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求短”,说来已成“耳茧”之谈。早在1946年,胡乔木同志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呼吁“作文要短些、再短些!”他认为:新闻的五分之四要在500字左右,这对读者、作者都是大解放。这个观点提倡了几十年,到了八十年代的今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短新闻在报纸宣传上唱主角?”自7月份以来,我们就此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在社内外引起一定反响。这里把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作一介绍,以求教于新闻界各位同仁。新闻要短,是报纸宣传的基本要求7月份以来,我们之所以兴师动众地抓短新闻,应该说是给“逼”出来的。一是上面“促”。前不久,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在谈到搞好军报宣传时指示:“军报要在‘短’字上下功夫。文章越短,信息量越大,版面越容易搞活,读者越爱看。反之,文章越长,看的人越少。”于主任的这一指示,对于改进和加强军报宣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王昊 《新闻界》2001,(3):44-45
策划就是为行动谋划的方案。在我国,"策划"一词是改革开放后风行起来的,几乎涉及各个领域。而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个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已知,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策划活动。尽管目前新闻界人士对新闻策划的理解和态度不完全一致,但从实践看来,尤其在报道方面,新闻策划已显示出对新闻工作的积极意义,如1994年至1998年《人民日报》推出的《大江东去》、《中西部的新闻》、《省区市的"得意…  相似文献   

4.
怎样写好──短新闻短新闻就是精、深、活、鲜,信息密集性强的新闻,消息类以500字。通讯类以700字以内为宜。写短新闻有质的要求,不能误为一味追求篇幅短,字数少,如果是那样,短虽短了,但没内容,干巴巴,没有信息量,没有深度,没有份量,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5.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捕捉到的富有社会意义的凝聚新闻信息的场面或片断,用富有视觉形象感的语言文字加以再现的纪实性报道。它除了具有一般新闻的新、真、短、快等特点外,还具有自身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它的结构层次不同于一般通讯开头、消息导语的时序结构。现场短新闻的开头,通常妙在马上切入“镜头”,展现人和事的特定环境,迅速将读者引入具体可感的“现场”。接着便是对重点段落的精離细刻,写景状物,毕现其貌。  相似文献   

6.
7.
立交桥·大舞台·多声道──浅谈岭南报纸的新闻特色开放改革的十几年中,广东报刊从百废俱兴中崛起,以其“先走一步”的广东试验区优势,在新闻观念更新与新闻改革实践中脱颖而出,闯出了岭南报纸的独特风格与气派。羊城晚报在全国的影响力仅次于上海的新民晚报,南方日...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发展,新闻界的同仁越来越重视现场短新闻的拍摄。什么是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是指新闻记者直接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向观众报道的新闻价值较高、篇幅短小的新闻。也可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记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写出"鲜活"的凝重或灵动,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有点扎实的功夫,并且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
自1989年10月中央宣传部的领导提出大力倡导采写现场短新闻以来,我国新闻界现场短新闻的采写已蔚然成风,产生了一批有声有色、颇有影响的佳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好评。这其中有多种多样的原因,而现场短新闻在写作形式上的独特之处也是引发这种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李瑞环同志在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奖”颁奖大会上指出,现场短新闻具有真、新、活、短四大特点,其中新、活、短三项都涉及到这种体裁的写作形式。这里,我们想探讨一下现场短新闻写作中的一个方面,即现场短新闻的开头与结尾。在这方面,现场短新闻有充分条件摆脱一般消息写作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电视短新闻的文字稿的写作,目前有着不同的说法,其分歧主要集中在对画面和声音功能的不同理解上。在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电视画面和声音是紧密联系的,不是相互游离的。它们的相互联系可以说自一条电视短新闻的构思之初就开始了。新闻写作是以采访为基础的,电视也不例外。当我们在考虑电视新闻写作的时候,其实往往是已经经历了前期采访、现场采访拍摄、初步编辑等过程,此时构成电视短新闻的典型画面已经成型,我们主要考虑如何写出与这些画面相匹配的语言文字稿。有人很形象也把电视新闻的写作比喻是“带着镣铐跳舞”。这个“镣…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迫切需要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闻、信息,获取新的知识,报纸文摘版抓住这个契机,以丰富的内容,色彩斑斓的社会写真等特有优势吸引广大读者,越来越得到受众的欢迎。几年来,江汉工人报在报竞人择的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每期都推出综合文摘专版,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要,受到读者的好评,许多读者将江汉工人报文摘版刊登的文章剪贴起来作为资料保存,随时翻阅。 以往不少人认为,文摘版只需一把剪刀、一瓶浆糊、一支笔,剪剪贴贴、删删减减,不外乎都是些娱乐、消遣、猎奇的东西,没有多大新闻价值可言。其实不然,我们认为文摘版既然是一张报纸的组成部分,整张报纸不可分割的板块,毫无疑问它应具备报纸的基本特性,即文摘版也姓“新”。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突出它的新闻性上进行刻意经营和认真探索。 一、突出重大新闻。1997年,我国经历了香港回归和召开党的十五大两件大事,文摘版紧扣时代脉搏,抓住人民群众关心国家大事的心态,不惜篇幅配合一版摘登与庆七一迎回归和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的有关报道和资料。如《百年香港》、《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和新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等,深受读者欢迎。在十五大前和召开十五大期间,我们又刊  相似文献   

12.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近年来,有的副刊仿效文学杂志,办成了纯文艺的版面,使文艺副刊游离于其它各版之外,与“新闻纸”的性质和服务功能格格不入。有些副刊登载的作品既不是新闻,又不像文艺作品,大大降低了文艺的美学价值和作用。还有的忽视了文艺副刊在“新闻纸”上的地位和作用,干脆不办文艺副刊,刊登一些凶杀、艳情方  相似文献   

13.
新闻版色彩运用确立版面主色调,为的是增强版面的层次,凸显新闻内容;版式色彩和合理的色彩明度对比和色相对比都是为了凸显文字标题和内容;新闻版式色彩设计还应当充把握运用的"度"和"量"。  相似文献   

14.
王阳 《新闻世界》2014,(11):182-183
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而探求改革的源动力则更有必要。看清时代发展的背后推手,才能真正明白社会的需求,也才能为报纸这类传统媒体的自我突破寻找到正确的航向。"适者生存"在报纸改革之路中清晰地印证着,一代代报人在改革的过程中洞察着时代,寻求着自身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近年来,有的副刊仿效文学杂志,办成了纯文艺的版面,使文艺副刊游离于其它各版之外,与“新闻纸”的性质和服务功能格格不人。有的副刊登载的文艺作品既不是新闻,又不像文艺作品,降低了文艺的美学价值和作用,还有的忽视了文艺副刊在“新闻纸”上的地位和作用,干脆不办文艺副刊,刊登一些凶杀,色情方面的长篇文章,以招引读者。这些必须认真加以解决。本文试图就如何办好报纸副  相似文献   

16.
桂筠 《新闻世界》2008,(7):64-64
作为一名报纸编辑,每天面对海量的新闻信息,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来稿进行新闻价值判断。只有进行准确的判断后,才能决定对新闻信息的取舍,以及每条新闻在具体版面上的位置和长短。可以说,新闻价值判断是编辑工作的基础环节,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以事实为依据,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报纸新闻版栏目的设置是由实际生活、读者需求和新闻报道规律所决定的。由此可以推导出新闻长短和文字的多少也是由其自身的价值所决定的。同时要有所遵循与标准,即长要长得有道理,短要短的有原因,发挥各自的功能,这是个必须弄清楚的前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与开头一样,现场短新闻的结尾方式也比一般的新闻灵活许多,大致有三种基本形式:平收式、议论式、情意不尽式。(一)平收式平收式的结尾讲究顺乎自然,新闻事实叙述完毕,文章也自然结束。其中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完全自然而止,比如《经济日报》1990年2月21日《专员田间考县长》一文,该文叙述了地区专员考县长铺地膜技术的有趣场面,最后有两位县长铺得不错,要求专员打分,文章写道:“‘不给你们满分,打80分吧。’孙庚午回答。大家又笑了。”事情告一段落,文章也就此而止了。第二类带有总结性质,展示和罗列结果,如《经济日报》1989年11月2日“零点行动”结尾说。“凌晨2时,‘零点行动’胜利结束了。总指挥部有关负责  相似文献   

19.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亲临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并快速形象地再现该事件的短小精悍的报道。它迎合了读者求短、求新、求快、求活的心理需求,成为快速、及时传递信息的生力军,并时刻以实景、实声、实情再现生动、有意义的生活画面,使受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技巧精到的现场短新闻,成为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介  相似文献   

20.
浅谈地市级报纸的民生新闻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菊 《新闻世界》2010,(5):18-19
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地市级报纸要想展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己的媒体形象还在于是否有成功的新闻策划。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地市级报纸如何因地制宜地做好新闻策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