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在<狂人日记>与<长明灯>中都通过塑造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形象,宣扬启蒙与反封建的主题,加之<长明灯>的创作在时间上晚于<狂人日记>,许多接受者、批评家也因此而对<长明灯>的创作颇多非议.从叙事学角度,通过比较两部小说的叙事策略,揭示出它们的文本创作具有互补性,从而便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2.
叙事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及语文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叙事散文时应当做到“正确、深入、有创意”的解读。具体策略有:以生为本,立体对话;找准文脉,整体把握;抓住“精要”,领悟魅力;个性鉴赏,多元解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3.
文本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解读好文本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阿兰兹教授说:当教师不能理解所教的科目时,或者缺乏充分的例子解释时,讲解就会模糊不清。所以,文本解读是优化"教学文本"、提高课堂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学文本中的“功能”与“合法性”关系是当下西方文论界较为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变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同一个故事其文体的变迁、叙事的变化所蕴含的则是文本功能的变化,而功能的嫱变又不断驱使着文本在真实意义“合法性”上的递减。进而笔者从具体的文本研究入手,厘清其根本动因在于俗文学(故事)处于“大众文化”语境下发生的叙事变迁。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行之有效的文本解读方法。本文试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笔者的文本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文本解读的策略有:抓住文本标题,实现整体感知,抓住文本重难点。当然,在学生自主阅读、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原理对于文本的多元解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于文本多元,丰富的内涵,应从陌生处入手进行感知和探究。本文强调对文本陌生空白点的发现、增补和填充;对文本的艺术形式进行陌生化剖析;运用陌生化策略进行多元解读,应注重解读的深度、广度、自由度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
苗晓丽 《教师》2011,(8):113-114
图像叙事是一种象征型的艺术,它表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无形象征意义,较之叙事文本显得专注、传神。文本叙事的审美超越观念的成熟,追求言外之境、韵外之致,非咸非酸之醇美。  相似文献   

9.
基于叙事视角寻找小说文本所表现出来的证据,确定可靠或不可靠性的存在及其具体类型,再连接可靠性和不可靠性与对叙述者的推断,思考叙述者与读者之间所存在的对话——以这样的方式去解读小说文本,可以判断小说文本中叙述者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在疑惑辨析与叙述者干预的意蕴挖掘中,真正走进小说文本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并非是“零起点”。学生前认知、前理解、前体验无疑成了教学可利用、再生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假如教师不正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就会给我们的阅读教学,特别是叙事类文本的感悟带来“反面”的影响。如提不起兴趣再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图像叙事是一种象征型的艺术,它表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无形象征意义,较之叙事文本显得专注、传神。文本叙事的审美超越观念的成熟,追求言外之境、韵外之致,非咸非酸之醇美。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新课程发生了由过去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师、生以及文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捧,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珍视,导致了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或误解。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并非是零起点。学生前认知、前理解、前体验无疑成了教学可利用、再生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假如教师不正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就会给我们的阅读教学,特别是叙事类文本的感悟带来反面的影响,如提不起兴趣再读课文,阅读初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电影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文革”作了一次集体的记忆。这批电影也就成了人们了解“文革”的影像作品。在这些电影里,“文革”已变成人们记忆中的一段故事。本文分析这类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并探讨其选择这种空间与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周大新的中篇小说《旧世纪的疯癫》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时间方法,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时序中逆时序的预叙和整体闪回;时限中的省略和画面;频率中的多次叙述发生一次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备受广大语文专家、教师的关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的老师面对一篇教材,只是凭依一般化的教学目标、零星的课前提示和几道课后练习这样一些"蛛丝马迹"进行"臆断"来设计教学,从而造成教学内容处理上的"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在小语教学中应从准确提炼主题、恰当选择内容、巧妙重组教学三方面剖析文本解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的主要原则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针对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的主要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疯癫”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在这一阶段被频繁地引入。在所有的疯癫形象里,尤以农民、知识分子和女性三类最为突出。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导致疯癫的原因和症状,然而细加考量,会发现现代文学中描写的疯癫是有着相似近乎相同的精神所指的。在疯癫的外表下,疯癫形象担负着反映社会现实、揭示封建黑暗势力的重任,是时代觉醒的先驱。这些疯癫既传承着传统文化,而又因为时代的不同,散发着它特有的艺术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的把握好"动态生成"这一理念,真正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师课前注重文本的精心解读,能有效引发精彩生成。本文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文的备课及教学中的有关情况为例,谈谈课前文本解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精准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课的前提。面对教材文本,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学会自主纯净地读,在不断追问中有所发现;反复比较着读,在辨析品评中有所领悟;联系课后题读,在揣摩中发现编者意图;从儿童视角读,在角色换位中了解学情;用专业眼光读,在研读中聚焦语言运用。只要潜心细读,用心思考,相信每位教师都能够用最有效的文本解读成就最精彩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