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济慈并非只是个唯美主义诗人,对自然的终极关怀,使其成为又一位浪漫主义生态诗人.济慈的诗歌具有关注生态的现实性特征,具有生态整体性意识和生态自然性意识.济慈的生态观是万物诗意栖居的自然生态伦理观.济慈对自然的感悟是多层面的,善于通过声音、色彩、触觉、时间等多种意象来表达对自然的多重情感.  相似文献   

2.
郑兴茂 《海外英语》2014,(9):225-227
历史进程进入19世纪,生态意识在这一阶段有了长足的进展,并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中又得到充分的体现,具有了关注生态的现实性特征。济慈是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诗歌的价值取向以自然为主,大多赞美自然、关注自然。该文以济慈的诗歌《夜莺颂》为例,从生态视觉的视野下解读诗歌中蕴含的生态意识,诗人既看到文明渐渐远离自然,表现出对生态现实的忧思,又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自然的角度、站在自然和生态的立场重新解读约翰·济慈的作品,济慈作品中隐含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得以呈现。济慈的生态观可以概括为回归绿色自然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自然的角度、站在自然和生态的立场重新解读约翰·济慈的作品.济慈作品中隐含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得以呈现.济慈的生态观可以概括为回归绿色自然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5.
济慈是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受到文学界的普遍关注.用生态批评来解读和剖析济慈的诗歌,可以发掘出其中更多的意蕴.同许多浪漫主义诗人一样,济慈崇尚大自然,用心灵感受大自然,也希望能在大自然中隐遁自己;但他的生态自然观与现代的生态自然观并不是完全一致,他认为有了人的印迹,大自然的存在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美玲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0):117-119,141
济慈的诗歌和诗学观点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精神和独特的生态智慧。对国内外生态文学研究现状、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现状、济慈研究现状以及济慈生态研究现状的系统性梳理和分析发现,基于语料库的济慈生态智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鉴于此,特探讨建设一个动态的、自动与手工相结合的英汉平行的济慈书信和诗歌语料库、建立济慈生态智慧的理论体系以及探析比较研究视域中济慈生态智慧的现代价值,以期对济慈其人其诗的研究以及济慈生态智慧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补缺、修正作用,为语料库辅助英诗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中西学界在生态智慧研究方面更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济慈视自然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借回归、亲近和融入自然来暂时忘却现实的苦难与无奈。他的诗歌作品以最美的韵律描绘了自然之物的感性形式,赋予自然万物以人的性情与生命,同时他还广泛运用自然之物来描述个人的存在状态与生命体验。因此,我们研究济慈,无法回避济慈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态诗学能够为诗歌的传统研究提供全新的思想和活力,约翰·济慈生态诗学思想贯穿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其中的艺术观以及美学观均得到了文学界极大的肯定。在20世纪后半叶,济慈生态诗学思想及其艺术观与美学观在社会以及政治发展中又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审视济慈的作品,可以发现其生态诗学思想中的生态伦理审美。约翰·济慈的生态诗学在审美价值体系重构中做出了贡献,他的生态诗学思想内涵在于其审美理想,他的诗歌体现了生态诗学的整体原则,也蕴含着生态断裂、生态和谐、真善美的本质等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济慈批评中,长久以来存在着唯美论和唯政治论的拉锯,其中又有一个基本恒定的共识:济慈的政治退避论或对抗论。对济慈诗歌和书信的系统性研读发现,他的诗歌创作是人文关怀与美学追求从分离、冲突走向交融的过程。前期诗作激情讴歌民主和自由、抒发对英雄时代的怀念,并在自然和诗歌中寻找庇护,美学追求与社会现实各自为阵;中期作品着力营造神话和梦幻世界,同时激烈批判现实社会,美学追求与现实社会短兵相接;后期作品从美学的高度接纳人世间的疾苦,现实社会与神话梦幻浑然一体,孕育了人文关怀与美学追求的交融。对诗歌艺术和美学的执著追求是济慈诗歌的表征,深厚的社会政治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是其诗歌的底蕴。  相似文献   

11.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与济慈在诗歌创作艺术上有许多相通之处,都善用清词丽句、象征以及典故。二人的作品都呈现优美与感伤的双重主题,但又略有不同:济慈的诗歌中优美占主导地位,创作显示外在化倾向,李商隐的诗歌则是伤感贯穿始终,显示内在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雪莱、拜伦齐名,1821年2月23日,年仅25岁的他在罗马病逝,英年早逝的他却给世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比如《恩底弥翁》、《夜莺颂》等等。济慈的诗歌总是能将人的各种感觉与自然完美融合,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尤其是他创作的六大颂歌,是觉得形象生动细腻,富有独特的认识,给人展现了其中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以自己对自然独具的感悟能力,创作了别有诗意的自然颂歌,从而“构成了英国自然主义最令人赞叹的发展阶段之一”,他的诗歌也成了“英国自然主义最美丽的花朵”。济慈惯于在自然中静观默察,感悟大自然生命纤维的律动,进而把握生命存在之真,捕捉在自然中隐藏的永恒生命之美。作为一位诗人,济慈对理论观念和理论思维并不感兴趣,他注重于对生活的感觉与领悟。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要的是一种感觉而不是思维的生活!”说来也怪,在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所有感觉功能中,“济慈在所有这一切感觉领域都有极敏锐的禀赋”。…  相似文献   

15.
近年十来,国内学者在济慈的归属问题、诗歌、诗学理论、书信、诗歌和书信翻译以及国外济慈研究得失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者们还十分注重运用现代西方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研读济慈。当然,国内的济慈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6.
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优秀代表。他一生不懈而又执着地探求诗歌艺术,极其崇拜诗之美。他在其诗作《秋颂》中运用视觉意象、抽象意象、触觉意象、味觉意象、听觉意象和动觉意象把抽象的秋描写成具体的、可感的、五彩缤纷的、音乐般的秋,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歌美。济慈对美的求索是他热爱生活、挚爱自然、珍惜生命和对自然对人生仔细观察和品味的结晶。诗人对美的求索旨在鞭打丑恶、黑暗的现实,也是他在短暂而又痛苦的人生中对美的向往和呼唤。  相似文献   

17.
王敏 《海外英语》2013,(23):237-238
济慈对于美有着极其敏锐的体悟,丰富多彩的对于美的题材的赞美是他的诗歌的一大主题。在他的作品中,慢节奏之美的诗歌占据着一席之位,包括诗歌中的精心挑选的词汇的发音,大自然中各种植物意象,以及诗歌里的人物那种闲适从容的生活态度。不同于湖畔派诗歌的崇高美,济慈笔下的美多了几分精致与淡定,它们恬静地阐述了诗人独特的慢节奏的审美内涵。济慈诗歌中的的慢节奏对于忙碌的现代人同样有警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73):29-30
本文旨在分析济慈颂诗中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现象,以期发现语法隐喻在济慈诗歌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对济慈诗歌主题的贡献作用。通过文本分析发现:概念隐喻在济慈诗歌中有一定应用,一些需要由句子表达的信息直接由名词代替,体现了济慈颂歌凝练的语言和自由的表达方式。语气隐喻的使用频率较高,诗人借助语气转变,抒发了情感。情态隐喻的使用频率较低,诗人更多选用了非明确主客观的非语法隐喻的用法,这与颂诗直抒胸臆的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相当一批欣赏济慈的评论家和读者都将济慈视为一个唯美是求的诗人.他们认为济慈的诗歌远离社会现实.但事实上,济慈所追求的美并非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他的许多诗作都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正是由于济慈对现实生活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并且把探索中所获得的对生活和人生的更深刻的感悟与他的诗歌美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才促使他的诗歌创作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济慈颂诗《秋颂》中的空间转换与时间流淌的交织与相融进行了分析,指出济慈借助自己对语言的娴熟驾驭,突破了莱辛基于模仿手段和符号的不同对诗歌与绘画所作的严格区分,以诗意的语言绘制了一幅赋形与写意绝不输于普桑《四季》的层次鲜明、意象丰富的巨幅自然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