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说《祝福》主人公祥林嫂 ,首先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社会人物 ,其个人思想品格具有真善美的合理性。只有充分认可这个悲剧人物的人生价值所在 ,才能正确评价小说的悲剧艺术价值所在。从悲剧审美评价 ,《祝福》是一篇创造性实践悲剧艺术法则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
深浅、难易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的矛盾。而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一辩证规律,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很有裨益。本文不打算探讨不同体裁、不同内容文章的深浅难易,仅以鲁迅小说《祝福》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处理同一课文中的深浅难易问题。所谓“深”和“难”,表现在语言形式方面是:句子长、多文言词语、用了不常见的修辞手法等;表现在思想内容方面是:包含深湛的哲学原理、概括了复杂的历史内容、满蓄丰富  相似文献   

3.
语句的重复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手段,人们常常可以通过分析这种语言手段去认识文本的意义。重复,一般说来,是指文本中某些东西不止一次地反复呈现。《祝福》中就有多处重复,有时是完全重复,有时是约略相似但又有变化,每一次重复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祝福》始发于 1924年,距今已有 70多年了,却并未因历时的久远而失去魅力与光辉,不仅祥林嫂这个名字流传得妇孺皆知,而且学术界对这篇小说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如此短小精炼的作品,读者却总也"品"不完、"道"不尽,可见其张力之大。笔者在重读这一经典作品之后,对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原因同样有了新的认识。  小说通过"我"之口,讲述了主人公祥林嫂短暂的一生里所发生的凄惋悲怆的故事。祥林嫂在经历了丧夫、被迫改嫁、再丧夫丧子、被鲁四老爷赶出家门的种种苦难之后,孤独而凄凉地死在鲁镇人们一派热闹祥和的"祝福"…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祝福》,创作于1924年,后收入《彷徨》,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祝福》中的“我”这一形象,从现有常见的资料来看,多认定为“同情人民”、具有“反封建思想倾向”、“民主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诚然,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笔者在《祝福》一课的历次教学中,每每总感到仅仅给“我”以这样的定性,还是不够的。在封建意识的汪洋大海之中,祥林嫂的身边。客观上是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同情者的。丁玲同志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  相似文献   

6.
大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从一而终”、“恪守封建礼教”、“捍卫封建贞操观念”、“争取能立个贞节牌坊”的“节妇”典型。这种“节妇”典型论,目前流传、影响又较广泛,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祥林嫂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但说"婚姻"杀死了她,似嫌论据不足;鲁四老爷和四婶,虽唯利是图,但也不能推为真凶;无意为虎作怅,却实在是助纣为虐的柳妈,用一句话,却将她推到精神绝境的边沿;而人们对"魂灵"与"地狱"的议论,我对愚人和俗人谬论的附和,我的"好心",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祥林嫂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但说"婚姻"杀死了她,似嫌论据不足;鲁四老爷和四婶,虽唯利是图,但也不能推为真凶;无意为虎作怅,却实在是助纣为虐的柳妈,用一句话,却将她推到精神绝境的边沿;而人们对"魂灵"与"地狱"的议论,我对愚人和俗人谬论的附和,我的"好心",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权力空间的"牺牲人",现实"家"的空间驱逐了她,让她生不起;超验的死亡空间"地狱"也驱逐了她,让她死不起。空间的命运即是祥林嫂的命运,其悲剧根源在于空间中的权力使然。  相似文献   

10.
庄颖 《学语文》2004,(5):56-56
对于《祝福》主题的解读,从建国至80年代中期,教学中主要并存两种定论:一是通过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揭示,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三权”罪恶的揭示。二是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我们从此类主题解读中看到的完全是小说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但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柳妈这个底层小人物的角度分析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思想根源,初步揭示了他们在维护封建社会秩序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我对《祝福》中所用的“灵魂”一词有些不解。《祝福》是鲁迅先生于192 4年发表的。小说所展示的背景是在辛亥革命前后。在当时,广大农村中封建制度依然存在。从小说开头的“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鲁镇当时是很贫穷、很落后的。像祥林嫂这样一个女人,在当时是不可能受到教育的,那么,“灵魂”两字她是从哪里知道的呢?如果说是从柳妈的话中得知,无外乎是从“你想,你将来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分给他们”中知道的。那么,祥林嫂在见到“我”时应该问“是不是人死了,还要到阴间去受罪?”(其实,这句话也同样能表达出…  相似文献   

13.
我对《祝福》中所用的“灵魂”一词有些不解。  相似文献   

14.
15.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对其悲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她的死因的探索早有"四权"说的定论,然而从现代婚姻爱情观、女性意识、性格命运的角度来解读,也会有新的发现。本文正是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以现代人的意识观念去解读祥林嫂,找出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另一因素,得出祥林嫂的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其目的是为了重新认识鲁迅在《祝福》中所塑造的悲剧性形象以及产生悲剧的思想意义,去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不朽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祝福》中涉及祥林嫂的"经济账"有五笔: 第一笔是祥林嫂来到鲁镇鲁四老爷家里打工,鲁四老爷给她开出的"工资":"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这笔"经济账"提供我们如下信息:一是工钱通过面试定下.文中写道:"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这"看"字用得颇耐寻味.在"看"之间,鲁家综合祥林嫂的品相和身体健康程度,决定收留她.从中可"看"出,祥林嫂的端正相貌和柔顺性格,与鲁家开出的工钱肯定有关系,也为她日后被婆婆雇人劫回,逼迫改嫁,埋下伏笔.二是,肯定了祥林嫂工作态度和劳动能力,譬如勤快,力气大,抵得上一个男子等.从以上分析可知,祥林嫂是综合素质比较好的一位打工者,尽管"她是一个寡妇"(按鲁家的说法,身份不祥,来历不明),然而鲁家不嫌不弃,予以容纳,这并不是他们动了什么恻隐之心,而是捡到一个便宜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一直被当作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通过对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是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精品。本文着眼于鲁迅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结局,从“死”与“半死”两种状态入手,探讨这种处理方式的艺术性与深刻性,希望能以此略窥鲁迅小说艺术之精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老子》书中的五处“自然”作了辨析。的其内涵、外延的发展演变作了探索,又对毛子哲学中“自然”与“势”。“无为”“道’等概念范畴之间逻辑关系作了考察;从而证明:老子所谓“自然”是指具体事物自生自成自律自足的功能;古今学者把“自然”当作“道”的“自性”是对老子“道”论的误解。并说明:老子的“自然”论是老子“道”论的基石。对“自然”的误解势必导致对老子“道”论的其它种种误解。只有消除这些误解。才能准确深入地认识老子哲学的理论蕴含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33年,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谈到他做小说的动机。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里,鲁迅表达了对传统文学“污浊之平和”的厌弃,认为小说应以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为主体,旨在以文学作为“改革社会的器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