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涑水记闻》(以下称《记闻》)通行本16卷是司马光的一部语录体笔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该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每条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曰《记闻》”。 《涑水记闻》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六朝(906-1070)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揭示矛盾,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  相似文献   

2.
“所”字结构是古代汉语一个重要的结构形式,在通常情况下,“所”字结构主要有如下两种表现形态。一、“所+动”式。例:①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②寻向所志。(《桃花源记》)③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所十动”式的结构中,有时动词虽同,但所涉及的对象不同。如:④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殽之战》)⑤诚欲往来言所闻。(《答书中立论师道书》)⑨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⑦袁曰:“然,固有所闻”。《(谭嗣同》)。④“闻”涉及的对象是“劳师以袭远”,故“所闻”义为“听说劳师以袭远这种事情”。⑤“闻”涉及的对象是“为文之道”;“所闻”义为“懂得的这方面的道理”。⑥“闻”涉及  相似文献   

3.
一、闻寡人之耳者(高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注:[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闻”《辞海》第四义项为“达,传报。《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闻寡人之耳者”中的“闻”,可按《辞海》第四义项作解,“闻”后如果补出省略的介词“于”,就和《鹤鸣》中的“声闻于天”结构相同了。那么“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成现代汉语就可为:“能在公众场合议论(我的过错),传达到我耳中的,受下等赏赐。”课本原注将“闻”解为使动用法,绕得圈子似乎大了些。二、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高一册《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课文注释:“胡骑(ji):胡人的战马。”《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骑qi(统读)。”《现代汉语词典》中的  相似文献   

5.
[典型例析]例1(2002年商考题)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两小题) (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___________。舞榭歌  相似文献   

6.
(一)含“春”字的诗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相似文献   

7.
"春"字写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杨天宇《仪礼译注》和彭林《仪礼全译》为参考,运用归纳文献用例、内部求证等方法,对郑玄《仪礼注》与王引之《经义述闻》存在分歧的地方,择取“孝友时格”(《士冠礼》)、“某得以为外昏姻之数”(《士昏礼》)、“布席于奥”(《士昏礼》)三则,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9.
悦读文摘     
诗中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相似文献   

10.
巧填动物名     
1.柴门闻_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草枯_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3.西陆_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咏蝉》)4.阳月南飞_,传闻至此回。(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5.吴_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李白《丁都护歌》)  相似文献   

11.
杜甫《石壕吏》“如闻泣幽咽”一句,肖涤非先生在《阅读和欣赏》第四集中队为是“婆婆被拉走,公公不在家,丈夫又死了,所以那个媳妇就抱着孩子呜呜咽咽地哭起来了。……因为声音不大,所以说‘如闻’。”在《杜甫研究》(下集)中,他还认为“也许因为有客人(杜甫)在家中,不便放声大哭”。程云青先生的《杜甫诗选讲》,也认为这句诗是“事后诗人听到的被害者家人的哀诉”。一些《语文》课本及教学参考书,也认为是“老妇被抓走后,她的儿媳悲痛的哭泣声”(如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语文》参考书第五册)。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一得录     
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收效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都表明他们易于接受比较学。在比较中揭示事物的个性,概括其共性,符合从特殊到一般认识规律。教《梦溪笔谈一则》时,我估计学生对文言“但”宇的用法会产生误解,于是,课前收集了有关材料。上课口译时,学生果然将“但”译为“但是”。于是,我先举出下面一些例句:①众宾围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相似文献   

13.
《梁书》(姚思廉著)是历来治南朝史学乃至文学者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中华书局1973年5月版《梁书》尽管参校了多种版本,谬误仍存。笔者翻检《梁书》,发现一则谬误,记之如下: 《粱书》卷50《文学》:“刘杳,字士深,平原人,祖乘民,宋冀州刺史,父闻慰,齐东阳太守。十三,丁父忧。大同二年,卒官,时年五十。”(文字有节略——引者按) 按:梁大同二年即公元536年,据此逆推五十年为齐永明五年(公元487)。知杳生于永明五年,十三岁时值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则杳父闻慰卒于此年。  相似文献   

14.
《自然》教材和新课程中的《科学》教材中都有《水》这一课。同样的内容,但是反映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图或学生带来的图片材料,按图示“看一看”、“比一比”。然后老师费尽心思地讲解什么是液体,什么是固体。对学生的要求是背会相关概念。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是照书上的图“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没有颜色、…  相似文献   

15.
几一:《H-一生傲) 1川疏影横斜水清浅 一.宫官宜《共吕1分》 (ee)峨写(门盆分)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芳草鲜美. 渔人甚异之。 (引_.夜泊秦淮近酒家。 《5)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6)禅其地之出. (2)(3) 《二:) 2 拐一下洲勺.翻点的闷. 其两滕想比者( 故户枢不t,流水不腐( 4,益其所不能 《三》一侣下文, ‘.分) } 】 】 兜成,一7.《.分》 奋雄不母倪命(节绝) 秦王惊然怒。谓磨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磨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予之赶.伏尸百万.滚血千里。” 磨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赶乎?”秦王曰:.‘布农之怒.亦免冠…  相似文献   

16.
(本试题共100分,时间120分钟)积累运用(22分)1.相信你一定背诵了《木兰诗》,也相信你喜欢上了其中的一些诗句。请你按原文默写补全填空。(8分)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文里,“见”与“闻”有时是不大分得清的.李白《上李邕》:“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一作闻)余大言皆冷笑.”殊调或者可以见之,大言则如何能见?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敕勒歌》的记载 ,最早见于唐初李百药所撰《北齐书》 ,《北齐书》卷 2《神武纪下》记载 ,东魏武定四年 (公元 54 6年 )十一月 ,高欢率军攻西魏玉壁不利而撤围 ,病卧晋阳 ,是时 ,西魏言神武 (高欢 )中弩 ,“神武闻之 ,乃勉坐见诸贵 ,使斛律金《敕勒歌》 ,神武自和之 ,哀感流涕”。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歌》是不是今天流传的《敕勒歌》 ?宋人郭茂倩所辑《乐府诗集》卷 86《杂歌谣辞·敕勒歌》下曾引《乐府广题》言 :“北齐神武攻周玉壁 ,士卒死者十四五 ,神武恚愤 ,疾发。周王下令曰 :‘高欢鼠子 ,亲犯玉壁 ,剑弩一发元凶自毙 !’神武闻之…  相似文献   

19.
江淹诗文系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我国南北朝时期之著名文学家,有集十卷传世。前辈专家之著作如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以下简作《汇注》),闻人倓《古诗笺》(简作《闻笺》)、吴丕绩《江淹年谱》(简作《吴谱》)等对其事迹及著作皆有较详之考订,为后人对江淹及其作品的研究带来了较大的方便,功不可没。但其中疏漏舛误之处亦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必修)第二册将《谏太宗十思疏》首句“臣闻求木之长”中的“长”解释为动词“生长”,读作zhang。《教师教学用书》又对此作了补充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