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芳 《沧州师专学报》2011,(2):27-29,114
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陈独秀在大革命前和大革命中的革命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主要包括:从开始的不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到承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从开始的不同意与国民党合作到同意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从坚持与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到选择党内合作。贯穿其中的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权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是世界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它在指导各国共产党的活动中,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组织原则,对各国党进行了不必要的控制与干涉,而各党随着识别能力的提高,逐渐抵制共产国际的控制与干涉,冲出苏共大党主义的藩篱,争取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中奉行独立自主路线较早的党,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这段话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各种因素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基本线索和必须坚持的原则。但是,自八十年代以来,海外一些研究中共党史的所谓学者,却一再散布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是一个“早产儿”、是共产国际“强加”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 ,抗战期间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表现出异于往昔的新特点 ,一是共产国际对中共组织干预功能的下降 ,传统的严格隶属关系发生质变 ;二是中共步出单一的行政命令与盲从执行的窠臼 ,以更加灵活的方式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特别是统一战线中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使中共与共产国际关系纳入成熟的轨道。上述隶属关系的转换 ,无论对共产国际自身抑或中国抗战乃至未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共产国际对毛泽东态度的转变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和王明的态度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3 0年代 ,共产主义运动在各国蓬勃开展 ,由共产国际统一领导 ,越来越困难。 193 4年 7月 1日 ,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罗夫就明确指出 :“莫斯科要在一切问题上有效地领导处于各种不同情况的共产国际的 65个支部 ,是不可能的”[1 ] ( P3 3 5) 。193 5年 8月 13日 ,他在国际“七大”上又尖锐地指出 :“对一切国家采用同一方案 ,请允许我说 ,这是无知”[1 ] ( P42 6— 42 7)。共产国际“七大”总结经验教训 ,根据新形势提出了新的方针 ,明确提出要反对宗派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六大”是不同寻常的一次代表大会,它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领导下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第九次全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是“六大”的指导思想。“六大”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最为密切的一次代表大会,其正确内容和错误缺点都与共产国际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从“一大”至“三大”,统一战线政策经历了由反对同国民党联合、同意同国民党实行党外联合、到最后决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演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的活动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陈独秀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党的领导集体有关发展的论述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根基于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得以确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得到发展,在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文献中得到集中全面的阐述,中国共产党发展观随着时代发展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国际一再阻止中国共产党发展自己独立领导的军事力量,使共产党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当蒋介石、汪精卫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的时候,共产国际仍然下令解除工人纠察队的武装,这就使大革命的失败成为不可避免。过去一些历史教科书在总结大革命失败原因时认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自动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特别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以致在反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了革命的惨重失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述,但其实质是相同的,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制定和实行的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贯穿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价值观,它是我们党取得革命成功的内动力、开创改革奇迹的定盘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明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必将激励我们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民生观,这是我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由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民生问题存在差别,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民生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探究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历史演进轨迹,分析其内涵,把握其特色,对深刻理解党的宗旨,解决当代日益凸现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多次开展大规模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其中贯穿了反对分裂、两岸统一的政治理念。中共努力将这种理念通过华文报刊传播到海外华侨社会,并通过海外使领馆和华侨社团在海外开展直接的辛亥纪念活动,引起广大华侨的共鸣。在综合因素的促动下,推动祖国统一成为华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在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实践上,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道路,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法治的普遍原则与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结合的建设路径,是这条道路显著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执政合法性是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认可、支持。中国共产党最初获得执政合法性是建立在革命合法性基础上,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21世纪,中国共产党处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申,其执政合法性面临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迁和功利价值等方面的新挑战。面对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要重视发挥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功能,强化社会利益表达和整合功能,继续保持经济不断增长,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以维护其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党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党内和谐的实现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普遍存在着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和做法,党内民主法治建设相当薄弱。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遵循依法治党的理念。构建完备的党内民主法规体系,制定科学的党内民主法规运行程序,创建有力的党内民主执法和保障体系。并着力塑造坚定的党内民主法治践行者,从而保证党内民主生活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成长,努力把青年培养成为革命和建设的生力军.在90年的实践中,党积累了培育青年的宝贵经验.高度重视青年是党培育青年的重要前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党培育青年的核心目标,在实践中与人民群众结合是党培育青年的正确道路,组织团结青年是党培育青年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总结经验教训是党培育青年的一贯作风.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倡导践行着一种新型的民本思想,党的十七大对它作出了集中概括和全面阐述。这种民本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过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她有益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是其直接理论源泉。这种民本思想的特征是:以"三为民"思想为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和促进和谐为其根本要求,以切实重视并解决民生问题为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从西藏实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促成西藏和平解放,推动西藏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不仅深刻地改变了西藏人民的命运,对西藏的发展更是有着无法估计的深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