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定语都在中心词之前。文言中的定语,有的在中心词之前,也有的在中心词之后,在中心词之后的定语有两种形式。一、在定语后面用结构助词“者”联系;二、在中心词与后置定语之间用结构助词“之”联系。河南大学《中学语文》1993年第11期登载陈岳文老师的《石钟山记》四题,其中认为“石之铿然有声音”是定语后置,我认为有点不妥。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相似文献   

2.
定语是名词短语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定语一般要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也有定语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后的,我们称它为“定语后置”。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一、数量词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数量词”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齐景公有马(千驷)(《论语·季氏》)留仅五日,历有名迹(四)(《文徵明集·游洞庭东山诗序》)二、形容词、动词短语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定语 者”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3.
《察今》中“楚人有涉江者”一句的译文诸多版本不一: ①“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1983年版) ②“在楚国人中有个渡江的人” (《课文注评》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③“有个渡江的楚国人”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1991年版) 就此,对定语和中心词的关系以及多项定语的排列次序问题做如下阐述: 一.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定语一般放在被它限制、修饰的中心词之前,这  相似文献   

4.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句子成份.在古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一般在中心词前面,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有的加结构助词,有的不加,比如:(1)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2)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表定语,△表中心词)但是,古汉语中也常常有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的情况。定语后置主要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并造成一种特殊的句式,使语言生动流畅富于变化,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由于这样,定语是否后置就与它的性质有关,一般是修饰性的定语经常后置,限制性的定语有时后置,领属性定语和同一性定语不后置.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放在中心词前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时把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是文言文的一种特殊句式。定语后置有下面几种情况,试从现行中学文言文教材中选取例句加以说明。一、后置定语之后加“者”作为标志。例如: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促织》)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似文献   

6.
蒙海涛同志在《值得商榷的两个句子》(《湖南教育》1985年第3期)中提出下面两个句子来作商榷:①这是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②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认为这两个句子中表数量的定语"一个",排列顺序不当,应分别变换语序,调至"铁路线上"和"在北方山区常见"两个定语之后.理由是:"表数量的定语应放在表领属的定语之后".这个意见自然未免有点片面,关于领属性定语的概念也似乎不够明确.对此,康仲德等同志均作了辨正(见《湖南教育》1985年第9期).但是,蒙同志的文章涉及的这一问题——表数量的定语在多项定语中的位置,也许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一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语文通讯》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发表了陈迪明同志《文言里确有“×者”一类后置定语》一文,陈同志认为:“战士还者”一类不是“范围定语 中心词”的结构,而是前正后偏的定名结构,“还者”一类,都是“形容词性或动词性结构,作后置定语”,“者”是后置定语的标志。 此说可以商榷。  相似文献   

8.
邓德华同志在《这些是限制性定语从句吗?》(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1984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逗号是不是区别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从句的标志?邓德华同志通过分析英国朗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语用为视角,探讨了英语定语从句翻译的语用策略和方法。通过分析论证《名利场》及其中译本的诸多实例,文章认为,英语定语从句翻译是一种动态翻译,翻译时在理清其信息性质和结构-语义关系的基础上,要打破英语定语从句"定语"的框框,译出定语从句的语用特征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钟海英 《双语学习》2007,(9M):155-156,158
本文以语用为视角,探讨了英语定语从句翻译的语用策略和方法。通过分析论证《名利场》及其中译本的诸多实例,文章认为,英语定语从句翻译是一种动态翻译,翻译时在理清其信息性质和结构-语义关系的基础上,要打破英语定语从句"定语"的框框,译出定语从句的语用特征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一例定语后置的别说李卫东“今成,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梦溪笔谈·雁荡山》)这是高中《语文》第四册“单元知识和训练”中所列举的定语后置例句。课本将“具体而微”看作是修饰“雁荡”的后置定语。同时对这一例,在第三册课文...  相似文献   

12.
在“定语+名词”的名词短语和“状语+动词”的动词短语中,定语和状语有不同的构成情况,定语、状语同中心词也有不同的修饰关系.根据《暂拟系统》编写的《汉语知识》(张志公主编)里,用成分分析方法把复杂的定语、状语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汉语中,定语后置应是客观存在的基本的句法结构之一。本通过选取大量代表性的献材料尤以《孟子》为中心,区分并剖析了作为远古汉语遗留模式的定语后置——遗迹性定语后置和出于表达需要的定语后置——语用性定语后置这两类定语后置现象。  相似文献   

14.
定语从句是英语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尽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限制性定语从句。但是,对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也不能忽视。近几年,在NMET中对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尤其是对于as和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考查比较明显。请看高考题  相似文献   

15.
“定语+的+人称代词”句,即人称代词前加定语进行修饰、限制的句式,这一句式在五四以后书面语中已屡见不鲜。那么,这种结构句式是什么时代产生的呢?许多学者如王力、倪宝元、詹开第、游汝杰、王希杰、刁宴斌等先生认为是汉语欧化的结果,也就是说五四以后新出现的。对此,张崇先生在《人称代词前加定语的两条近古用例》(《中国语文》1991年5期)一文中列举了《金瓶梅》等白话小说中的两个例子进行质疑,指出这一句式至迟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省略,除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宾词组的宾语省略、介词“于”的省略和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的省略以及对话申的人称省略等六种外,还有几种特殊省略形式亦属常见。一、定语和定语中心词的省略现代汉语里的定语和定语的中心词,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是,古代汉语里的定语和定语的中心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常常是可以省略的。 1、定语的省略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常常可以省略。例如: (1)而( )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对静字定语的处理,语法学界普遍认为马建忠是完全模仿了拉丁语法。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一方面,马氏明确地将静字定语与偏次关联了起来;另一方面,《文通》中无迹象表明马氏将静字定语与其中心语视为同次。由此可见,马氏在处理静字定语的问题上注意到并有意识地顾及了汉语的实际。《文通》中的“顿”是因语气停顿而表现出的语音节奏单位,不是语法结构单位。另外《文通》中接读代字“其”与指名代字“其”的区分是不必要的,但马建忠能从修辞的角度阐析两者的细微差别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8.
《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人教社2004版高中《语》(必修)第三册《言常用句式》认为是定语后置,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译”却译作“山石被敲打时铿锵作响”,看作主谓短语。我以为看作主谓短语正确,认为是定语后置不当。  相似文献   

19.
《语文知识》’94年6月刊发的《涉江补注》(以下简称《补》文)较之课本注释详尽,有益于教学。但有的“补注”值得进一步推敲,有的课本和《补》文均未涉及到,需要充实,试述如下。一、《补》文说“陆离、崔嵬作句子的补语。”笔者以为不是补语而是定语。因为“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之”,在句中不是补语的标志而是定语后  相似文献   

20.
多项定语的结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但最为基本的形式只有三种。请看下面的句子:①那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鲁彦《听潮》)②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地占领了汽车路边的一个光光的小山冈。(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③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鲁迅《孔乙己》)上面三个句子中的加线部分都是多项定语,它们分别代表多项定语的三种基本结构形式。讨论如下:一定语的并加式定语的并加式,指的是多项定语的各项间呈现出并列关系的结构形式。如①中“幽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