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该如何转变,是近期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上一期访谈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孙晓天教授指出,2022年版课标提倡的教学方式可以概括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真正地引发学生思考?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是否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围绕这些问题,我刊执行主编邢佳立(以下简称“邢”)再次对孙晓天教授(以下简称“孙”)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开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读课题或初读课文后质疑,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但当学生将思考的问题交流以后,教师往往既不作梳理、整合,也不明确重点,以引发更深入的思维活动,而是一句话打发学生:“同学们都提得很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郑百苗 《河北教育》2005,(19):19-2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读课题或初读课文后质疑,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但当学生将思考的问题交流以后,教师往往既不作梳理、整合,也不明确重点,以引发更深入的思维活动,而是用一句话打发学生:“同学们都提得很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如此引导,看似是在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可因为“问域”宽泛,又缺少明确的主题,学生常常表现为,懂的早已懂了,不懂的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思考,导致思维指向不明而无法深入。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突出教师“引发”与学生“思考”的地位,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教育心理学指出:“给学生提出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显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明确数量关系,复习基本解法。 1教师出示下题,先要求学生把题补充完整,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修一条长30干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 (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这类题研究哪些量之间的关系?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的复习。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你准备怎样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在学生列出算式“30÷(30÷10+30÷15)”和“1÷(   )”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以上…  相似文献   

6.
许国霞 《化学教与学》2011,(3):59+71-59,71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指导学法,培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会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课堂上不仅要提能引发知识、围绕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更要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多提有探究性、讨论性、能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的问题。多提随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活动设计】活动(一):猜想引入教师举起一个长方形框架,边操作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老师捏住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拉,将会拉成什么图形?你们能猜出它的面积吗?是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学生猜测后,教师指出:为了准确地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由此引入新课。活动(二):猜测公式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示方格图(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然后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放在方格图中去。教师指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8.
早在上一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强化“问题”意识,用生动形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将其引向真正的创新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好方法。一、教师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虽然该阶段学习的都是已成定论的最基础的知识,从知识的角度看不存在什么创新,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有创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引导…  相似文献   

9.
盛赟 《四川教育》2001,(10):21-21
一、联系生活实例,复习有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认识单位名称。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依次出现一把直尺、三只羊、两支铅笔、五朵花。 让学生边观察边表述,引导他们认识“把”、“只”、“支”、“朵”等都叫“单位名称”。然后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物体的单位名称。 2复习表格式应用题。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羊”的表格式应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应用题?你能分析这道应用题的结构吗? 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操作计算机,依次闪烁屏幕上…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仓帔问题隋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睛趣。例:9+2=11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9加1得1( ),1( )加1得11。”  相似文献   

11.
现在,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请说说你的感受。”由于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所以学生乐于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与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习语文了,教师不再追求答案的惟一了。  相似文献   

12.
陈兴 《四川教育》2005,(6):41-41
在一次教研课上,一位教师讲”同类项“时情境创设巧妙,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他先从学生熟知的图形入手,作了这样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吴亚萍 《福建教育》2005,(7A):38-39
第三,重心下移的设计。在大问题设计的基础上,我们要对学生活动和相应的教师活动做出进一步的设计。由于大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一定的思考力度和思考时间,而且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所以要做出重心下移的设计。具体地说,每提出一个大问题,都要提供每个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重心下移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4.
陈丽 《四川教育》2000,(2):52-52
【评析】本课的特点是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鼓励他们大胆提出平时遇到过而又未认真思考过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自行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探究活动的不确定性,教师还根据当时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顺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对于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问题,教师积极引导他们作更细致地观察、记录,通过进一步的思考,从中发现规律;  相似文献   

15.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rn.cn/u/210644479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现在的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捕鱼方式”,而且是愉快的“捕鱼方式”、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话是有道理的。若在上课之初,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课堂上就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  相似文献   

16.
郭根福 《云南教育》2004,(31):35-37
在中小学的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  相似文献   

17.
点评:《柯里亚的木匣》“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蕴含了最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何让小学生明白这一道理,是要讲究一点方法的。在本教例中,教者先是让学生在读书中悟出柯里亚受到了什么启发。然后联系现场实际,让学生想象和发现教室里一堂课中发生的变化。学生先后有六七人次发言(教者没有让继续说下去,因为学生一旦领悟.会举出说不完的例子)。在教师轻巧的点拔下,学生不但认识了“周围一切在变化”的事实和道理,而且大大地扩展了对这一原理的认知范围:同时,学生深入思考,提出了极富“挑战性”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对话与交流。那么如何才能进行真实的对话.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呢?这里所说的“真实对话”,特指不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一问一答式的简单问答.而是由学生自发产生的问题和思考.即便教师的问题也应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并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的那种。我们由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个数学游戏引发了对“数学黑洞”的思考.从而设计了“神奇的495”一课。下面以此课为例.来谈一谈我们对“真实对话”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提问技能(上)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一般指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回答。其作用有:引起思考,启迪智慧,集中注意力,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了解反馈信息等。提问的类型,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可以区分为低级认知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低级认知提问有:...  相似文献   

20.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2098694127一个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应该掌握课堂提问的策略。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前有等待的耐心,而不是急着给学生“标准答案”。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就如同播种,要等待一定的季节、一定的阳光(温度)、一定的水分和一定的土壤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发芽、开花、结果。”教师的耐心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要学会耐心地等待,有了教师的等待,才会有学生的创新,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