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颖特”一词,义为“杰出、超群”,《汉语大词典》失收。“径造”一词可提前《汉语大词典》书证至元朝。《汉语大词典》亦未收录“干忤”“竭乏”两词,“干忤”义为“冒犯、抵触”,该词在东汉及以后的文献中较常见;“竭乏”义为“穷尽”,“竭”“乏”两个语素虽常见,但二者同义连文成词却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1、《诸子集成》二、王先谦《荀子集解》《荀子·仲尼》:“愚者反是。处重擅权。则好专事而妬贤能。抑有功而挤有罪。志骄盈而轻旧怨。以吝啬而不行施。道乎上为重。招权于下。以妨害人。虽欲无害。得乎哉。” 杨倞注:“施道,施惠之道。欲重其威福,故招权使归于已。” [今按] “以吝啬”至“妨害人”断句有误,应标为:“以吝啬而不行施道乎上,为重招权於下,以妨害人。”这样句意才与杨倞注同。杨倞注“施道,施惠之道”,说明杨氏所注本“施道”二字本相属不断。又,《荀子简释》据《诸子集成》本断句,释“道乎上为重”为:“谓愚者处重擅权,他的言行都托称‘依上之旨’来自重。即俗话所谓‘狐假虎威’之意。”①实乃因断句之误而曲为之解。  相似文献   

3.
《近代汉语读本》中"刽子""熬肉""多样时""一家"等的注释尚有不足。在近代汉语中,"刽子"常用来称呼执行死刑的人,下面并不脱"手"字;"熬肉"的"熬"指"干煎;"而并非"在微火上煨熟;""多样时"即"多时","样"不是误字。"一家"在文中指每人,不是"大家"。这些用法在近代文献、相关辞书以及各地方言中可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真正了解郭店楚简《老子》的原始旨趣,我们在注释时需要认真探索,仔细思考,以免再度陷入历史上误解老子(指老聃)思想的怪圈.笔者现就释读楚简《老子》字词句时的几点体会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豹 L L Jl 就是一个叫愚公的 人,把他家门前的 山移开了! 琳《愚公移山》@蜜桃~~  相似文献   

6.
楚简《老子》甲简一有“绝智弃辩,民利百倍”,释文释“智”通“知”。“智”通“知”,音zhi,动词,“知道、知识”,楚简各篇屡见(仅《老予》三篇用例就多达十九例),但此处并不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有则“弓和箭”的寓言故事,说一个造弓的人,自夸“我的弓是最好的,没有射不中的;”另一个造箭的人则吹他的箭好,“我的箭,射出去百发百中。”说也凑巧,一个会射箭的人,从他们身边走过,听到他们讲的话,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两个说的话,都不对。没有弓,发不出箭;没有箭,怎能射中目标?他一边说,一边拿弓和箭,射给他们看。这时,他们才知道:射箭,光有弓不行,光有箭也不行。  相似文献   

8.
考证南朝名将任忠籍贯为合肥,而非阜阳;唐朝诗人刘太真是今江苏溧水人,而非南京或宣城人;南唐宰相冯延己祖籍彭城,居歙县;南唐御制春雪诗写作年代为保大七年,而非五年。  相似文献   

9.
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①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①漏断:漏壶的水滴尽了,指深夜。②省:音xing,了解、明白。这首词在歌咏“孤鸿,而“孤鸿”的习性只栖息在田野苇丛之间,不会去攀枝息木,怎么能用“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句子形容呢?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有  相似文献   

10.
11.
一近读汤用彤先生《魏晋玄学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2月版),其中《王弼大衍义略释》论述"易学关于天道,辅之以《太玄》,东汉末最为流行……今日欲知汉代宇宙说如何演为魏晋玄学之本体论者,须先明汉魏间易学之变迁"时,例举新旧《易》学冲突之事实,  相似文献   

12.
词典释义三议工具书是给人们消除疑惑的 ,人们将词典视为权威 ,因此词典的释义应该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完备性。然而 ,词典要达到这些要求是相当不容易的 ,其释义中往往出现诸多不足之处。(一 )词典释义应符合读者适应面。中小型词典的使用者主要是广大中小学生 ,其释义要适应  相似文献   

13.
文哲札记四则王煜1、沈从文与贵州和三教湘西凤凰县因沈从文而著名。他的九世祖由江西赴任贵州钢仁知县,定居铜仁白水乡下寨村。沈从文的曾祖沈歧山迁徒至湖南凤凰东南三十多里的黄罗寨中寨,他的长于沈宏富参加曾国藩的湘军,与田兴恕屡建战功,升为云南昭通镇守使,再...  相似文献   

14.
一近读汤用彤先生《魏晋玄学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2月版),其中《王弼大衍义略释》论述"易学关于天道,辅之以《太玄》,东汉末最为流行……今日欲知汉代宇宙说如何演为魏晋玄学之本体论者,须先明汉魏间易学之变迁"时,例举新旧《易》学冲突之事实,其第三例为荀  相似文献   

15.
读书首先要求读懂,要求正确理解书中写的是些什么,犹如听话时要听懂别人究竟说的是些什么一样。但观大意,囫囵吞枣,都是不行的。特别是阅读古籍,由于汉字形、音、义的关系错综复杂,就必须在订文字、辨声韵、明训诂、审辞气等方面下一番功夫,力求不失作者原意。深知其难,偶有所记,录出四则,以供指正。 一、释“深则厉”的“厉” 《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论语·宪问》亦引作“厉”。毛传释“厉”:“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7,(1)
夜色如青蛇一般在天地间穿梭,天边最后一丝绯红也褪尽了。在太行、王屋山下,喘息声、锤子撞击岩石的叮当声依然不绝于耳,人们机械地埋头劳作着,如同木偶一般。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富有教育意义的古代寓言和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便是其中突出的一篇。这篇寓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心雄胆壮,勇于斗争勇于实干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变革现实改造环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九四五年六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引用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并且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很高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排列。  相似文献   

19.
关于《愚公移山》的种种问题,师生间进行了三次讨论即三次思考。现择其要点,简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话说玉皇大帝命夸娥氏二子搬掉了两座险峻的大山,从此,豫南和汉阴畅通无阻,可谓“望望头上天外有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在冀北,河阳的老百姓都欢腾了,称愚公为“移山英雄”。于是乎愚公这名声一传十,十传百,不胫而走,名扬四海,威震五岳,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此事传到县太爷耳中,县太爷觉得愚公为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