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一九五六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为此,毛泽东作了将近二十年的探索。其探索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一九五七年夏季以前。在这一阶段,毛泽东认真研究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在纠正过去照搬苏联做法的教条主义倾向的过程中,提出了一整套我们自己的做法和设想,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迈出了最初的一步。第二个阶段为一九五七年夏季以后直接到一九六五  相似文献   

2.
从5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观点。这些论述为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换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很好地加以研究、学习和借鉴。 1956年,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原来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怎样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不仅是我们党面临的全  相似文献   

3.
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建设,经典作家没有论及,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坚持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分析和认识。毛泽东从我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明确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区分开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  相似文献   

4.
吉莉 《中学教学参考》2014,(16):112-112
<正>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高三课堂上互动式教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归纳、整合主题模块知识,让学生上讲台"讲"新课改下的历史知识改变了传统的编年体式的框架。例如在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曲折发展的十年,之后的十年"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5.
刘彩琴、郭俊朝在《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第9期中撰文对建国60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做出了回顾与展望。作者首先梳理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孕育到产生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孕育了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有过曲折和失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起步。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的开放打开了窗口。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习中,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既要看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总结其经验;又要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误,吸取其教训。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刘少奇对建国初期上海经济的恢复、发展及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他探索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促进了上海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和上海卫星城的建设,使集中统一的上海经济呈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为上海90年代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刘少奇积极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学习苏联经验的阶段、对国民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思考阶段、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阶段。  相似文献   

9.
越南自1976年南北统一之后,面对其自身落后的经济状况,越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探索振兴国民经济的措施。并根据在改革经济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不断调整改革方向与政策。现如今的越南经济状况已经大有改观。其在经济改革中所积累的经验,值得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理论,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当前,认真地学习毛泽东经济思想,对于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探索.主要体现在:一、“以苏联为戒”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二、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南实行革新以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力推行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和社会成就,而指导这些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尤其重要,它不但指导着越南整个革新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进程。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曲折。十年"文化大革命"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经过两年的徘徊,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形势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定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朱能 《中学历史教学》2007,(1):49-52,79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进程。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曲折。十年“文化大革命”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经过两年的徘徊,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形势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定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设计了未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大体框架,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随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进一步确定了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全面系统地论证和回答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入学习十三大文件,认真贯彻十三大精神,是全党政治思想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越南自古在文化和经济、政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交往。中国的儒学思想在汉代就已经传播到现在的越南,曾经对越南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儒学传播到越南后,通过和佛教等思想斗争以后逐渐取得了正统思想的地位,并和本国的思想结合起来,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对越南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不仅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发展阶段,而且包括毛泽东思想的整个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也不能被排除在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孕育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形成并获得巩固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现直接过渡思想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实行了部分恢复小农生产和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的改革,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并取得重大成果.半个世纪之后,社会主义中国也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开始了宏大的改革工程.在中国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则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宝贵财富.中国的改革和列宁的改革在起点、内容、成效、主观性、指导思想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两次改革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配套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必须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