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小影 《考试周刊》2014,(52):192-192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推—拉"理论是研究人口流动的基础理论,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本文从"推拉理论"视角出发,立足我国,主要分析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我国主要"拉力"及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东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时,推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推力"。同时,对推拉理论进行拓展,进一步分析拉力机制,丰富产业转移理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近几年来已经得到了党中央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产业转移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落后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法,因此,有必要对产业转移的各种模式进行研究.本文从转移动机、地域划分、产业划分和引导主体这四个角度对产业转移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的日程加速。面对危机爆发的原因、传统产业转移理论的弊端,要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探求新的区域产业转移路径。首先通过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其次结合我国区域产业的发展现状;最后在借鉴传统产业转移路径的基础上构思了一种创新的产业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4.
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合肥经济圈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助推器。合肥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应从自身优势出发,遵从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找准承接重点,坚持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并重。  相似文献   

5.
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的经济过程,有自己时代的特点,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统筹产业布局的必然要求。郴州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和承接产业试验区,享有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应该做大做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和谐发展。郴州的承接产业转移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机制、选准产业、优化环境,并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山东省在产业结构水平上亟需提升改善,有必要思考从京津地区等高产业梯度地区承接相关产业转移,优化自身结构。通过构建产业承接力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山东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强弱,认为山东省在各一级指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与京津地区形成有效互补,但在产业基础配套、劳动力素质提升、资源整合流动与营商环境改善方面还亟需提升,才能更好提高对高梯度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转移重大机遇来临之际,中原经济区急需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崛起。中原经济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既要发挥现有基础和优势,保持目前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要积极关注并解决目前产业转移承接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推进该区域快速发展,应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功能,以提升产业转移承接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和转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离不开高职教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高职教育提升服务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要充分了解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积极研究产业发展政策,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优化专业布局,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打造产学研基地,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动参与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升级,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产业区域转移是受经济发展带来区位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变化所驱使的。基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绝大部分地区仍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产业,目前还不具备实行较大规模的以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为目标的产业区域转移的现实性。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区域转移多为初级形式,且规模都不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改革进程中,产业的集聚发展并没能像新古典增长经济学"收敛假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带来区域经济的收敛。地方保护的存在限制了要素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区域间的市场规模受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结构制约,区域分工效率低下。即使发达地区强化对欠发达地区的技术转移,区域间市场的最大生产规模依然受制于初始的要素禀赋结构。只有在地方保护消失、区域间存在技术转移时,区域间贸易才能达到帕累托分工与交换的最优状态,区域经济趋于收敛。  相似文献   

11.
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中引资过度竞争,其宏观体制机制原因是地区利益驱动、政府考核使政府行为发生错位;内部原因是区内产业定位模糊,产业发展规划缺乏衔接,产业协调能力不足。解决过度竞争、促进产业错位发展问题要从国家层面和示范区内层面做起,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构建新型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产业布局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各地产业发展方向,招商引资实行项目条件备案制,工作的重点从以制定优惠政策为主向加强自身投资环境建设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测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不仅可以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还可以分析影响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的因素,从而为相关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期为2010~2015年,通过从产业、科技及经济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效应等三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最强与效应弱地区的差距较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将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分为5 个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的具体承接效应及影响承接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安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要通过全方位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相适应,通过有效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来带动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以实现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台湾经济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向外转移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福建相对于台湾具有它的发展优势.福建省的多个地区做好了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准备工作。该文着眼于在闽台产业合作背景下研究泉州制造业竞争力.通过福建省内五个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经济发展数据,从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竞争力指数、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泉州作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面对承接台湾制造业转移大陆的机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区域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IIISNE)对梅州、龙岩、赣州三市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响应进行了定量评价.又通过定性分析产业空间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分析产业结构演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三市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产业结构转型时间不一;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波动性交化,但整体偏高;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布局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主流产业梯度理论来研究南通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文章分析了南通与台湾间存在着区域间的梯度差,故能发生产业转移与承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通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动因、影响因素等,并进而提出了南通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对于推进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关键是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研究型大学的"四大创新平台"是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与实现大学向企业进行创新能力转移的有效支撑,研究型大学与企业紧密合作并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的社会声誉与影响。大学科技园是整合大学优势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人才、实现研究型大学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研究型大学、政府、企业、中介机构都应围绕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来开展技术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产业转移中两广地方政府合作现状、困境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两广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设计对策,以期推进两广区域间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产业发展呈现出融合化特征,产业结构趋同客观存在并成为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产业环境。资源禀赋型产业结构趋同对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正效应,制度型产业结构趋同对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负效应。规避制度型非合意性产业结构趋同,培育区域经济利益意识,加快形成区域性专业市场,建立健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协调机制是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