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子百变小樱:每次考试后,我们班主任都要根据成绩来调换座位。成绩好的坐前面几排,成绩差的坐最后面的位置。老师的解释是:“提倡学习竞争,想要坐好的位置,花力气学习吧,机会均等,就看你的成绩了!”还说,这样安排有利于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讨论,减少成绩差的同学的干扰。虽说我是一个“优秀生”,每次考试后总能挑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但我总觉得把“差生”放在一起,对“差生”是不是放任自流?我们班就有几个坐后面的同学隐约有了自卑感。再说了,还有几个高个儿“优秀生”,一坐前面就把后面同学的视线给挡住了。本来坐后面的同学学习基础相对…  相似文献   

2.
案例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是“绿领巾事件”.“你学习不好,所以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放学的时候,一个小学的学生被领巾的颜色自然分成了两队,一个带红领巾的孩子对另一个带绿领巾的孩子如是说.这是二年前在西安某所小学发生的真实一幕.学校解释说这是激励孩子上进的方法:为学习好、思想品德好的同学发放“红领巾”,让学习差思想道德差的“差生”佩戴“绿领巾”,这样可以激发“差生”向优秀生学习,让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也早日戴上“红领巾”.于是学校顿时被分成了“红”“绿”两个阵营.  相似文献   

3.
李红新 《教育论坛》2001,(3):51-51,49
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的养育、知识的积淀、心理素质的训导有着密切关系,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只有搞好法制教育,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几年来,我校从法制教育入手,鼓励教师做差生的转变工作,并在广大教职工中提出了“转变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还要光荣”的口号,把法制教育和转变差生工作作为我校的突破口和办学特色,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4.
转化差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差生 ,主要是指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遵守纪律等方面表现落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为数不多 ,但是如果教育转化不力 ,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甚至学校。当前 ,不少教师对待差生的做法是 :力争其转化 ,转化不好就甩手不管 ,任其发展。所以 ,多数差生都被当作“包袱”甩掉了 ,其结果是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一、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 ,找准转化差生的切入点要做到有效地转化差生 ,必须先找出造成差的原因。造成差的原因很多 ,一般来说有以下四种 :1 因为在低年级阶段基…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学校教育中,学生成绩差,便会被列入“差生”行列。家长、老师与同学对这一群体都会“刮目相看”,甚至他自己也会成为“差”的奴隶。我们研究“差生”数年,现将一些案例作一整理,以引起更多人的关爱。1.差生———家长的伤疤一位姓方的男同学,15岁,初三学生,初二期末平均成绩35分。下面这则日记就是他写给我看的。2001年10月5日阴今天,爸爸的朋友来我家玩,当他问爸爸我的学习情况时,爸爸难为情地说:“咳。我这个孩子成绩那么差,真让我这个当教师的爸爸丢脸。”我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样说,难道我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6.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版上对“差”有这样的定义:“差,不好,不够标准。”那么,差生自然也就有不好,不够标准之意了。可我们评价差生的标准是什么呢?只要走进学校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差生”,无一例外的都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是成绩达不到及格的标  相似文献   

7.
老师,您可知道,每一个差生的。C里是怎样一个世界吗?在妈妈的眼里,我们是不争气的榆木疙瘩,给家里人丢脸;在优秀生面前,我们是一颗颗不起眼的小草,永远仰视他有];在老师面前,我们是尾巴尖,把全班的成绩往下拽,而优秀生则是美丽的鲜花,可以骄傲地昂起头,跟随在身后的是一片片赞美声……其实,我们也想做优秀生,我们也想把成绩赶上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还是成了差生.谁的十指伸出来一样长呢?每个班总会有差生的,为什么在学习上您对优秀生和差生就不一样呢?上课的时候、您总是让优秀生回答问题而我们差生,即使把手…  相似文献   

8.
运用暗示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暗示是权威者以语态、体态、环境对受示者直接影响的过程。它没有逻辑推理 ,没有理性思考 ,但其影响力有时可称得上是巨大的。这就是暗示的奇妙之处。在学校里存在两种情况 :一方面 ,学习成绩好的优秀生、三好生常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和赞赏 ,得到正面暗示 ,使他们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内在动力。另一方面 ,成绩差的“差生”往往受到负面暗示 ,特别是学习上屡遭挫折后 ,常受到指责。负面暗示 ,往往使“差生”丧失自信心 ,伤害自尊心 ,产生自卑、自轻、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使他们把自己归在“差生”类 ,以“差生”的标准来行…  相似文献   

9.
李绍飞 《考试周刊》2013,(77):134-135
人的差异性决定学校中“差生”普遍存在,于是转化“差生”教师责无旁贷.所谓“差生”,就是指某方面表现差,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做教师的决不能弃之不理,而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给他们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耐心教育诱导,促使他们进步.  相似文献   

10.
差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在校的表现情况,可大致概括为纪律差成绩差和纪律好成绩差两种。纪律差成绩差的成因,大多是因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也有受学校某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纪律好成绩差的成因,往往是素质不良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因教育失当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叫做“学校病”。这种病态主要表现在:①“激动症”;②“激怒症”;③“多疑症”;④“残酷无情”。  相似文献   

11.
暗示是权威者以语态、体态、环境对受示者直接影响的过程。它没有逻辑推理。没有理性思考,但其影响力有时可称得上是巨大的。这就是暗示的奇妙之处。在学校里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学习成绩好的优秀生、三好生常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和赞赏,得到正面暗示,使他们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成绩差的“差生”往往受到负面暗示,特别是学习上屡遭挫折后,常受到指责。负面暗示。往往使“差生”丧失自信心,伤害自尊心,产生自卑、自轻、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使他们把自己归存“鼙毕”娄.以“差堆”的标准桌行事。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学校里,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差”的学生和“好”的学生。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教师在关心“优生”的同时,也要关心“差生”。所谓的“差生”,即是指那些成绩差、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在班上的人数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他们不但会影响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和先进的学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提高起到了制约作用。因此,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师当务之急的任务。“差生”的转化对于树立良好的班风,维护良好的班风,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盾量县有+分蚕萼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可以随口叫出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名字,甚至对那些差生我们也熟记在心,但却往往记不住那些成绩中等、表现中等的同学。一个学期过去了,老师甚至跟他们中的某个人没说过一句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给予了成绩优异者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对差生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诫,而那些中等生就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因为他们是让老师放心的一个群体。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平时也还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正因为这样,教师往往很少关注他们,而把精力放到成绩优异和表现差的学生身上,忽略了中等生对爱和关注的渴求…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里,通常有“好学生”与“差生”之说。前者,指的是那些各门功课成绩优良的“尖子”;后者,一般是成绩平平,或中等偏下的学生的代名词。由于“好学生”直接与升学率挂上钩,而“差生”又往往会把平均分拉下来,故此前者受到格外青睐,而后者则被视作“包袱”。这种“好”、“差”之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育的效果。二、有意的“错误归因”策略差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我们教师对此的归因往往是:该生学习不认真或者基础差。事实上,教师归因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应从主观到客观等因素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价,草率归因或错误的归因都会打击学生的自尊,一旦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必然会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也就很难再提高了。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张航同学成绩较差,我不是归因于该同学不认真学习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是对大家说:“张航同学不是能力差,也不是基础差,只是总复习不全面而已。如果能好好学习,一定也能考出好的成绩。”这种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把“差生”这顶帽子戴在那些在学校里学业成绩不如人意的学生头上。后来,“差生”被“暂差生”、“后进生”所替代。但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仍然被认为“笨”、“智力差”、“没救了”、“没出息”……“差生”差吗?不说爱因斯坦3岁多还不会说活,9岁还口齿不清,也不说丘吉尔首相得过多少倒数第一,就说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卓立经历过的一件事。卓老师路过一家影院,一个男青年热情地拉住卓老师,说:“我是×××,以前是您的学生,现在是这家影院的经理,请老师看电影!”后来,卓老师感慨地说:“这件事让我汗颜啊!我…  相似文献   

17.
学生如同幼苗 ,在成长的过程中 ,由于风雨的侵袭 ,有的会斜着长 ,这就需要园丁的扶持。学生的优与差 ,除了先天的因素 ,大都是后天的影响教育所造成。学生的“差”往往表现为 :思想消极、习惯不良、基础知识差、思维不灵活这几个方面。对待这样的学生只能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一点一点地改变他们。如果用“刺激”的办法只能使他们更消极、更悲观 ,导致破罐子破摔。把学生划等级 ,有着鼓励和激将的正面作用 ,但也有着使“优生”妄自尊大和“差生”自卑自怨的负面影响。什么叫“差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往往成绩差就叫“差生” ,实际上一些“差…  相似文献   

18.
教师对学生“嫌差爱优”实在是不可避免,大家也都理解。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机构,学校管理者一定严格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差生”,学校更不能“嫌差爱优”。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嫌差爱优”相当严重,招生竞争也相当混乱。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一种专收“差生”的学校,谓之“择差”学校。“择差”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差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然而,“择差”教育的效率却有悖于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择差”学校的出现也给了公立中小学校背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提供了借口。家长送孩子进“择差”学校是一种“用脚投票”的行为,实属无奈。  相似文献   

19.
很多老师一提到差生就皱眉头。在他们眼中,差生不但学习为班级“拉后腿”,而且纪律也不好,难以管教,实在是班级的包袱。其实,差生是相对的,也不是永远的。古今中外的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在学校时都曾是“差生”。如德国大诗人海涅在学校时是众人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大诗人拜伦在读小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大发明家爱迪生更是被老师视为“笨蛋”……而恰恰就是这些…  相似文献   

20.
近从报刊获悉,瑞典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保密的。倘有人(包括老师和同学)有意打听或无意传播别人的成绩会被视为对人不尊重。这不由使我联想到我们一些学校的作法,颇有感触。 有的学校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