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定一作为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人所共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建国后他主管过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领域的工作,对新中国五六十年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他代表中央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主张,影响深远。此外,他还对当时我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对发展农业中学教育方面的思想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的发展,使农村…  相似文献   

2.
徐健 《教育与职业》1999,(10):56-57
在我国职教发展史上,首创农业中学的是江苏,是江苏的海安。海安农业中学的发展史就是建国初期中国农村职教的一面镜子。1958年3月8日,在江苏苏中平原的海安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全国第一所农业中学──海安双楼农业中学诞生了。当时的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欧阳惠林参加了成立大会,省委书记陈光、副省长管文蔚分别给学校写信祝贺,指出这是一所“新型的学校”,是“伟大的创举”,是‘农业中学的第一面红旗”。事实上,这所新型学校初创时的规模非常小,办学条件也很简陋,学校一处设在奶奶山庙里,一处在刘家圩子;有教师5人,其中专职教师只…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农村中的农业中学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农村的职业,提出当前农业中学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以推动农业中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汪礼俊 《教育史研究》2009,(6):15-16,97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教育史上出现过一种民办农业中学,它们的性质是半农半读。虽然它们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它为一代人提供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对一代入的思想和人生道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让人们从这里看到了在中国教育史上一段艰难的教育历史过程。农业中学的存在是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殊产物,它客观上推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它的存在,为后来的农村中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农业中学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职业教育史上曾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1958—1966年短短8年时间内,其经历了迅速兴起到全面衰退又重新发展的过程,其办学的经验及教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丽敏 《教育史研究》2009,(3):31-33,37
农业中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实行半耕半读的学校。它由劳动人民集体创办,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生产知识技能的新型劳动者为目标。1958年,农业中学首先在江苏省创办,并在短时间内大量发展起来,这一现象的发生有着历史基础、政策推动力、现实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至清末新政,都不同程度地对教育进行了改革。这三次教育改革,内容不断丰富,体系渐趋完善,并对当时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终于完成由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8.
【背景资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自2010年2月28日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中国政府通过问计于民,为未来10年勾勒的教育改革“路线草图”。  相似文献   

9.
10.
劳动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背景于2020年强调的学校教育改革焦点,是全面贯彻教育目标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现实体现。作为隐性思政、活动思政的社团思政,凭借其在主体主动性、对象广泛性、内容丰富性和形式多样性四个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社团思政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的突破点,是确保劳动教育质量的独特视角。文章提出了社团思政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劳动教育课程化、将劳动文化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衔接。  相似文献   

11.
冯蔚蔚、邵健伟、顾建军在《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5期中撰文,对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的基础技术教育发展历程做出回顾与比较,以期对大陆和香港地区基础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互为参照与借鉴的启示和建议。首先,作者回顾了中国大陆基础技术教育的发展。早在上世纪50年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被列为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在1981年,首次提出开设劳动技术课的决定;在1992年,《九年义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各卷中的论述,认为只有那些既能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又能为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依据这一规定,教育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本运用这一原理对有些同志提出的“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中介陈智,宋烈侠,阎桂芝,王晓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之一。正确执行教劳结合方针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教劳结合的方针,而要正确理解教劳结合的方针,我们认为,一要正确理解革命导师对教劳...  相似文献   

15.
【背景资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自2010年2月28日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中国政府通过问计于民,为未来10年勾勒的教育改革路线草图。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过三次教育改革。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相当完备的教育制度。教育改革对日本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日本近现代及当代教育改革的目的、措施及其成果进行了论述,得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叙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历史发展,从而归纳出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 1 978年以来 ,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教育改革浪潮。本文回顾与分析了三次改革浪潮的背景、内容及过程 ,并分析预测了第四次教育改革浪潮可能的主题 ,即教师专业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