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测定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需要测定的数据有四个:(1)钩码重G;(2)钩码上升的距离H;(3)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拉动绳子上升的距离S;(4)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其中钩码的重一般为已知,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定;钩码上升的距离和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上升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分别量出;而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可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接读出,但在实验时我们必须注意,只能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匀速上升过程中的示数,而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子使滑轮组处于静止状态时的示数来替代,这是为什么呢?所谓滑轮组的…  相似文献   

2.
学生 :为什么要使钩码匀速上升 ?老师 :因为当钩码匀速上升时 ,钩码受到向上的拉力才等于其重力 ,有用功才等于钩码的重力G与上升高度h的乘积 ,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等于作用在滑轮组绳子末端的拉力F ,总功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上升距离S的乘积。若钩码上升的速度增大 ,算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和上科教版八年级物理都有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如图1所示,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步骤: 1.照图1那样,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2.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G升高,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  相似文献   

4.
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会变化的 例1一同学在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时,用图2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两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4N;接着又用同样规格的滑轮,组装了一个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也匀速提起两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与第一次实验提升的高度相同,弹簧测计的示数比第一次小.  相似文献   

5.
提出问题:滑轮组绳子的绕法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影响吗?设计实验:改变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测出在不同绕法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滑轮、长约2米的细绳.实验步骤:(1)照图甲那样,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填入记录表格.(3)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填入表中.(4)照图乙那样安装滑轮组,并保持钩码重G及钩码提升高度h不变,重做上面的实验.得出结论:(1)动滑轮上的绳子…  相似文献   

6.
问题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发现:称2个钧码重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0N,而用定滑轮拉2个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75N,小于2.0N.难道使用定滑轮能省力?  相似文献   

7.
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不仅与物重有关,还与机械本身(如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等)以及一些外界制约条件(如人的体重、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所用的钩码必须是整数等)有关,所以审题时要仔细观察,缜密思维.此外,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功是唯一的额外功,而动滑轮重是不变量,这一点应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第一册P171页<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课本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实验册里是这样叙述的:①按照图14-10安装好滑轮组,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②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 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第一册P171页《实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课本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实验册里是这样叙述的 :①按照图 14 10安装好滑轮组 ,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 ;②匀速拉动弹簧秤 ,使钩码G升高 ,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 ,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图 1  由《功的原理》知道 ,若钩码和动滑轮由n段绳子吊着 ,测量结果应该是S =nh。但在实验中 ,学生稍不注意经常会出现S >nh的现象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稍不注意 ,就会旋转一边 ,忽略而过。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若在未拉动细绳前 …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第 1册 ,关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一节实验中 ,需测量的数据有 :钩码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和拉力F。在这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不知道指弹簧秤的哪一部分移动的距离 ,我就此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要研究这个问题应该从弹簧秤的构造谈起。在弹簧秤的构造中有弹簧、指针、外壳、挂钩等 ,下面就逐一分析一下。  一、弹簧移动的距离1 指弹簧的首端移动的距离。这就要求记录者在弹簧秤刚要做匀速拉动时记下首端的初始位置s0 。匀速拉动后记录下首端的末了位置s1,弹簧秤移动的距离应为s=s1-s0…  相似文献   

11.
例题: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000牛的物体,作用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625牛,拉力做功功率为1250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摩擦和绳,求.①重物上升的速度;②如果使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3500牛的重物,每段绳子承担多大的拉力?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96年第11期的“力学检测卷(A)”中有这样一道题: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000N的物体,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625N,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5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重物上升的速度;(2)如果使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重3500N的物体,那么每段绳子承担的力是多少?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目的1、学习安装滑轮组; 2、学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学习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二、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汁、滑轮组2个、铁架台、长约2m的细绳;三、实验步骤略四、注意事项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在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图 1率是一个学生实验 .该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四个 :1弹簧称的拉力 F,2钩码重 G,3钩码上升高度 h,4绳头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s,根据这些测量数据 ,则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 1 0 0 %= GhFs× 1 0 0  相似文献   

15.
实验问答     
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常有一些疑问,现解答如下: 1.为什么要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上升?(图1、图2) 答:如果不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上升,将会出现两种可能的情况:①拉动弹簧秤的速度逐渐增大,会使钩码上升的速度也随之逐渐增大,其结  相似文献   

16.
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改进学生们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普遍感到钩码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难以准确测定。现介绍一个简单而又准确的测定方法。实验装置按教材所示图稍加改进即可(如图1所示)。提升弹簧秤前,在动滑轮的框上贴上纸做的指针。在指针所指绳的地方用钢笔点一“点”;在钩码下挂一轻软线,拉直后在着地处用钢笔点一“点”。匀速向上拉动弹簧秤,使钩码上升一段距离,再分别在指针所指绳的地方和软线拉直后的着地处点上“点”,  相似文献   

17.
题目: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重630N的物体,绳子自由端拉力为300N,重物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拉力做功的功率。(3)在不超过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的情况下,用此滑轮组提起较重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变化?为什么?这是一道陕西省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因为钩码在拉动小车运动时,自身处于失重状态,小车的拉力小于自身重力,所以实验给出了约束条件:在m垲M时,钩码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重力。而这样的道理只有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后才能理解和接受。鉴于此,某些教辅材料为使小车和钩码质量关系不受约束条件限制,而在小车上固定了一个弹簧测力计,让细绳一端系在测力计上,一端绕过滑轮挂  相似文献   

19.
正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中,教材对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作如下描述: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样,通过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拉力,就可以得到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在实验操作中,凭借手的拉力很难让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在一个运动的弹簧测力计上读数误差较大。为此,笔者用重力驱动对该实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理解浮力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用手竖直向上托物体,再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看出,用手托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如果把上述物体浸入了水里,比较物体未浸入水里和浸在水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看出物体浸入水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减小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水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施加了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改用其他液体重做这一实验,当物体浸入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会减小,这表明其他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施加了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