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语段阅读全部取材于传记文学。在传记文学阅读中,涉及到较多的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不同含义,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大有裨益。下面参考有关资料,对这些词语分类解说。(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①举(举荐)辟(招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②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二)表示任命官职的。①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  相似文献   

3.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选文历来受各地命题者青睐,此类文章出现在高考中的频率颇高。其中所选的传主常在朝中任职,因其身世曲折,所以经常涉及其官职的变动,如果大家把握了这些官职变动的词语,就能有效地破解高考文言传记的阅读。下面笔者就古代官职变动(任、免、升、降、调动、代理等)的词语辑录如下,望有助于考生备考。  相似文献   

4.
1、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尔雅:释亲》谓“妻之姊妹同出为姨”,《释名·释亲属》称“母之姊妹曰姨”。《辞海》、《辞源》亦均如此解释。《中文大辞典·阜部》认为“弟走从军阿姨死”之“阿姨”是“母之姊妹”。《唐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和《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第五册则注为“姐姐”。此两种解释似欠妥。《中文大辞典·女部》“姨”字第四义项“女子互呼之称”较为切合上述诗句中“阿姨”一词的  相似文献   

5.
一、《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勒兵”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注为“检阅军队”。《说文》“勒,马头落衔也,从革,力声。”《释名·释车》“勒,络也,络其头而引之。”段玉裁为《说文》作注曰:“落络古今字……云落衔者,谓络其头而衔其口,可控制也。引申之为抑勒之义。”“勒”本义为  相似文献   

6.
巩艳萍 《现代语文》2013,(12):154-155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古文字离我们现在的生活久远所以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大多引导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文意,可以说文章下面的注释是学生学习的指路明灯。但是在近期的教学中有几处课文的注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  相似文献   

7.
一、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芙渠》课本注“互芬齿颊”曰:莲实和藕一块使人的牙齿和嘴边感到芬芳。颊,面颊。今按:“齿颊”,就是王引之称为“连类而及”,而今所谓“偏义复词”的。“齿颊”,只说“齿”,无涉于“颊”。齿,此处指嘴,这是修辞上的借代。“连类而及”的偏义复词,《芙渠》一文并非绝无仅有,本句中的“盘餐”,后文“耳目之观”中的“耳目”都是。“盘餐”,只说“盘”,“耳目”,只说“目”,它们与“齿颊”一样,都不能以并列结构视之;如果不顾其例,  相似文献   

8.
数量词本身看起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实际运用它们来表达数量时,也常常会产生错误。下面讲几个常常用错的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一、"二"、"两"和"俩" (一)"二"和"两"都是数词,表示的数值一样,但读音不同,"二"读"er""两"读"liang",用法也不完全相同。有下面几点必须注意: 1、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如"尺、升、斤、里、亩等)前面,"二"和"两"都可以用。如可以说"二尺布、二  相似文献   

9.
一、“按照自己签署的指挥部规定,总指挥交纳了如数的罚金!”(《罚款的故事》1980.3.27.《解放日报》) “如数”是一个文言词语,其中的“如”,按《词诠》第二六一页“介词,与今语‘依照’同。”则介词结构“如数”即“依照(规定)数目”,在句中应作状语使用,现作定语,不当(可改为:总指挥如数交纳了罚金)。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文言阅渎篇章多取材于人物传记,其中不可避免涉及到许多官职变动的词语。适当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对阅读和理解文章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简要举例。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发现教科书中的一些注释与字典中的不太一致,还有一些翻译不能够准确表达原意,现摘录下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曾"的读音1993年7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  相似文献   

12.
一、单义词多词一义。文言词语中几个单义词具有同一意义,也就是几个单义词的词义相同。这种现象较少,一般名词具有这个特点。“天子、君、皇上、上、陛下”意思都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 ②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原君》)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怎样使他们具有这种能力呢?这固然要从多方面下功夫,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破文言词语关。下面,是我对文言词语教学的点滴体会。寻根溯源,讲清本义。有的词仅浮面讲一下“是什么”是不够的,还要使学生明其究竟。  相似文献   

14.
训诂学是语言文字学的一个部门。关于“训诂”这个术语,前人有各式各样的解释,但集中到一点,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即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解古书中难懂的词语的意义。清代学者戴震在《古经解钩沉序》中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小学文字者也。由文字以通乎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之适堂坛之必循阶而不可以躐矣。”戴震的阐述以及所运用的比喻,深刻地说明了训诂对于理解古文思想内容的重要作用。古代训诂著作,积累了丰富的训诂经验,形成了一些训诂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文言文教学工作,尤其是词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就训诂原则及其运用问题谈点看法。 语言的社会性原则,是训诂原则之一。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这就是语言的社会性。根据语言社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为古代作品的词语作注释时,应注意词语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词语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是语言社会性的具体表现。解词切忌脱离词义的社会性去主观臆断,必须注意词义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清代王引之在《经传释词序》中指出:“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这是说,对于词义的解释,如果只能在此处讲得通,而在别处再也找不到同样的意义,这种解释是不符合语言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些文言词语,它们作为语素,虽然在现代汉语成语中还保留着古义,学生对它们有些接触,似乎并不陌生,但并没有真正弄懂它们的确切含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类词语的教学,下面举两个例子。 高中《语文》第二册《与妻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其中的“钟”是什么意思?我们曾就此间过一些高中生,尽管他们背得出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句子,也知道它就是成语“一见钟情”的“钟”,却并不知道这个“钟”的意思。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讲了这个‘钟”字。许慎《说文解字》:“钟,酒器也。”段玉裁注:“古者此器盖用以贮酒,故大其下,小其颈。量之大者亦曰钟。引申之义为钟聚。”《左传·昭二十年》:“天钟美于是。”杜预注:“钟,聚也。”《国语·周语》:“泽,水之钟也。”意谓沼泽是水聚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一、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柳毅传》) 课本对“负载珍重”的注释是:“一路上好好保重。负载,指旅途之劳。”这个注释不够正确贴切。我认为,负:动词,承担的意思;载:名词,事情的意思(见《辞海》对“载”字注释的第七条)。负载:承担(送信的)事情,并非指“旅途之劳”。“负载珍重”,应该解释为:(承蒙你)承担(送信的)事情,(请一路上)好好保重。这样解释,才能与上下文贯通。二、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  相似文献   

17.
先看从近些年高考试题中选出的几个句子: 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②圯上有老父,衣褐。③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④孙权奄有江左,亢衡中州……”。⑤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⑥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⑦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句①中“直”见《唐雎不辱使命》“虽千里弗敢易,岂直五百里哉”;句②中“褐”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句③中“所”见《西门豹治邺》“从弟子十人所”;句④中“奄”见《赤壁之战》“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句⑤中“绝”见《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⑥中“曩”见《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句⑦中“次”见  相似文献   

18.
纵观十多年高考史传类文言阅读选段,几乎全出自从《史记》到《明史》这二十四史当中的人物传记。而二十四史中所  相似文献   

19.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初中学生应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了解重要的文言虚词,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词义。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下列方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0.
1.薄薄言均为语气助词,多见于上古诗歌尤其是《诗经》中。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曰:“薄,辞也;言,亦辞也。薄言,重言之也。《诗》凡云‘薄言’皆是发语之词。”用在动词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如: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诗经·小雅·出车》)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诗经·周南·葛覃》) 采采芣莒,薄言采之。(《诗经·周南·芣莒》) 山阴柳家妇,薄言出田野。(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