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中,"花"意象的出现串很高,本文从文本切入,选取<西厢记>、<牡丹丰>、<桃花扇>为例,探索"花"意象在戏曲中的情感内涵、情节结构和主题建构诸方面,考察"花"意象在戏曲中的审芙价值及文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风月宝鉴》与《桃花扇》都是采用"借情言政"的方式来表达作者对明王朝灭亡的痛惜,《桃花扇》用真人真事编成戏剧形式上演,而《风月宝鉴》则用隐蔽的方式来表达,其中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释在《桃花扇》中多能找到相应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唐柳琦 《文教资料》2006,(25):51-52
《桃花扇》以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妓女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又短暂的历史。故事以桃花扇贯穿始终,前后共十次亮相,每次均出现在剧情发展的关键处,伴随着侯、李悲欢离合的全过程,勾连了诸多人物间的矛盾纠葛,疏通了历史的轨迹,反映了民族的兴亡。在“扇”的重复出现中,主题得到了升华、情节不断深入、人物逐渐突显。  相似文献   

4.
看了《桃花扇》,最难忘怀的是那一柄小小诗扇。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定情、分离,李香君的孤楼“守扇”、面血“溅扇”、向侯“寄扇”以及戏的高潮部分“撕扇”:几乎在剧情发展的每个环节上都显示了“诗扇”联系人物、贯穿事件、组织情节的作用。我想,要是没有“诗扇”,《桃花扇》怎能形成一个如此完美的有机整体而令人欣羡不止呢?在叙事性作品中,能起到类似“诗扇”的作用的东西,一般称之为线索。然而,远不是所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同志都已经对线索有了明确的了解。有些同志在分析记叙文时,往往例行公事式地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至于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前前后后是怎样珠联璧合的,却很少或根本不曾加以考虑。结果,一篇文章被凌迟成几大块,生机不见了,血脉不通了,整体消失了,学生得到的是几个段落加中心思  相似文献   

5.
“桃花”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其作用不言而喻,但自古诗中桃柳不相离,《桃花扇》也不例外,“柳”是《桃花扇》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柳”在整部书中共出现了八十二处,按作用和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晏几道的名篇《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千古流传,但对其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兹列举几家:1."百度百科"解读"舞低"句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  相似文献   

7.
从李渔的戏曲理论出发,以孔尚任的《桃花扇》为例,对"传奇"的界定,《桃花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两相映照,在肯定李渔戏曲理论的同时,也进一步阐释了孔尚任《桃花扇》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剧作<桃花扇>以其强烈的兴亡之感,为汉民族政权的失落唱出了一曲沉重的挽歌.本文从<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生平遭际及<桃花扇>文本入手,探究孔尚任的思想状况,考察它是否具有民族意识,讨论作者思想价值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面貌和走势贯穿着一个总主题,即:"走向现代化".这个主题赋予素质教育以全新的内涵.从1998年起,上海的二期课程改革对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尤其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素质教育开启了一扇改革的新窗.  相似文献   

10.
张住城 《文教资料》2008,(27):98-99
二十一世纪,学生不再是一个等着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启的大门.教育者应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素质获得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本文结合实践,阐述"学生中心"教育理念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作为传奇名剧,思想和艺术兼胜,对后世影响很大。为普及传播和开展研究之用,20世纪至今,《桃花扇》有了多种整理本和影印本。其中,整理本主要包括《桃花扇》的最早注本《详注桃花扇传奇》、《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本和《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本等;影印本主要包括《古本戏曲丛刊》本和《续修四库全书》本等。这些整理本和影印本对《桃花扇》的流传和接受做出了贡献。但遗憾的是,它们也各自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主要是文字错误、体例不善和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孩子领略国学经典的魅力?我校所有课题组教师大胆尝试,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入手,让"国学课"与"时尚潮流"亲密接触,简洁明快地为他们打开一扇直通窗,深切拓达地为他们提供一部望远镜.  相似文献   

13.
扇子在古代的别称"凉友",相传禹舜时代已有,朝崔豹《古今注》曾记载"舜作五扇"。在中国,扇子备受人们喜爱,因为他除了纳凉驱蚊之外,外形雅致精巧并融扇面书画艺术为一体。扇子在中国历史久远,据史书称":黄帝作五明扇",可谓早矣。西周羽制成"羽扇"已具有美学装饰功能。汉代开始使用轻巧简便的竹扇,汉代以后又出现以竹为图框、以绫绢为扇面的纨扇。  相似文献   

14.
《桃花扇》是孔尚任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针对"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个主题,从《桃花扇》的艺术结构和创造方法这两个方面来看作者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15.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里的梁任公是位"热心肠的学者".关于"热心肠",文章试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层次解读:一是梁任公待人热情,体现在演讲的准备工作、演讲的内容、出席演讲的风貌、演讲的影响方面;二是梁任公做事积极的性情,体现在演讲的内容上.如:引用的<桃花扇>的部分内容、杜甫的诗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引用的古诗<箜篌引>以及梁任公自号为饮冰室主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孔尚任《桃花扇》传奇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表层面上,深刻展示了以儒家理想为核心的封建政治理想、人生理想、爱情理想走向破灭的悲剧过程,并借此传达出既伤感又无奈,既清醒又困惑的悲剧意识。在剧作家的理念世界里,明清易代不是一般的朝代更迭,而是带有封建末世的意味;《桃花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展示明朝走向衰落和覆亡的同时,又不自觉地透露出封建制度气数将尽的信息,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契机和征兆,为我们展现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历史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一、精讲 精讲主要是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邓小平理论"时,我首先找了一位同学唱了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完后叫大家说说,这首歌词中的"一位老人"是指谁?"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是指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又是指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讨论,纷纷举手发言--"一位老人"是指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提出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是指划定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18.
明清以来,随着小说的繁盛,小说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许多戏曲名著被改编为小说进行传播。《桃花扇》成为小说传播的对象,被改编为平话小说、演义小说和报刊连载历史小说等传播形态。小说传播丰富了《桃花扇》题材故事的艺术样式,使《桃花扇》故事进一步从文人群体走向民间。平话小说的传播形态改变了“桃花扇”故事的结尾,将悲剧意味消融于世俗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介入强化了“桃花扇”故事的史诗品格,增强了其忠君爱国的普泛思想;现代历史小说丰富了《桃花扇》故事的历史叙事,强化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那日,我去宾馆,走到那两扇颇有气派的玻璃门前,一位,boy,一边为我开门,一边微笑着说:"小姐,请进!"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文,历来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2004年全国第一次大规模分省命题,高考作文试题形式多样,地域特色浓郁。从"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包容"忙"人文素养与发展",到"材与非材"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买镜"等等,作文试题的"开放性"进一步扩大,为善于思考、富于创造的考生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