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有影响的全国大报,还是覆盖域集中的地区报纸,都不能忽视法制报道,各报都有专跑法制战线的记者.大都辟有法制专版。《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和《华商报)}是西安地区较有影响的三家报纸。它们都不是法制类专业报纸,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这三家报纸上的法制报道越来越多,今年以来更是突出。本文试以此三家报纸为例,来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后果。法制报道与法制新闻“法制报道”与“法制新闻”这两个概念有区别。它们的内容都是有关法律制度、违法犯罪和立法司法行为,但“法制新闻”是狭义的消息.事件发生后即时见报,…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日趋完善,法制新闻也成为一个热门,各类报刊为增强可读性、扩大读者群便竞相刊登法制新闻,大量的法制新闻不断涌现.那么,法制报如何保住自己的阵地,办好法制报理论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办好法制报理论版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突飞猛进,在立法、司法、执法、普法、法学理论研究、民主政治建设、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规范市场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而法制报的办报宗旨就是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普法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重要的一环,普法需要法制新闻,法制新闻推动普法,而法制报理论版是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最近,全国部分地方法制报的代表在江苏无锡举行了法制新闻研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地方法制报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正确的办报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搞活服务,为发展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服务,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这次研讨会,是由上海、福建、江苏、辽宁、浙江、安徽、黑龙江、哈尔滨法制报社共同发起,委托上海法制报主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当下的中国传媒,几乎所有的法制新闻都是与普通百姓的工作与生活紧密关联的,都是与民生新闻相融合的。本人多年从事江苏法制报的法制新闻报道,在实践中悟出:不同于综合性党报外延宽泛的法制新闻,也不同于市场类报纸生猛聚焦的民生新闻,江苏法制报作为区域性法制主流报纸,只有  相似文献   

5.
法制报是以报道法制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报纸。2004年初我国各地法制报根据中央的决定划转到当地党报集团,总的说来这类报纸生存和发展问题上,共同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法制报道,多年来是我们报纸宣传的薄弱环节.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各种法律的颁布,法制报道日益受到重视,但探讨、研究法制报道经验的文章,尚属少见.法制报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读者几乎不受职业的限制,各方面的人都要看,都感兴趣.重视对法制报道的研究,不断扩大报道内容、提高报道质量,不仅对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积极作用,也是改进报纸宣传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报道中,经济信息报道和经济新闻是一回事,没有任何质的差别。笔者从事经济信息报纸编辑工作多年,办报实践不容苟同此种观点.这种经济信息报道与经济新闻同一论观点,关系到经济信息报纸指导思想的确立,特别是影响到信息报纸的办报实践。我认为经济信息报道与经济新闻有着明显的差别,无论内涵和形式都有不同的表现,至少有以下几点。其一,经济信息报道旨在传递信息,经济新闻旨在报道经济活动。我们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一个前提,即要区别所办报纸的性质。党报、综合性报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媒介要适应这一伟大变革,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新闻改革要以转变新闻观念为先导。只有在新闻改革进程中不断转变观念,才能保证新闻改革顺利进行。 (一) 牢固地树立广大读者需求观念。这是办好报纸的思想基础之一。所谓广大读者需求观念,就是从思想上确立读者在办报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使读者真正成为服务对象,成为报纸办得好坏的权威评判;就是采写编新闻必须适应广大读者需求的思想,凡广大读者需要知道的,就及时准确地向他们报道,凡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就代表人民进行有力鞭答;在新闻表达形式上、在新闻编排中,要从吸引和方便广大读者出发。  相似文献   

9.
法制宣传是一个涉及面广、可读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领域,一家报纸要想把法制报道办出水平。一定要开设专刊作为平台,配备熟悉法制知识的常业人才作为保持,进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深度开拓和精品生产.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现在不少报纸只限于在综合新闻版发一些法制新闻,有的报纸甚至片面地将法制新闻等同于凶杀血腥的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10.
有的同志说,服务性报道是近些年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报道“品种”。此话颇有些道理,也符合实际情况。我国新闻界,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和干扰,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都当作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加以批判和否定。因此,相当长一个时期报纸上没有服务性报道,即使有些报道带有服务性的内容,也不敢说成是服务性报道。其实,报纸要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读者服务,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传统。早在一九四五年,《新华日报》有篇社论就明确提出:“为人民提出呼吁和要  相似文献   

11.
所谓法制新闻,是指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法制新闻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平衡、理性的基本原则。自1980年我国第一份专业化法制类报纸《中国法制报》创刊以来,法制新闻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进入一个空前的繁盛期,其报道对象范围不断拓展,报道比例不断上升,成为近年来"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传统媒体正面临发展的瓶颈,突破和创新是唯一通道。法制报如何不断强化新闻策划意识,特别是结合专业报特点,加强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努力探索创新法制新闻报道的样式和内容,切实服务受众群体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河南法制报坚持"服务政法机关、服务政法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同时不断改善服务的方式方法,推出了一系列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取得了一些成效。笔者通过对系列新闻实践进行阐述,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是服务政法中心工作的有效平台,是创新法制报道方式的有益尝试,也是锻炼采编队伍的有力途径;还着重论述了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期以河南法制报的具体新闻实践为全国法制报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董发 《新闻导刊》2006,(5):42-43,38
在重报集团各报中.《重庆法制报》是专业特色定位非常明确的一张报纸.也是新闻资源非常丰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的一张报纸.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大做强法制新闻.是本报不懈的追求,、但是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做好法制新闻报道.自觉地抵制过去传统的法制新闻大量含有凶杀色情等低俗媚俗之风.也并非一件易事。我们结合新闻战线“三项教育”、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管理的规定、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专项整治活动等工作的开展.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法制乃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列宁曾经说过,法制就是“全部法律及其制度”。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也曾给法制下过定义,他说:“国家的法律制度,就是法制。”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而作为国家的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则是这个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国家建立一整套立法、司法机构,制定法律,贯彻实施法律,并教育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这就是所谓国家的法制。可见,法制是有强烈的阶级性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作为以传播法制为内容的法制新闻和它的载体——法制报,当然也就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它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其阶级服务的。在我国,它是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是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办报二题     
办报要不断强化自身定位 (一)不要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定位对于报纸,就像国体对于国家一样重要.大众报业集团党委提出,"特色立报,新闻强报,以人为本做新闻."我理解: 第一,特色立报,首先是特色定位立报.定位是最大的特色界定,也是最根本的特色呈现.就像性格决定人的命运,特色定位决定报纸的命运.鲜明的特色定位使一张报纸成为"这一个",因而也就具有了存在价值.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如果所有报纸都是同样的定位追求,那一定是有些报纸错了,这些报纸也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6.
现在社会提倡“大法制”的概念,报纸在做法制新闻报道中,不仅仅是做公检法司的新闻,所有与公民权利相关的新闻,体现法律保护的新闻,都在报纸的报道范围之内。因此,从立法、执法到守法,从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到公共危机事件处置等,都是报纸的报道题材。报纸作为法制新闻的体现者,其稿件质量的好坏与编辑记者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想要让法制新闻好看,有卖点,就必须做到以专业性制胜,以传播性取赢。  相似文献   

17.
目前,企业报质量上不去的原因诸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企业报的办报思想不明确,对企业报的认识缺乏理论研究.例如,对企业报的性质和功能问题就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强调新闻性,认为企业报要像社会上专业报纸那样,“冲出企业,打入社会”;有的强调实用性,认为企业报的唯一任务就是为生产经营、企业政治工作服务.前者把企业报置身于本企业事业之上,追求超企业社团目标;后者认为企业报是以报纸面目出现的企业内部的宣传材料. 对此,我想就企业报的属性及办报方针,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报纸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突出时效新闻和能引起关注的社会热点信息,同时要从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出发,立足服务,真正为读者提供多种知识和适用信息。就报纸而言,要真正做到靠新闻当家,就要有一批高质量的当家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下功夫经营好报纸的“看点”,特别是各版的头条和照片的运用。我认为,这个“看点”,就是指每一期报纸的读者爱看之“点”,也就是指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普遍关注度。从当前办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来看,笔者认为,就办特色报而言,起码要抓好以下“四个一”工程。要…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政治家办报呢?这个概念,是毛泽东在1957年6月与胡乔木、吴冷西的谈话中提出的,他认为“……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毛主席所说的政治家办报,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政治家的素质,是说,报纸、广播、电视和出版社等新闻媒体,要有高度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灵敏的政治头脑,  相似文献   

20.
读者是报纸的上帝,民生新闻是报纸的基础。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势头,各家都市报在重视传统的时政类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有报纸提出来写好民生新闻、发好民生新闻、用好民生新闻是关系报纸下一步发展的口号,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证明着地方媒体的日益成熟,它们更加关注民生,注重和强调与读者的服务和互动,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思想,已经提升到办报的理念层面上。一、固守新闻本位是民生新闻立身根本民生新闻的魅力在哪里?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