修改为"违反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且侵害国家、社会利益的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2.
在物业费案件的审理中,被告业主往往会因为诸种原因抗辩物业费单价过高,认为接受物业合同中的价格标准系受胁迫之举;尤其是同档次小区同类住宅的物业费价格相对较低时,业主更觉显失公平。法院在审理中,认定物业公司构成胁迫、乘人之危或显失公平的门槛较高,被告业主很难以合同效力存在瑕疵为由撤销既定的价格条款。即便物业费单价确实不合理,法院也一般不会干预物业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业主要维护自身权益,更多应该依靠完善业委会机制继而通过行政路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李娟 《华章》2007,(11):95-96
本文对行政处分无效、撤销和补正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这些理论包括行政处分公定力之有限性即用无效行政处分对公定力进行限制、以公民权利抵抗行政权力即公民对重大且明显瑕疵的行政处分享有合法的抵抗权、行政信赖利益保护即保护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行政程序的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的冲突即既要追求程序价值又要追求实体价值.文章阐述了国外有关行政处分无效、撤销和补正的规定,为建立我国相关制度提供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4.
缔约过失责任一般在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时,才可能产生。但在合同有效时也有可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因为,缔约过失责任的本质是违反先合同义务的法律后果,在合同的有效时,违反先合同义务的情形也可能存在,相应的缔约过失责任也应存在。  相似文献   

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合同之效力一直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合同的效力直接影响到交易的安全和稳定性。然而在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效力的认定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造成司法实践中判断标准的不统一。因此,通过对国外立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我国合同无效的立法变革及目前司法机关对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效力的处理方式,对我国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的效力进行思考和研究,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稳定,促进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合同之效力一直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合同的效力直接影响到交易的安全和稳定性。然而在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效力的认定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造成司法实践中判断标准的不统一。因此,通过对国外立法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我国合同无效的立法变革及目前司法机关对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效力处理方式,对我国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的效力进行思考和研究,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稳定,促进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在司法实践中,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一律视为无效,不利于体现《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也与法律解释的原理及精神不一致。通过对法律规范和法律解释的分析,并借鉴德国、日本的立法实践,对《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反先合同义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它产生于缔约过程之中,责任人违反的是先合同义务而不是合同义务,损害的是对方的信赖利益而不是合同利益。常见的缔约过失有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违反保密义务和因一方过失致使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等。  相似文献   

9.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反先合同义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它产生于缔约过程之中,责任人违反的是先合同义务而不是合同义务,损害的是对方的信赖利益而不是合同利益。常见的缔约过失有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违反保密义务和因一方过失致使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修订的我国《公司法》第16条规定,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公司章程确定对外担保的决议机关。当公司章程没有规定对外担保的决议机关时,公司依据董事会的决议对外提供担保应当有效。公司对外担保决议如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会产生可撤销的法律效果。如公司对外担保决议被法院判决撤销后,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公司按其过错承担担保无效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行政信访协议作为纠纷化解的重要手段,内含公私兼容的特殊属性,游离于传统民事合同与行政协议之间,使得法院在裁判时难以对其属性进行准确厘清进而作出准确的心证结果。作为双方意思一致的产物,行政优益权的规制欠缺亦导致了对相对人权益保障的忽视,诱发了补偿标准不明问题的产生。应从行政信访协议属性出发,证成由行政协议所规制之可行性,最终通过对补偿标准的明确而构建完善的行政信访协议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而负有的先合同义务。导致合同不成立或合同虽然成立,但因不符合法定的生效条件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国外,公司设立瑕疵时,受害人可以通过公司设立无效制度来维护其合法权益。在我国,却没有与此相关的救济制度,只规定了行政撤销制度。然而,行政撤销只是行政机关对瑕疵设立公司的一种惩治措施,在受害人保护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行政撤销制度、公司设立无效制度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利弊分析,探讨适合我国公司设立瑕疵时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程序、法院所享有的仲裁裁决撤销权、当事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权三者在基本属性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和一致性,对其探讨可以加强对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程序具体细节性规定的理论指导。文章分别以法院的撤销行为和当事人的申请撤销行为为视角,旨在对撤销国内仲裁裁决活动进行属性定位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5.
行政审批合同的设置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及公共利益,未经审批原则上应当视为违反法定形式,且当事人嗣后的自愿履行不能补正其形式瑕疵。在取得审批之前,行政审批合同处于未生效的状态。行政审批合同成立之后、生效之前,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给付义务未生效,不履行不构成违约;已经履行的,原则上不宜径直认定履行无效。但是如果合同嗣后并未取得审批,已经履行的部分应当依据不当得利规则在当事人之间返还。报批义务与附随义务即已生效,违反报批义务和附随义务统一以违约责任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曾被寄予非常高的期望,作为行政机关限权的标志。有人称终结人治社会开启法治社会新篇章。然而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以后却面临巨大的问题,其中行政审判被地方非法干涉,导致纠纷不能进入正常的诉讼程序。从而引发社会问题,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方法院进行了管辖改革。新行政诉讼法明确提出法院跨区域管辖行政案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论述跨区域管辖行政诉讼案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质,我国法律界认识不一。就理论界而言,民法学者认为其属于民事合同,行政法学者认为其属于行政合同。在审判实践中,以前法院通常将其作为民事案件来受理,而现在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1月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现在法院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处理,反推其为行政合同。笔者认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典型的行政合同。  相似文献   

18.
学籍对学生的权益具有重大影响,学籍管理是高校重要的职责。我国高校学生因高校作出开除学籍、退学或取消学籍的决定而丧失学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寻求救济,请求法院撤销相关决定。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地方法院在撤销高校的决定后,对于是否恢复学籍、如何恢复学籍有着不同的立场和应对方式,包括法院直接恢复、学籍自行恢复、法院另行处理和不予审查等。法院撤销高校决定的理由对学生学籍是否能够恢复具有关键影响,也体现了法院对高校自我管理权的多层次监督。高校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完善恢复学籍的具体工作程序,探索设立学校内部的学籍恢复与救济制度,防控由学籍纠纷引发的诉讼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委托合同产生的纠纷日益增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使受托人无法向委托人履行义务.在实务中,委托人通常以受托人为被告、委托合同中的第三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向法院提出起诉,请求确认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并请求判令第三人履行合同义务或承担违约责任.但这种诉讼主体的分配违反了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的理论,也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使受托人无法向委托人履行义务,而第三人又不存在法定的抗辩事由,那么委托人就应该直接以第三人作为被告向法院提出起诉,而不应该把受托人列为被告、把第三人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出起诉.  相似文献   

20.
行政协议不仅扩展了行政相对人行使权利的空间,保障其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实现行政管理目的、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由于行政协议兼具行政和民事协议的性质,在《行政诉讼法》修改以前,因行政协议引发的争议常被法院以民事争议处理.但在以民事争议处理的过程中,行政因素(如行政优益权)的存在,导致以民事争议处理难以彻底解决纠纷.201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