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两宋学术尽管存在诸多不同,但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继承性。经历两宋之际的学派整合与文化重组,王安石的新学逐渐式微,而元祐学术则得到不同程度的承续。南宋中期以前,众多文士因家学、地方传统、个人学术选择等原因,受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文史传统影响较大,形成与道学不尽相同的重视文献考据的"汉学"学术路向。二者相互论争、彼此影响,共同构成多元的南宋学术。南宋中期以后,逐渐进入主流的道学,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但其发展也正是在周边考据汉学的影响下,走完了自身逻辑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发展史上,人们往往以"唐传奇"称谓唐人小说.实际上,传奇小说的创作兴盛于唐,而"传奇"小说概念命名始于南宋,这是小说史上值得思考的一个学术问题.本文以传奇小说的衍变作为考察对象,阐述了传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唐人杂传体--宋人丽情小说--南宋末期传奇命名及其衍变,传奇小说的概念命名、文体题材特征逐渐明确,其文体类型也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应该把连璧的《三谱》视作研究南宋诗人的一项宏大工程,这项学术工程之所以蔚然可观,因为它体现了于北山先生在学术体制上的创新精神,在学术视野上的开放气度,在学术品格上的求真意志。  相似文献   

4.
南宋王朝与同时并存的几个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在长期的战时环境下,南宋逐渐形成了四大战区,分别设立制置使一职作为战区最高军政长官。四大制置使战区具有自身的战略特点,在国防上的战略地位不尽相同。制置使战区制度构成了南宋国防体系的主体,在抗击强敌的战争中发挥出重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南宋政权的败亡。  相似文献   

5.
南宋皖江词人群体是本文试图构建的一个文学群体,他们以共同的诞生地域为纽带,奉理学为共同的学术渊源,以朱熹为宗主,在南宋词坛上,他们代表了词坛创作的一般状态,词作体现出鲜明的士大夫色彩,在词的体制和题材上有较大开拓。  相似文献   

6.
对南宋书院大师的研究,历来是中外学者研究中国书院的重点内容之一。全面系统的对南宋书院大师学术精神的研究至今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南宋书院大师的学术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南宋是一个词选发达的时代。南宋人对词体、词之功能等的基本认识,较北宋人更加深入,选词观念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选词方式上出现了评选结合、寓评于选的新体例,选本的文学批评功能得到强化,而且比较重视时人词作。南宋人在选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选词范式。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两宋学术堪称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高蜂,尤其在南宋中期,诸子学术争鸣把两宋学术推至峰顶,而推动此期学术频繁交流的学者就是南宋著名史学家、理学家和文学家吕祖谦.朱、吕两人有三山之会、婺州之会、寒泉之会、鹅湖之会、三衢之会,两人长达十九年的学术交流,终使朱熹成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吕学术交流实为我国古代学术交流之典范.  相似文献   

9.
对南宋书院大师的研究,历来是中外学者研究中国书院的重点内容之一。全面系统的对南宋书院大师学术精神的研究至今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南宋书院大师的学术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艳 《文教资料》2012,(8):47-48
《直斋书录解题》为南宋时期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陈振孙所撰,是私家藏书目录史上的里程碑。本文从其图书分类的体系的创新、考镜学术源流、辨别版本真伪等方面探讨它在目录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宋一代,共有包括理学诗派在内的11个诗派。由于北宋与南宋表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使致这两个时期诗派诞生与形成的原因也就各有所别。北宋立国之初,由于其典章制度、文化学术等方面均与李唐关系密切,因而"宗唐"的文学史现实,即催生了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诸诗派。而南宋诸诗派,因"靖康耻"等时局的重要变化而形成。介入两宋之间的理学诗派,则是因传统儒学一变而为"道家"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12.
庙学研究     
庙学即文庙与学校的结合体,自两汉肇端、唐朝定制,至宋在“重文”政策引领下获得快速发展。通过文献梳理与考证,发现宋初因庙设学,北宋中后期庙、学并立,甚至部分书院“庙学”化,使得庙与学形成一个教化命运共同体,学因庙而得以拓展教学空间,庙因学而得以教化大众,可说是集政统、治统、道统与教统于一体,对元明清庙学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宋洪迈所作《夷坚志》记述了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社会百态,其中关于僧人的记述尤为丰富,书中描述的僧人活动空间非常广泛,社交比较活跃,从事活动丰富多样,对此时人亦有不同议论。通过对该书相关记述的梳理,以更好地了解两宋时期的社会状态尤其是该时期僧人群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沈义父的《乐府指迷》是南宋末期词发展到新阶段的理论总结,具有鲜明的词学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包含了深刻的词学批评理论。《乐府指迷》正视词体发展至南宋中后期的现实,在词体的音乐性和书面化的关系、词体风格如何面对俚俗和古奥两种偏向等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主张既要正视词体已经基本上成为书面文学形式的现实状况,又要尽可能地保持词体的传统的音律特性;对于词体风格,既反对俚俗,又批评古奥,提出了"文雅"、"含蓄"、"柔婉"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乐府指迷》树立了以周邦彦词为理想的标准,对词体的发展以及后世词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南宋时地方士人直接参与地方官学修建活动,并以资金直接参与和非资金参与两种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南宋时期士人群体的壮大及"以天下为己任"意识的增强,促使士人参与官学修建,某些地方政府在官学修建中的"缺位"给士人参与带来契机,不同地域的社会习惯决定了当地士人的参与程度。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官学修建,南宋士人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16.
南宋东阳人蒋沐所建的横城义塾,为宋末浙南地区甚具影响的民办书院。而理学家方逢辰参与制订的《义塾纲纪》,较为系统而详细地规定了义塾的办学主旨、学生入学资格、教学内容与方法、义塾管理等,对横城义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军"是一种产生于五代后期的特殊地方行政单位,至宋时被广泛设置。作为宋代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单位,"军"在北宋初期均为县级,仅有直隶与非直隶的区别,而至北宋中期始"军"有了州级与县级的区别,至北宋末期县级军开始了与县的整合,这种整合至南宋时已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8.
宋代吏部尚书迁出官元丰改制前以尚书省左右仆射为主,同吏部尚书官阶相比大多处于上升状态。元丰改制后吏部尚书迁出官为六部长贰、执政官、两制官、诸阁学士、台谏官、在京其他官、祠禄官、地方官等,以执政官和地方官为主。其中,执政官在北宋后期以尚书右丞为主,南宋时期以签书枢密院事为主,任职之后得到升迁;地方官大多为地方知府或知州,出知地方有被弹劾、主动请外等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情况下,尚存在着以秦观、张耒为代表的宗唐诗风。秦观诗明丽富有情韵,张耒诗平易舒坦,均有唐人风韵。秦观、张耒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了江西诗派的不良风气,对宋诗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受其影响,南宋前期杨万里的“诚斋体”以及南宋后期永嘉四灵的诗作都带有明显的宗唐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宋诗歌向唐诗的复归。  相似文献   

20.
常州书院源远流长,本文叙述自宋至清常州地区之书院创建、变迁情况,清末武进、阳湖两县知县捐廉助学、民间集资办学情况,以及名儒私人办学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