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在本体论上提出和坚持的“时间分析范式”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 ,其价值方面的论述也是由此而展开的。海氏认为人的“曾在”和“将在”都是一种“虚无”,而人的“此在”作为人的“在”的现实样式 ,其存在也是有限的 ,必然最后转化为“将在”而归于“无”。因此人在根本上是一种虚无 ,人的存在是无价值的。人的价值产生于人在自为的生成过程中对“虚无”的逃避而显现的自主性 ,即价值是一种人的自我设计 ,是一种主观性的人为规定 ,是相对的。海氏的价值论是以个体人为基点的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是狭隘、片面的 ,这便是其价值论的最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现实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文章对“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进行了语义学分析,揭示了“以人为本”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各方面根据;指出:“以人为本”的现实内容是“一切为了人”与“一切依靠人”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3.
依马克思恩格斯“人的科学”的有关论述 ,“人的科学”的深刻内涵在于 ,它是人以人性化的自然科学为基础 ,在实践中自我实现的产物 ,其核心是“人的本质” ,它的外在展现即“人的存在” ,其历史发展的理想状态即“人的整全”。  相似文献   

4.
“真人”与“真”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真人”是“真”的人格化在学界已成定论。但是“真人”非“真”人,而是对人之“真”的悖逆和超越。孙楚傲视权贵的真性情,对妻子和友人的真情义,其赋作中散发出来的真美感,以及他在颂赞奏书中表露出的真志向,均表现出晋人孙楚作为“真”人而非“真人”的精诚之至,其言行举止本身是对庄子之“真”的真切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都有着深厚的人本传统,核心是“使人成为人”。教育中的“人本”模式是与工具主义模式相对应的,它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以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生活方式为培育目标,核心是让大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当代高等教育的基本困境源于“成人”与“成才”的悖谬,其化解之途在于树立“人本”教育理念,贯彻“人本”教育原则,运用“人本”教育方法,实施“人本”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从本质上看是“成人”之学。教师教育学具有丰富的人学意蕴,其研究对象是人、研究主体是人、研究目的是人,人是教师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最终旨归。基于人学视角来看,教师教育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偏差。教师教育学要实现人学转向,研究对象由“抽象人”转向“现实人”的关注,研究主体由“个体人”转向“共同体”的构建,研究目的由“工具人”转向“完整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人文”,在这里当为“人文科学”;“素养”,由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范畴是“仁”。其“仁学”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独具特质的以人为主体 ,以“仁”为成“人”目的的人文精神。孔子的成“人”思想 ,既对成“人”之性做了内在规定 ,又构建了成“人”的三种人格境界 ,同时提出了关于如何成“人”的重要见解。他的成“人”思想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相信 信任     
相信 信任 这两个动词都有“不怀疑”的意思。 “相信”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信赖,不怀疑,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 “信任”的对象往往是人,是“对人相信其思想、品质或才能而有所托靠”的意思。“信任”的对象有时是由人组成的党派和团体。 例如:  相似文献   

10.
“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是什么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译者将wirklichen Menschen译为“现实的人”,将die wirklichen Individuen译为“现实的个人”,这为我们识别两者提供了文本依据。由于两者的内涵在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内有着相对一致性,所以其自我区分的动力相对较弱;致使其要做相对明晰的自我区分的动力,则来自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个人”这一对范畴。通过观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个人”的若干用法,笔者认为,“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区分虽然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不能不做任何区别而加以混用。  相似文献   

11.
贵刊93年12期登载了《〈促织〉补注》一文。该文由“为”在古书中能训作“其”,即推论出“为人”应释为“其人”的结论。笔者对此提出质疑。 首先,作者并没有能列举出“为人”与“其人”互换的古书异文材料,而事实上这在古书中是极为罕见的。 其次,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人”之“为”的确切含义和作用。 “为”在此处并非是代词“其”,而是用在名词“人”之前,对人进行强调、特指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核心。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可以通过其著名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命题予以概括和阐释。“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命题有着丰富的理论蕴涵,相较于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有着巨大的进步。费尔巴哈“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所确立的自然唯物主义立场和哲学的人本学转向使其哲学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费尔巴哈毕竞没有彻底走出旧哲学的窠臼,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最终是由马克思(及其战友恩格斯)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荀子以“人之为人”为主线,以性恶论和群分说为理论基石,辨明“性伪之分”,强调“性伪之合”,提倡“化性起伪”,阐明教育是使人“长迁而不返其初”的主要手段。他站在人的族类特征的高度,指出教育是维护人之“群”的生存方式的必要举措,是实现社会协调有序和稳定发展的客观需求。他的理论为我们探讨教育的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再说司马迁对传主“为人”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大量出现“某某‘为人’如何如何”,是司马迁关注传主“为人”的显著表征.也是《史记》具有文学特质的内在根源。我们在对《史记》中“为人”一词作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发表其89例用例,分析其所用“为人”的涵义,并进一步论说关注传主“为人”对于写人、对于《史记》的文学性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哲学的分野不在其是持“天人合一”的观念还是持“主客二分”的立场,而在其“天人”观和“主客”观各有其特征和内涵的侧重。通过对先秦和古希腊哲学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先秦和古希腊哲学都有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而且可以说都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天人”观主要是从性情的角度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行为实践问题,主要是道德论意义上的,而后者的“天人”观则主要是从理性形式的层面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认识问题,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阿伦特“行动”理论视角下“工作”“行动”和“卓越”内涵的考察,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教师“工作”、教师“行动”与教师“卓越”之间的内在关系。“工作”是教师得以卓越的前提基础,“行动”是教师走向卓越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在“工作”中,教师展现出了工具人、技艺人的特性,在“行动”中,教师通过彰显其主体性、创造性、发展性“敞开”其卓越。  相似文献   

17.
长使此身适其“境”“境”字组成的词有虚实之分。实指的,如边境、环境、处境;虚言的,如梦境、情境、意境。人皆处其“境”,人亦有其“境”。“家境”是说经济状况,“心境”是说心理情绪,“境界”是说思想觉悟。如此,一个人总得受其“境”的制约。“境”可以造就人...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历史中,教师作为知识人,其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开发者”、“行动研究者”和“激励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一角色变迁的实质是师生逐渐摆脱教育过程中的“非人”地位,发挥其作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荀子的“天人之分”与《穷达以时》中的天命观有所不同。《穷达以时》中的“天”是一种命运天,“天人之分”讨论的是“天命”与“人事”的关系,认为世间的“时遇”等是人所不能掌握的,只能看作是“命”或“天”,有些事情如德行等能否实现则完全取决于人,与“天”无关。而且荀子的“天”是自然之天,其“天人之分”的归旨在于,人应该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通过后天礼乐教化而改造人性,故“制天命而用之”。在某种意义上,荀子继承了《穷达以时》“德行一也”的“君子惇于反己”的修德进路,并进而向外和向内展开为修礼与积德。在竹简《穷达以时》和荀子看来,穷达取决于命运,祸福在于修为。明白了这种“天人之分”,则人不应汲汲于个人的穷达祸福和现实时遇,应“惇于反己”,关心自己的德性修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研究现实社会关系的内在关系体系,“共同体人论”是其价值核心。“共同体人论”是对“社会关系人论”或“实践人论”的现实化的升华,是对“异化人论”的超越,是对“全面人论”的深化,是当代人生存和人学理论发展的指向。长期以来,“共同体人论”被置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和价值意义研究的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