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关于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不仅是弥补政府财政赤字的手段,也是政府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各项基本指标的分析,文章认为,我国国债的规模陷入了财政债务负重同国民应债能力宽松的悖论之中。从长期看,国债发行规模的持续增长尚有一定潜力,但必须与GDP增长保持同步;从近期看,应慎重发行国债。政府应把国债利息支出纳入财政预算;改年初确定国债发行额为控制年终的国债累积额;尽快建立全口径的政府债务预警指标体系;优化国债结构,提高国债使用效益;建立偿债基金,分担偿债风险;尽力扩大国债投资的“策略效应”,促进国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债规模目前处于历史高位,应该通过采取适当减税手段刺激投资、消费,强化严格征收,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优化国债支出结构提高国债使用效益,解决好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充分运用货币政策,适度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和类型等措施,确保国债规模的适度与合理。  相似文献   

3.
国债政策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逐年增大。针对这一问题,本对影响国债规模扩张的动因以及当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和国债管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经过16年的发展,中国国债市场在其规模、结构以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重要因素;由于国债规模日益增大,影响日益深广,使得有关国债的发行、流通与清偿等等的安排,均已超出了传统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把国债管理政策提高到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组成部分的地位上来认识;国债管理政策应包括四项内容,即国债的规模、国债的品种和期限结构、国债的利率以及国债的持有者结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指以刺激经济持续增长为目的 ,以国债发行为手段 ,以财政信贷协调为基础的财政投资性支出政策。它对于遏制通货紧缩趋势、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引发政府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确定自1998年第四季度以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自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预算法》规定中央政府不能再向银行透支以弥补财政赤字,年度发生的财政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国债来予以弥补。因而,国债必须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说明加强对国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论述中国国债发行现状后,分析了国债发行可能对经济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债回购具有类似于国债风险低、收益稳定、流动性高的特点,由于我国国债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在国债现券和回购之间长期存在着大约2%-3%的利差。利用国债现券与国债回购之间的利差进行无风险套利,既规避了金融风险,又充分利用了资金的使用价值,其收益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在目前理财手段并不丰富的背景下,非常值得向投资者推荐。  相似文献   

8.
发行国债是目前我国采取多渠道扩大内需 ,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但随着国债投资高峰的过去 ,应促进其他投资的均衡发展 ,使我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国债规模与结构是国债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国债规模应与需要相结合,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主要指标包括国债依存度、利息负担和国债偿债率。国债有期限、持有人、内外债结构。合理的期限结构是根据国债收益率确定短、长期和永久国债的比例。改革国债持有人结构,关键在于建立机构间市场。内外债比例要适度,高度利用外资,完善国债市场,适当选择币种,分散外债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0.
国债,是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吸收社会购买力,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加强对宏观经济进行财政金融调控的政策工具。尤其是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国债规模空前扩大,于是我国国债融资的可持续性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阐明我国国债的社会作用及社会效益的同时,重点通过分析我国国债的应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两类指标,论述了当前我国国债发行的规模与特征,并针对国债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扩大需求,刺激消费,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该政策实行几年来,有效地阻止了国民经济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并在推动经济增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政策的效力也在不断地减弱,特别是该政策作为一项短期政策被长期使用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突出表现在:①扩大了财政赤字缺口;②国民经济对国债投资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强;③金融风险在逐渐加大;④助长了收入差别的扩大;⑤行政垄断的程度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是其不可或缺的支柱,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体制转型时期,财政政策的调控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经济转型时期,不断完善我国的财政政策和支出收入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使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在体制转型时期来推动经济长足稳定健康的发展,然后分析了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经济的发展,最后对在经济转型时期财政政策实践中的得到的若干结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优先发展教育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公益性和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决定我国目前教育资金紧缺的问题必须要进行融投资创新,教育债市优势使得它在教育投入创新中的选择成了必然,教育债市将为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预算法》明确禁止地方政府自行举借债务,但由于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客观存在,使得在现实生活中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变通的措施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融资,从而形成大量的举债行为,并由此形成过多的债务。全球金融危机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政策需求,使得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逐渐扩大,如果治理不当,这将会对我国摆脱经济危机以及国民经济的后续发展产生无法想象的冲击。所以,从我国地方债务危机的成因入手,找出应对这场危机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以来,新一轮全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美债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预示着主权债务问题已在全球迅速蔓延。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厘清美国债务问题的演化路径,探讨其对美国国内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冲击,以及对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梳理美债问题的演进路径和内外影响,可以发现,尽管美债问题与欧债危机二者交替出现、相互影响,但在形成原因、救助措施和国际风险等方面却不尽相同。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中国应主动制定相关避险措施,积极反思中国的外汇战略,合理规划外汇结构,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要足够重视地方债务问题,以降低美债问题对中国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国防费十分有限,但从国家安全需要及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来看,加强国防建设迫在眉捷。考虑到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刺激较为缓慢,因此,可把财政支出中对民间投入的一部分转移到国防建设上来,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合理增加国防费,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连续几年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的日益膨胀和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使人忧心重重;由于扩大内需等原因,在近期内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今后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之适应并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打击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发生通货紧缩,为了克服通货紧缩,我国把经济增长战略从促进出口转向扩大内需,并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同时使用货币扩张政策和财政扩张政策,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增加了需求,从而拉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和结构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和结构的创新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改革既有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积极稳妥地进行金融机构的创新,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中介的发展,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引进竞争机制并为农村金融环境提供立法保障和政策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