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科技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力量,针对科技企业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推动我国科技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成长和品牌成长对科技企业成长具有显著作用,基于技术创新和品牌联动关系及各自成长阶段,以组织结构变革和市场顾客群体扩散为划分标准,构建科技企业成长阶段模型,包括聚焦、骤升、规范、成熟和持续五阶段。通过南京威尔药业、巨鲨医疗和华为三家企业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研究模型的正确性,为我国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2.
创业拼凑动态作用研究对于突破新企业创建和成长中的资源约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拼凑过程与新企业发展阶段的动态匹配性问题研究,尤其是针对转型经济情境的实证研究还不多见。因此,基于创业拼凑理论和新企业成长理论,构建了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绩效影响的动态模型,并结合我国创业实际,提出了在新企业初创阶段和早期成长阶段创业拼凑对财务绩效与成长绩效影响的理论假设。利用212家新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拼凑对初创阶段和早期成长阶段的新企业财务绩效均具有显著直接功效;创业拼凑对初创阶段的新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创业拼凑与早期成长阶段的新企业成长绩效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福广  王建业  朱桂龙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75-1885
风险资本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是重要的学术和实践问题。论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资本专业化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资本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并且风险资本行业专业化程度越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进一步检验发现,风险资本的行业专业化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阶段和地域聚焦投资强化了行业专业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同时,行业专业化提高了风险资本进行早期阶段和近距离投资的倾向,不同专业化之间存在部分相互强化关系。论文从专业化角度,揭示了风险资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试图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内在影响机制,并对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冗余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情境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企业成长,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组织冗余在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孵化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围绕创业成长规律,从过程维度审视企业孵化资源的配置问题还鲜有研究。基于此,本文使用网络DEA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孵化资源的两阶段(技术创新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配置效率,进一步采用Malmquist 指数分析效率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发现,相对于第一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第二阶段技术转化效率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更为明显,且企业孵化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纵向维度而言,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发现,无论对于总体效率还是分阶段效率,技术进步比技术效率的贡献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完善中国企业孵化资源的配置以及科技创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是触发老字号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然而现有研究十分有限,聚焦于本土情境下的研究则更为匮乏。本文创新地引入具有中国独特社会要素的双重伦理格局作为情境变量,探索技术创新对老字号企业成长影响的内在机制,采用回归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进行假设检验和路径分析。回归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正向促进老字号企业成长;在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高的区域,技术创新对老字号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被弱化;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技术创新对老字号企业成长的促进效果愈发明显;传统文化、市场化水平和技术创新三者交互项与老字号企业成长负相关。同时,fsQCA的结果显示:处于市场化水平较高且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小的国有老字号企业,其技术创新的积极效应取决于企业的规模程度,相比大规模企业,小规模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在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境下,无论其他条件如何,技术创新都是老字号企业良性成长的关键条件。研究结论为老字号企业在本土情境下如何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成长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营销能力对创新的影响时,将企业技术创新分为创新投入和技术产出2个维度,并用我国276家具有典型特征的中小板上市企业的客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营销能力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技术投入,但是营销能力对于创新的技术产出的影响不太明显;企业创新的技术投入对技术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期望能引起中小企业对于创新能力重视的同时提高其营销能力,也对中小企业在创新战略制定上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单个企业在与技术联盟进行技术创新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从技术能力和善意两个维度分析了企业如何获取联盟的信任,从而加入技术联盟分享其创新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需要向联盟投入一定的资源表达诚意,建立善意信任;而过多资源投入可能影响企业本身技术创新能力成长,降低联盟对其能力的信任。在避免大量资源投入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投入时间,既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又能获得联盟对其信任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民营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企业的特点设计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用模糊数学模型和因子分析这两种方法,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成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成长的评价。而因子分析方法相对更为科学和客观。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民营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企业的特点设计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用模糊数学模型和因子分析这两种方法,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成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成长的评价.而因子分析方法相对更为科学和客观.  相似文献   

11.
为解释网络嵌入对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理,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理论,以组织合法性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网络嵌入对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根据40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均对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关系嵌入对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更显著;2)组织合法性在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提升组织合法性有助于技术创业企业通过网络嵌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2.
邢斐  姚俊丽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54-162
以A股上市公司2006—2016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企业集团及其多元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结果显示,企业集团相比独立公司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而集团多元化则能通过分散成员企业财务风险和共享集团内部的知识溢出进一步提升成员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集团及其多元化对创新的影响均存在着所有制差异,尽管民营企业集团的创新能力不及国有企业集团,但其能通过多元化提升成员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显著强于国有企业集团多元化的相应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成长动力机制及“加速器”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当前我国发展企业加速器的需求现实出发,讨论了企业加速器的概念及其战略支持体系的内容与功能.基于企业成长理论,提出了企业成长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说明了企业从初创到成长过程中,内部发展动力存在着由技术创新向经营结构创新、管理与组织创新承接演进的规律,而空间结构与环境创新贯穿于企业成长的整个过程并影响着其内部创新行为.加速器是以加速企业成长为目标系统构建的创新型空间结构与环境,包括战略性指导与咨询、支持性资源网络与平台以及成长性环境与氛围三个服务层次,它通过推动和支持企业的内部结构创新和能力建设.帮助企业形成自组织的持续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线性视角,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从时间和时点维度对1985年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短期与长期的差异性,即技术创新的短期影响显著大于长期,而非正规金融的长期影响显著大于短期;从总体看,非正规金融、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且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产业结构升级对非正规金融较技术创新敏感;非正规金融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累积冲击效应,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及时响应;三者的关系在不同宏观背景下呈现出较为类似的走势,且冲击影响大小有所不同,但是“十五”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作用几乎没有得到提升。据此,笔者强调在“十三五”规划时期,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对技术创新投入的不足并规范有效地引导非正规金融促进技术的创新,以增加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保障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5.
王素娟  王建智 《科研管理》2016,37(9):113-122
商业模式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及利润的高低,与其他战略的匹配有利于企业持续获得竞争优势。本文以12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技术检验了商业模式匹配跨界搜索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效率型商业模式匹配技术知识跨界搜索战略、新颖型商业模式匹配市场知识跨界搜索战略对创新绩效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我们还发现,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分别积极调节效率型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进而促成匹配。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三个维度,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阐述了智能化发展是否促进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并从实证方面检验了颠覆性创新在智能化发展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智能化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颠覆性创新水平,是新时代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主要途径;智能化发展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机制间接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在考虑企业异质性特征时,发现国有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智能化发展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更明显;最后,企业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颠覆性创新提高企业的绩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实现颠覆性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锡荣  刘伟 《科研管理》2007,28(2):66-70
从分析技术创新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出发,首次把技术创新因素引入到平衡计分卡结构模型之中,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技术创新框架模型。基于该模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应当从企业的战略出发,并反过来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展开;企业的战略绩效既是技术创新的目的,又是技术创新的条件,相互之间构成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关系。运用平衡计分卡模型来规划、控制和管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使技术创新直接与企业战略和战略绩效相关联,可以有效地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避免技术创新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factors driv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thin firms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sectors of the Czech Republic. We apply a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o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502 firms, obtained from the World Bank Enterprise Survey. The results of our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show that certain elements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such as the tax rate, serve as significant obstacles to firms’ product innovations. The results also confirm that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linkages—measured by international quality certificates and foreign technology licenses—affe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Moreover, we found that internal R&D activities positively imp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ross all sectors; contrarily, we found that process innova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s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foreign technology licenses and business association membership. Process innovations in the service sector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xternal R&D and financing from banking institutions. Finally, business association membership does not positively influenc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service sector. Our findings have salient implications for firm managers, policymakers, and scholars aiming to explore and improve innovation outcomes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9-2019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同群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对目标公司自身创新决策的影响,以及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不确定性对同群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行为存在显著的行业同群效应;市场化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及政策不确定性正向调节同群效应,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同群效应;无政治关联的企业创新的同群效应更容易受到政策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行业领导者创新的同群效应更容易受到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机理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可以提供资源优势、形成技术创新网络、加剧竞争和降低成本,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出口贸易、产业成长能力、研发资本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支持等条件下,高技术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