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大中小学的教室里,都张贴着学生守则。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是,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守则几乎全是学生的义务。学生的权利呢?没有明文写出来。学生有没有权利?当然有,不仅有,还很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有规定。那么,教室里为什么只贴着一张“学生义务书”,而没有一张“学生权利书”呢?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许多大中小学的教室里,都张贴着学生守则。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是,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守则几乎全是学生的义务。学生的权利呢?没有明文写出来。学生有没有权利?当然有,不仅有,还很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有规定。那么,教室里为什么只贴着一张“学生义务书”,而没有一张“学生权利书”呢?  相似文献   

3.
我们大中小学的教室里,都张贴着学生守则.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守则几乎全是学生的义务.学生的权利呢?没有明文写出来.学生有没有权利?当然有,不仅有,还很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有规定.那么,教室里为什么只贴着一张"学生义务书",而没有"学生权利书"呢?  相似文献   

4.
今天,总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们:教什么?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可以说,我们依旧彷徨和迷茫。“听、说、读、写”依旧是主旋律,依然操纵着课堂,而学生呢,依然充当“容器”“听众”“下级”的角色。而唯有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一、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课堂永远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美好,课堂上总会有一些小小的意外发生,面对这些不如意,我们该如何处理呢?A上课铃声响后,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混乱、喧闹不止……老师:"耳朵聋了,没听到铃声吗?"学生们陆陆续续坐好,并拿出课本,只有一名学生没有拿书。  相似文献   

6.
有人戏称,我们的课堂教学遵循着“四部曲”:首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其次是“填鸭子”,给他们很多东西;填完以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是不是这样?封闭的教学观念、封闭的教学时空、封闭的教学内容、封闭的教学形式、封闭的教学过程、封闭的教学评价……试想: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怎能不千人一面、失去自我、流失个性?如此“封闭”的教学又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呢?  相似文献   

7.
实施课程改革几年下来,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收到抽屉里,身体坐正,这一节课我们研究……”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数学课本。数学特级教师徐斌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剖析》一文中提及了这种现象,他把这种“无看书”的现象与“无板书”、“无作业”合称为“三无”现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老师不让学生翻课本进行阅读呢?  相似文献   

8.
“陈主任,骨干教师示范课,你上哪篇课文?”教务处张主任打来电话。
  “《泉城》吧!”我翻着四年级上册的语文书。
  “好的,下周四第一节上!”
  张主任挂了电话,我陷入了深思。怎么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是必须的!其次呢?当然是唤醒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这也是必须的!可这些都是形而上的理念,形而下的呢?具体如何教学这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9.
马永清 《内蒙古教育》2003,(2):39-39,46
提问是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成熟地运用这种教学手段。目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师生寒暄式。问题设计得极其肤浅,甚至根本没有设计。“是不是?”“是。”“对不对?”“对。”“好不好?”“好。”就好像师生见了面以后的寒暄:“吃了饭没有?”“身体怎么样?”“父母亲可好?”这种互相客套的寒暄问答没有任何意义。目瞪口呆式。有一位教师讲绝句《回乡偶书》中一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他突然问学生:“诗中为什么用鬓毛而不用头发呢?”问得学生目瞪口呆,不知所答。其实教师自己也没有准…  相似文献   

10.
捡拾梦想     
课堂上,当讲到著名诗人艾青的一句诗“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却还在床上”时,我忽然生出一个想法,问学生:“你们能谈谈自己的梦想吗?”教室里长时间的沉默。是不是我问得太突然,大家没有反应过来?以往的课堂,我们之间的节拍总是那么和谐,从没出现过“卡壳”。是不是我  相似文献   

1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老师,“书是读出来的”,“没有朗读或朗读不到位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味道的课堂,是没有灵性的课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紧扣一个“情”字来进行指导,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中医!”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一走进课堂,我们就习惯性地“讲述”和“提问”。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不准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解,那我们就只有“一个又一个地问问题”了。“问”是教师的权利,是教师的功夫……但是不是一种“依赖”甚至“病态依赖”呢?  相似文献   

14.
有没有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听着听着就“小鸡啄米”了?有没有老师已经讲到了第二题.而你的思绪还停留在第一题上的时候?这样可不行!老师上课讲的都是精华的东西,“咀其精华”才能得到进步!学会听课.是每个人走进课堂之前必修的一门课,那么这门课,你又能打多少分呢?  相似文献   

15.
吕萍 《中国教师》2004,(1):50-52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10周年,《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如果把法律上规定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看作是理想的话,那么教师实际享受到的权利与义务就可以看作是现实。那么,理想和现实之间相差多远呢?一、教师享有权利的理想与现实之差《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六项权利,包括教育教学、学术交流、指导和评定学生、获取报酬、参与管理和进修等权利。在实践中教师是否真正拥有这些权利呢?在此选择两项权利进行说明。《教师法》第7条第2款规定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  相似文献   

16.
“有不同意见吗?” “没有。” 某市数学优课评比活动中,授课老师每讲完一个问题,总是习惯地问一句:“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总是整齐地回答:“没有”。听到学生的回答,不禁忧从中来。如此教育出来的学生,有何个性而言?他们还会独立思考吗?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创新能力,什么不同想法都没有的学生,还能进行创新吗?我不由想起了一位推销员讲的一个例子: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  相似文献   

17.
信息链接1 学生上课插嘴、喝水、上厕所、随自己的心意选择同桌……这些在课堂上属于违反纪律的行为,如今在上海市虹口区某小学里成了学生的课堂权益?据报道,该小学在进行小班化教学中,规定了“学生6项课堂权益”,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权益,就是违“法”。该校校长说,学校将这一理念灌输给全体教师,并通过校长随机听课等形式督促教师。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我们用到白纸的机会可多了。今天的游戏课堂上,我们的语文老师就与我们在这张16K的白纸上做起了文章。上课了,张老师拿出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举向我们,露出两个小酒窝对我们说:“白纸可以有哪些用处呢?”我想:白纸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它的用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呀。这时教室里也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白纸。白纸可以做许多东西,比如卡片、彩纸、作业本等,都是用白纸做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事实是我们很多学生不是没有作文素材。可就是不会用。看了人家所写的优秀作文后,往往会发出感叹:这些素材我也都有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么用呢?一句话,就是还不是“巧妇”。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巧妇”呢?  相似文献   

20.
理想的课堂标志之一,就是我们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但是,在单向灌输的一言堂盛行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多少儿童的声音呢?勿庸讳言,充斥我们耳鼓的多是对儿童声音的不自觉的压制:——“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再说!”——“不许插嘴,……”——“有问题,下课再问!”……压制天长日久,课堂万马齐喑,儿童“集体失语”。“集体失语”的儿童,谈何素质?“集体失语”的课堂,谈何素质教育?课堂上,应该让儿童发出声音,这是儿童的权利,而不是教师对儿童的恩赐。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