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是描绘清代皇家园囿避暑山庄之建筑风貌和景致的诗。康熙为三十六处佳景题额、作序、赋诗,题材极为广泛,举凡山庄内,山石草木,水源湖渠,游鱼走兽,皆是其吟咏对象。就体裁而言,五言排诗,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六言绝句,六言律诗诸体兼备。诗人不仅叹赏山川之美,景致之秀,而且畅言自然给予诗人的深刻体悟。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篇篇写景,又篇篇言情,篇篇述志,从中可以窥见诗人宵旰夜食,励精图治,努力创建万代不朽基业的宏伟志向;守礼尽孝,事亲以诚的素朴情怀;友山敬水,怡情喻理的自然情愫;涉猎极广,苦学不倦的笃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烟波致爽额一联三 烟波致爽,是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此景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色及其命名的缘由,《热河志》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澹泊敬诚殿后第三重,有殿七楹。圣祖御题额曰‘烟波致爽’,为三十六景之冠。”澹泊敬诚,俗称楠木殿,是避暑山庄宫区的正殿。位于澹泊敬诚殿后的烟波致爽,地势高旷,背靠湖泊,云气缭绕。每当夏雨初睛、凉风吹来时,这里没有灰尘,没有积雾,空气清新凉爽。康熙在《烟波致爽》诗序中说:“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遂以‘烟波致爽’,颜其额焉。”诗中反映出康熙十分赞赏这里的自然景色,并说明了此景命名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避暑山庄虽然以山得名,然胜趣实则在水。水赋予避暑山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以生命和活力。本文拟从审美视域观照避暑山庄水色、水声、水势、水泽之妙趣。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文学自然观是全书文学批评体系的重要部分,它的基本内容是:自然论的审美批评方法;文学创作表现自然景物美的论述;表现为人与万物之“道”统一的审美理想;以自然景物之美为文学形式的最高标准。以上四个部分相互关系又各有独立意义,而人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人以“自然之道”把握文学之道,达到人与文学的统一,这也意味着人与道、与现实世界的统一,实现人的价值。这也是刘勰从理论上解决人的审美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5.
荘山暑避     
国庆放长假,几位朋友约好去避暑山庄旅游。时值金秋,天高气爽,大家戴上统一购买的旅游帽,一路笑语欢歌,心情十分畅快。避暑山庄地处河北承德,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原名热河行宫,俗称承德离宫,占地564万平方米,"虎皮石"砌起的围墙长达ro多公里,平均厚度达1.3米,足见气势之大。避暑山庄这座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  相似文献   

6.
苏州园林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这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  相似文献   

7.
开来 ,他把无知无觉的自然吸入自我之中 ,自己又消融在景物里……并同无形的宇宙生命合而为一”[2 3] 。在这种境界里 ,自然万物成为他心境的客观投影 ,成为他生命精神的载体。然而山水诗能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极少 ,韩愈的山水诗所达到的只是一种生命境界 ,还未能达到宗白华先生所说的最高的审美的灵境[2 4 ] ,这与山水诗创作传统的影响及韩愈山水诗中积淀的文化背景有深刻的关系。五以上我们通过对韩愈山水诗的考察 ,分析了韩愈山水诗的基本特征 ,即既有雄奇险恶之美 ,又有平易自然之态 ;既是复杂心态的展示 ,又表现出傲岸倔强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其中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在语文课文中具有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大自然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能提供多方面的美的享受。语文教材中的景物描写,特别是课文中的自然景物、自  相似文献   

9.
正拿到《花开》这个题目,你可以写花开,也可以写花不开,写开过了,或花开等于没开。——叶开"景色描写"和"景物描写"是有区别的。如果"景"为风景、景致的话,那么"景物"应该是指供观赏的自然物,多着眼于物体。它看得见、摸得着。如果仔细考虑,它似乎又为固定的、缺少点活气的"物";色,强调的是物之色,它有物的实体存在,又加上了色彩,它应该比"物"更美、更鲜活、更具活气。  相似文献   

10.
拙政园因它营造的一种集聚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于一体的趣味,被称赞为"天下园林之典范",它看重园林贴近与融入自然以及强调景物之间到达协调同一。它具有的一种独特美学思想,与西方心目中皆有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真善美的信念却是相一致的。是以,本文可通过对于阿尔伯蒂的美学观点与拙政园的浅析,探查出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我们学过的有《鹿柴》《春晓》《宿建德江》《江雪》等,作品中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他们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  相似文献   

12.
光影是使景物可视、可感的基本条件,私家园林中多会利用其巨大的艺术渲染力给其他要素增色,通过对光影的艺术性表达来营造美好的意境。本文着重研究光影在中国古典园林的作用、价值以及设计手法,从自然美、功能美以及意境美探讨光影在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  相似文献   

13.
古诗是美文学。小学语文教材里选编了30多首古诗,它们蕴含着语言美、事物形象美、思想情感美。意境美、想象美和节奏韵律美,是进行美育的好教材。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古诗中的诸多审美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初选中激发审美欲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多以概括反映自然景物和实际生活为题材,易为学生接受,其中不少古诗学生在学前阶段已能背诵。他们都感到古诗很美,但说不清美在哪里。如教学《画》这首谜语诗时,当我一出示课题,就有不少学生背诵起来。但是,他们不知道这首诗为什么读起来好听…  相似文献   

14.
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的兴衰与清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与清朝的发展历程同步。它肇建于康熙,鼎盛于乾隆,成为清代塞外最大的避暑行宫和处理国家政治、军事和少数民族事务的一个重要场所,显示出清帝国综合国力的强盛。自嘉庆时期开始已逐渐呈现出萧条与败落的景象,后又成为咸丰帝的避难所,是清王朝衰亡的象征。避暑山庄的兴衰是清王朝盛衰的一面镜子和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5.
汀步在园林中虽非“显景”,但却更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它所体现出的自然、简约、虚空、韵律、移情之美,充分说明了它在园林审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价值就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美。美的内容一般分成三类 :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山水说明文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艺术手法来表现自然风物之美。而自然风物给人的主要是美的陶冶、感染与享受。晋祠 ,从现在还保存着的宋代建筑算起也已近千年 ,其山水景物的形成当更久远 ,其间来游历和歌咏的人亦甚多。但我看晋祠 ,它的美与一般的山水却有不同 ,是一种既有自然的又有社会和艺术的综合之美。这个发现是逐渐的。我童年时便常来晋祠游玩 ,它的自然之美对我熏陶极深 ,清清的水 ,郁郁的树 ,还有那座秀丽的山。当时山上的野花比现在多 ,每年五一节…  相似文献   

17.
乾隆皇帝避暑山庄赏月诗姚崇实避暑山庄建成之后,就成为清王朝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此避暑和处理政事。他们在这里写下了大量的诗篇,而尤以乾隆皇帝的作品为多。这些诗篇对研究避暑山庄和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生平思想,都有重要的取资作...  相似文献   

18.
《甘肃教育》2008,(10):F0004-F0004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于1703年开始建造,历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采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相似文献   

19.
意境与情趣是评价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将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荟萃在一起,与园林中山水、泉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种新的空间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同样具有意境美与情趣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是诗画与园林的结合,园林是凝固的诗,又是立体的画。中国古典园林的情趣,是把古诗文、历史传说中的意境赋予园林景观之中,使之具有古风雅趣。  相似文献   

20.
“景观”一词近年来在报刊媒体和各类书籍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含义大抵指一定区域内人们可观赏到的景色、景物、景象,如地面形态、自然风光、风景画面和民俗风情活动场景等。从美学范畴来讲,景观是指环境中具有审美属性和价值的景色和景物。在目前可浏览到的景观文化研究文论中,人们把景观大致分类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自然景观是指造化天生而成的自然景物,如三山五岳等;人文景观即用人工修筑而成的景物,其中包括依托自然景观修建的与人的活动有关的如历代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又称作文化景观,它不仅有着美的形式,而且蕴涵着文化、历史的内容,是知识和文化的复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