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政治统治的社会心理基础是以广大社会成员在政治理念上认同为前提,包含有人心向背,众望所归。它是政治统治的可能性条件。苏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做法埋下了合法化的危机,在一定意义上说,苏共的瓦解是苏共政治统治的社会心理基础丧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苏共执政后,仍然沿用革命时期的"职业革命家集团"体制,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盛行;监督机制弱化,权力失去制约;干部队伍近亲繁殖,德才不佳。这导致苏共精英集团思想僵化,不愿改革创新,缺乏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理论;丧失信仰,精神懈怠,能力弱化;生活奢侈,腐败盛行,脱离群众,失去先进性。正是苏共精英即"职业革命家集团"向既得利益集团的退化,最终导致了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应该坚持辩证法,将苏共意识形态"突变"与"渐变"辨证地统一起来,全面加以认识。只看到它"一夜之变"的突发性、剧变性特点,而不讲或忽略它的"渐变"及其原因,就会造成片面性。文章认为,苏共意识形态的"渐变",一是源于长期的信息封锁和思想禁锢,二是来自理论是非和真理标准的斯大林化。这样就造成了教条主义盛行、思想理论僵化,扼杀了改革思想和理论创新。而信息封锁和思想禁锢,又把苏共的"理论队伍"培养长期置"无菌的温室"环境里,这又造成他们信息上的"封闭性"和理论上的"脆弱性",这样,在他们遇到戈尔巴乔夫实行的"公开性"和面对西方五光十色的理论学说和文化思潮之时,便束手无策,无以应对,在"一夜之间"败下阵来,这绝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4.
从列宁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到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基本路径。列宁之后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摇摆。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僵死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相背离;而修正主义则使马克思主义“连根拔起”,彻底否定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根源。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性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共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苏共意识形态失误使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苏共惨痛教训对我们的启示,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应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意识形态的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苏共二十大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至深且巨.从积极方面讲,中国共产党"以苏为戒",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从消极方面讲,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补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负面影响,大力为斯大林模式辩护,结果误入歧途.反思这段历史,对于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和中共八大都是很重要的大会,他们不仅在各自党内和国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两次大会之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苏共二十大对中共八大的深刻影响上。这种影响又体现在多个方面,即思想解放、指导思想的转变、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的确定、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对国际局势的认识、民主法制建设、民族政策的制定、反对个人崇拜,以及中央委员会的规模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处于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与构建公民社会已渐成学界探讨焦点。网络公民社会被视作公民社会初级阶段,已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迅速进入中国广大网民的生活。网络公民社会借助网络舆论,在公民维权、督权反腐、公益慈善等领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网络公民社会尚不够成熟,相关理念迄今尚未形成共识,借助网络公民社会构建现实公民社会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历届苏共领导集体和苏联政府都高度重视对其国民的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也对此倾注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由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背离,致使这一领域的内在矛盾经年累积,无法消除,渐成信仰危机,终至彻底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价值观控制的合理适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手段 ,对社会成员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 ,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部分 ,维持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它包括对社会行为的控制 ,对社会关系的控制和对社会价值的控制三方面的内容。而对社会价值观的控制表现在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控制和引导。任何社会都必定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给予维系 ,使得社会成员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和整合。社会价值观也可称为社会价值 ,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社会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它涉及到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影响到人们对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中介组织作为公民社会主体,在公民社会发育及完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渠道,联系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以此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社会中介组织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手段,也是社会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机构。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说明苏共始终没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政治文明未开化,是苏共亡党的根源。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足够深刻的教训,历史悲剧就无法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提高文化自觉性,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苏共亡党和苏联的解体至今已过了整整20年,但它留给世人特别是各国共产党的教训仍然是深刻的。今天深入思考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的原因和历史教训亦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和巩固执政地位尤为重要。导致苏共亡党和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重要原因是苏共的领导层中的腐败程度。并且,“体制问题”这个“深层根源”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重视。我们应当深刻领会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避免苏共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4.
旧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固然是苏共瓦解的重要原因,但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则无疑直接导致了苏共的瓦解。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共在执政中的不足,对于人们观察当前世界局势变化和研究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维度看,“公民社会”只是一种处理国家、组织与个人三者关系的机制,一种社会运作体制,一种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一种社会建设目标。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其核心价值观。无论从概念上,或是从价值观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都不宜把“公民社会”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维度看,“公民社会”只是一种处理国家、组织与个人三者关系的机制,一种社会运作体制,一种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一种社会建设目标。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其核心价值观。无论从概念上,或是从价值观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都不宜把“公民社会”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苏共瓦解的根本原因与苏联长期形成的领导制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苏共领导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初创与形成时期、改革调整与停滞时期、蜕变时期。从这三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苏共领导制度存在着严重弊端,党内民主遭到破坏,使用干部任人唯亲,易形成小宗派,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规范,党内监督不力,党的形象受损等,正是这些弊端从根本上导致苏共的最终瓦解,仅把苏共瓦解的原因归结于戈尔巴乔夫的背叛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8.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揭露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行为,而是苏共高层领导集体认可的。1955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降低当年纪念斯大林诞辰活动的调门,成立了专门的波斯别洛夫小组负责审查大镇压时期的资料。1956年2月1日和9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两次开会讨论波斯别洛夫的报告,主席团成员对在代表大会上揭露斯大林没有分歧,分歧在于揭露的程度。但报告的正式文本在苏共二十大召开期间才形成,是波斯别洛夫的报告和赫鲁晓夫的文本综合而成的,苏共高层领导传看了这份报告,有些人还做了补充。2月25日晨,赫鲁晓夫作了这一报告,要求保密。事实上,苏共很快向党团员、干部、积极分子进行了传达,报告的内容被广泛知晓。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其影响体现在: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意味着滥杀无辜、破坏法制时代的结束;开启了改革的大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声。当然,赫鲁晓夫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苏共瓦解的深层原因与深刻教训归结到一点,就是不能继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继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继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继续做好“三个代表”,使苏共丧失了立党的根本,丧失了执政的基础,也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分析和总结苏共瓦解的原因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高度,又可以更为清晰地揭示出苏共瓦解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对学风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但是,在前苏联有许多同志不但未能正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实质,反而染上了较浓厚的教条主义学风色彩,因而给苏联共产党的建设带来了极大危害,是造成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之一。苏共教条主义学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