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调查研究不仅是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记者的基本功,而且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报道质量的一大法宝。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调查研究工作,更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加强调查研究,是改进工作作风、实现科学决策、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开创性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有效手段。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的最好手段。党报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党报就应该报道什么,人民群众有什么疾苦和要求,党报记者就要为人民群众摇旗呐喊。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阅读取向,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是我们联系群众的最好方法。调查研究有利于发现新闻线索。群众的所思所想就是新闻媒体应该关注的题材。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就会了解到群众的思想和要求,找到应该努力的方向,获得很好的新闻线索。调查研究有利于调整办报思路,适应读者需要。市场每天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读者要求越来越高,报纸竞争的专业化水平更高、更细致。这样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黄家全 《大观周刊》2012,(21):37-38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停提升,地方基层群众对精神生活越发重视和必要,科学用人本思维去开展各项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要求。笔者提出了以人为本思维指导.全面提升群众文化辅导的思路.和同仁共商榷。  相似文献   

3.
党报具有党的宣传工具与人民舆论工具的统一性.这个一致点集中在宣传党的路线政策上。党报作为党的宣传工具.要求它坚持党性。使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报作为人民舆论工具,又要求它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报道人民群众的经验创造,反馈人民群众实践党的路线政策的信息。这两个方  相似文献   

4.
向鑫 《新闻前哨》2005,(6):39-3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单位提出的要求。“三贴近”归根结底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是贴近群众的实际,贴近生活是贴近群众的生活。广大农村聚集着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可以说广大农村是新闻工作者实践“三贴近”的最好试验田, 最好检验场所。  相似文献   

5.
当今发展市场经济,新闻工作者要面向市场,涉足市场,反映市场态势,促进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说“新闻市场”,其主体仍然是人民群众,即生产者、经营者、供销者和消费者,无不都是城乡大众。这是不因市场机制启动而能改变的新闻基本特征。因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及其生活本是新闻源和信息流,并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生活天地的开广而长流不息,源源而来。所以,新闻工作者应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心声,体察群众实情,把握群众脉搏,扎根群众之中。这是新闻工作一条必由之路,不可须臾舍弃。 对此,有人持非议态度:有的认为,新闻要面向市场,就要抛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种“手工作坊式”的采访方法;有的说“记者的采访本身就是调查研究,强调新闻媒介应注意调查研究,这岂非多此一举?”也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办报要有商品意识,市场观念,大胆创收,至于讲群众观点,无关紧要,不合时宜。”这都是市场机制启动所引起的对新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的滑坡或误解。这里,先举某些地市报所采取的几例重要措施: 1995年以来,镇江日报社决定每位采编人员必须确立一家单位作为自己采访调查的联系点,了解单位的历史、现状和  相似文献   

6.
学 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注意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 ,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谁深入扎根于人民之中 ,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 ,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经常深入基层 ,深人群众 ,老老实实调查研究 ,老老实实听取群众意见 ,老老实实改进工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省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人群众调查研究 ,党报如何报道 ,如何在“三贴近”的原则下改进和突破对领导活动报道的僵硬的、程式化的套路 ,是党报新闻报道改革面临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7.
杨永嵩 《新闻传播》2009,(8):152-152
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经济报道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对经济报道的要求。新闻工作者提供更多经济报道精品,是当前文化生活的当务之急。经济报道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新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使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更好地统一起来。强调新闻报道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进生活、贴近群众。指出这是用“三个代表”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杨汶锦 《新闻传播》2010,(7):108-108
地市党报与其他类型报纸是有很大区别的,由于地方党报处于最基层.必然和基层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其新闻必将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反映并指导基层干部群众的日常生活.针对这个特点.地方党报必须深刻地理解并且能够按照这个特点的要求进行新闻报道.把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好地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在理解地方党报特点的基础上.要想做出群众愿意看的新闻还必须做到创新.以创新的观点统领办报的整个过程,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体地说就是要从内容形式上加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日前,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编辑记者要"认真调查研究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情况新变化,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一步了解基层、融入群众".许多媒体上至总编辑、下至编辑记者身体力行,采写出不少好新闻.这场新闻实践活动深入人心,确实给新闻界带来一系列转变.细心品味"走转改"活动以来一篇篇引起强烈反响的新闻报道,结合个人的新闻实践,笔者以为,成就每一篇好新闻的根基是一致的,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本文中笔者联系个人一篇获奖新闻的采写经历,对好新闻的三要素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政策管理     
《视听界》2011,(5):6-6
中央要求抓好重大突发事件的公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提出要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2.
马风明 《大观周刊》2012,(49):151-151
农村饮水工程是农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工作.对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农村饮水解网的持续利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龚新生 《新闻窗》2007,(3):80-8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目标,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普遍心声与强烈要求。作为以服务市民生活为宗旨的市级晚报,如何以自身实践满足群众要求,促使党和政府工作目标的完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遵义晚报》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毛林 《大观周刊》2012,(32):85-86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承载和寄托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效益放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首位,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经济效益的合理追求,要傲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这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必须努力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四川档案》2013,(4):4-4
四川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近日下发《关于组织党员干部深入重灾村开展“解民难、听意见、受教育”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第一批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集中开展联村帮户活动,分期分批深入地震灾区、受洪涝灾害和泥石流冲击灾区重灾村“解民难、听意见、受教育”,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说的新闻“三贴近”,即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由新闻工作者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是新形势下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基本要求。 现在的一些经济新闻往往是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想看,领导不去看,群众不愿看。经济新闻的受众面是十分广的,它广于其它各类新闻。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的主体,抓住了贴近群众,也就抓住了“三贴近”的关键,抓住了核心。 一、贴近群众,就是要为群众提供高容  相似文献   

17.
李长春同志曾经指出:“贴近群众,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群众是历史活动中的实践主体,也是新闻工作服务的对象主体。“三贴近”,关键在于贴近群众。贴近群众是对所有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的共同要求。在这一方面,党报和党报丁作者应当比其他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做得更好。本文主要谈党报发展中的贴近群众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田媛媛 《新闻世界》2013,(2):136-137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面对新形势,社会群众文化事业必须与时俱进,继续坚持“立足阵地、面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而做为社会公益性机构的基层文化馆、站,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龙头兵”,更是任重而道远。如何加强专业和业余的文化骨干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各类文化活动的质量?如何将馆办活动与社会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之更具广泛性和持久性?如何以新视角和新手段挖掘整理民间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如此等等,都给基层文化馆、站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和新任务。由此,仅就本地区及笔者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以人为本思想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的形势给档案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是对我国档案工作实践的新总结,也是对以往档案工作体系薄弱方面的新加强。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建设“两个体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全方位推进。  相似文献   

20.
黄璇 《大观周刊》2012,(11):34-3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史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同时吸收各种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解放战争时期,面对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复杂国情、中国共产党运用多种途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经验与启示也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