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辞》奇诡浪漫的艺术风格深受楚地巫风的影响,其中"凤"意象的运用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浓郁巫风下的楚凤反映楚人原始宗教的价值取向,所传递的凤文化内涵诠释了楚人对美好精神的追求。《楚辞》中"凤"意象丰富了中国"凤"文化的内涵,并对后代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原始艺术是原始社会生活在先民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原始先民在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客体创造艺术形象时,就已经把他们对客体和事象的感知注入了其中;而原始宗教巫术,比起工具起源的历史的确要晚得多,但其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原始宇宙观,同时也体现了原始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毋庸置疑,原始艺术必然与原始巫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无数事实证明,原始巫术在原始艺术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精神的外化物,包含着在原始宗教巫术思维共同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祈求生存的愿望,具有浓烈的宗教巫术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原始宗教巫术仪式何以具有艺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历来有关楚辞的浪漫主义界说是偏颇和不准确的。楚辞文本虽存在由民俗文化向个体创造性表现跨越的倾向,但仍未超越原始宗教民俗的统驭性界限,其意象符码仅仅是巫风文化的同一性表征和播散,其所体现的中心倾向仍是一种文化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对新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史前时期大量考古遗迹和世界各地大量原始宗教考古遗存的对比研究中提出,丰产巫术是原始宗教的核心.原始宗教的丰产巫术一部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部分则以三角纹样、弓箭、生殖舞蹈等各种间接形式表现.丰产巫术广泛地存在于史前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是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楚辞》、《诗经》同为诗歌,但它们的艺术性质却有着极大的区别:《楚辞》重在抒情,不带任何功利目的性,是审美的艺术;《诗经》要在讽谏,实为政治的工具,是应用性诗歌。它们不同的艺术性质的形成,与南北原始宗教不同的经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原原始宗教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便立即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而不在娱神;并在“政治中心”价值观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实用的传统艺术观。而楚国的原始宗教在春秋战国时期却依然保持着原始宗教的原始色彩,不带任何政治功利目的性。因而,从民间原始宗教脱胎而来的楚国诗歌,依然继承着原始宗教艺术的抒情传统,只不过是在更多的时候将宗教情感转变成了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对新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史前时期大量考古遗迹和世界各地大量原始宗教考古遗存的对比研究中提出,丰产巫术是原始宗教的核心。原始宗教的丰产巫术一部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部分则以三角纹样、弓箭、生殖舞蹈等各种间接形式表现。丰产巫术广泛地存在于史前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是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对新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史前时期大量考古遗迹和世界各地大量原始宗教考古遗存的对比研究中提出,丰产巫术是原始宗教的核心。原始宗教的丰产巫术一部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部分则以三角纹样、弓箭、生殖舞蹈等各种间接形式表现。丰产巫术广泛地存在于史前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是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原始美术的巫术混沌性偶合了现代西方非理性美术创作方式 ,夸张和拼接组合法的表现已成为现代美术外在形式新构成的契机 ;现代艺术已缺少原始艺术创造的原有动机和宗教物力论的机制 ,但原始美术的精神已经渗透到现代文明之中  相似文献   

9.
原始宗教是巫术、图腾制度、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产物。由于原始先民们求生能力的薄弱,将自然力量本身看成具有意志的对象而加以崇拜,并由此产生了宗教和宗教艺术。宗教在宣扬自身教义的时候,通过绘画雕塑等审美主体将宗教教义镶嵌其中,在这个语义结构下,宗教艺术使人对神性的宗教意识顶礼膜拜,在宗教艺术里蕴涵着深刻的宗教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当代白族乡村巫术艺术共生现象的研究不能在西方艺术考古学、艺术人类学或艺术哲学的学科范式内进行,“原始艺术”这一术语与当代白族乡村民间艺术之间是不可通约的。从宗教维度来阐释当代白族乡村巫术与艺术共生的现象,是将此现象视为一种社会行为,可以发现巫术、艺术、宗教等文化事象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磊 《现代语文》2007,(11):124-124
《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中的第四首,是一首忧伤缠绵的恋歌。《九歌》是一组诗的总称,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的乐歌改写而成的。因而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春秋战国时,楚国境内巫风盛行,自朝廷至民间,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巫是一种异常古老的文化。我国南楚地区历来巫风昌炽,时至今日,这里的民众巫风观念仍较浓厚,祈求性巫术普遍存在。祈求性巫术是一种虚幻的信念与手段,其目的是镇邪祛病,消灾免祸,求得人丁兴旺和获得生产丰收。它具有种种消极因素,抓紧在其消亡之前搜集原始资料,以便进行巫术理论、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计有动植物222种(类),楚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巫祝盛行的文化背景,以及屈原两次放逐的特殊遭遇等,是构成《楚辞》动植物景观的主要因素。与之相联系者,《楚辞》自然生态意识之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约有四端:一、图腾崇拜之原始遗韵;二、民神糅合之自然神世界;三、草木之巫术与药用价值;四、"心物"关系之有机统一。《楚辞》与《诗经》相比,其自然生态的"博物学"、"社会学"、"文艺学"与"教育学"四大层面之意义更为丰富多彩。自然生态之于屈原和《楚辞》作品,其意义重大,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14.
周若男 《考试周刊》2014,(12):11-12
《诗经·陈风》中有大篇幅描写陈国巫风歌舞的诗,展现出陈国当时歌舞繁盛、巫风盛行的现象,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当时陈国为何会如此盛行巫觋歌舞?文章针对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展开分析,归纳出三点原因:一是商朝文明影响。二是周围国家巫风巫舞盛行。三是上层统治者提倡与鼓励。  相似文献   

15.
《楚辞》中提到的动植物有222种(类),楚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巫祝盛行的文化背景,以及屈原两次放逐的特殊遭遇等,是构成《楚辞》动植物景观的主要因素。与之相联系者,《楚辞》自然生态意识之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约有四端:一、图腾崇拜之原始遗韵;二、民神糅合之自然神世界;三、草木之巫术与药用价值;四、“心物”关系之有机统一。《楚辞》与《诗经》相比,其自然生态的“博物学”、“社会学”、“文艺学”与“教育学”四大层面之意义更为丰富多彩。自然生态之于屈原和《楚辞》作品,意义重大,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16.
着重探讨楚国文化对楚辞体诗歌的产生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认为中国先秦时期存在南、北两个文化系统,南方自然地理作用于人文地理,楚辞得江山之助与爱国激情之助;楚辞作品浪漫、浓郁的文采风格,和南方楚国独特的社会形态以及巫风盛行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南方楚歌不断吸收民间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滋养,直接孕育了中国先秦诗歌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楚辞的时代.本文提出,楚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和楚国内部矛盾的空前激化都出现在屈原的时代,屈原所开创的楚辞体诗歌,也正是"愤怒出诗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巫觋文化是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文化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巫术占卜、原始宗教文化、神话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化,以占卜文化为主要形式,孕育出了一种极具浓郁汉族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当前学者大多都倾力于对《楚辞》总体层面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闻一多、游国恩、郭沫若等。著名学者游国恩认为:在我国先古地域文化中,巫觋文化在楚地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汉书·地理志》说“‘楚人信巫鬼重淫祀’”①。这篇文章从“楚地重巫觋”入手,对《楚辞》中的神巫文化进行深刻探讨,这对于楚地巫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了解楚地民族风情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是学术专著《我看香草美人——对屈原的精神分析》的一章,探寻楚辞形成的深层原因。战国时期巴楚共处,形成了屈原的"双重血统",楚辞里充满了大量的巴风与巫风。楚辞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楚调",也不能在个别的古歌里找它的渊源;它是"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一定的心理倾向"。于是,下里巴人的"旋风"成就了楚辞;楚辞也提升了下里巴人。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这就是楚辞。  相似文献   

19.
花山崖壁画的绘画造型构图、色彩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来自原始宗教、原始巫术构成因素,另一方面来自原始社会、原始文化的构成因素,从而以原始艺术的符号化形式承载壮族先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表达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实用功利目的性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呈现出他们的生存、存在、生活状态及其发展历史,具有艺术人类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布农族的原始宗教文化,分析了其原始信仰、岁时祭仪、生命礼俗、占卜、巫术和禁忌等宗教要素的特征,同时指出布农族原始宗教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使他们的生活具有神圣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