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听过一则轶闻,至今记忆犹新。有个演员饰演包公,临上台还在后台摘了化妆胡子大吃东西。开场锣一响,旁人一催,他起身就走,竟把胡子忘了挂上。及待到了台口,一亮相,一摸胡须,才发现下巴壳光溜溜的。情急之下,胡编了一段道白:“老夫在陈州放粮,把胡子忘在陈州,待我回马取来!”总算锣鼓家伙配合默契,掩护他冲进后台,挂上胡子,才又登场演出。这个小插曲,到相声演员嘴里倒是有点小“噱头”,但对这次演出来说,实在是一个大事故。演员登台,和教师进课堂一样,都是在  相似文献   

2.
勤工俭学的“胡子兵”周明荣在我逝去的大学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胡子兵”们的“勤工俭学”了。1978年早春,40多名家有贤妻爱子的“老三届”“胡子兵”和我们几个20岁上下的“娃娃兵”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学班集体。绝大部分“胡子兵”早已是一个个家庭的...  相似文献   

3.
袁晓冬 《辅导员》2014,(11):19-19
【病文入院】 我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有胡子和眼镜的人都非常好看。发现哥哥的照片了,没有眼镜和胡子多难看呀。于是,我把照片从哥哥卧室里拿出来。大笔一挥,先在一张照片上面,加了个“漂亮”的红色镜框和蓝色的胡子,这回可酷多了。我照着刚才的方法,为每一张加了胡子和眼镜,有的还为其染了流行的发色呢!  相似文献   

4.
我们新邵县有个口语:“割胡子”,即不留情面的意思。言栗公社教育办主任邹宝善,就是个敢于“割胡子”的人。要是谁违反了原则,别个撕不开面子,怕得罪人,他可不怕。这期,他退了休,只是新主任还没来,要他临时“执政”,该不会再“割胡  相似文献   

5.
綦丹红 《辅导员》2010,(4):23-23
“六一”那天,到女儿所在的学校观看演出活动,我发现主持人在报幕的时候,每个演员的名字都响亮地喊出,一个舞蹈节目十几个演员一一报出来。“小小演唱家李字”“未来的相声大师王宁”“小演员星宇”,每个孩子的名字都成了一首动听的歌谣。  相似文献   

6.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刚开学的这个星期天气骤变,气温一下子降到三度左右。寒风呼呼地吹个不停。伴随着寒风,我们班里出现了许多“瀑布”和“胡子”。不信,你就来听听,可别笑得倒在地上打滚!  相似文献   

7.
央视举办的CCTV“大红鹰”杯全国相声大赛在对演员基础知识测试中,出现了“呆板”一词,演员认读为“呆(dai)板”。对此,观众发生争执,年大者说应读“呆(ai)板”,不能读“呆(dai)板”。现就读的中小学生则说应该读“呆(dai)板”,不能读“呆(ai)板”。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常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也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达到对受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功,则同样是教师、演员的应尽之责。南是观之.人们将操教师、演员这两种职业的人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雅号”,实在是良有以也。  相似文献   

9.
妙语圆桌     
杨小楼智语救场杨小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在北京第一舞台演京剧《青石山》时,扮关平。演周仓的老搭档有事告假,临时由一位别的花脸代替。这位花脸喝了点酒,到上场时,昏头昏脑地登了台,竟忘记戴必不可少的道具—胡子。杨小楼一看要坏事,心想演员出错,观众喝倒彩可就糟了。愣了一会后,他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一句台词“咳!面前站的何人?”饰演周仓的花脸纳闷了,不知怎么回事,犹犹豫豫地答道:“俺是周仓……”说这话时,演员得做一个理胡子的动作。这一理,把个演员给理醒了,于是心中一转,口中说道“……的儿子!”杨小楼接过去说:“咳,要你无用,赶紧…  相似文献   

10.
上课铃响了,我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堂,注视着几十双期待的眼睛,提出了一个与数学课似不相干的问题(展示画面),“谁能说说,小花猫抓老鼠时,怎样知道自己的身子能不能钻进洞呢?”投石水生波,寂静的课堂一下叽叽喳喳起来。小花猫是学生喜爱的小动物,钻洞也是他们爱玩的游戏,投其所好,孩子们自然倍感亲切。“用眼睛看看。”“把头伸进去试试。”……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我神秘地说:“小花猫呀,用胡子量量就知道了。”学生惊喜地叫起来:“用胡子来量呀!”“啊,胡子能当尺子用。”“真有趣!”学生兴趣盎然。“小花猫只找到了胡子…  相似文献   

11.
成熟形象回归荧幕去年7月退伍后,“坏男人”金南信终于又渐渐活跃在荧屏中了。他不仅和演员郑雨盛、具惠善在三星新推出的智能手机Galaxy S4先后担任广告导演。最近,他也确定将在新剧《鲨鱼》中出演男一号。退役以后,胡子和头发都养长了的他,对于自己的成熟形象,以幽默的语气回应说:“这样的话自己也比较不会感觉太陌生(笑)。如果刮掉胡子看上去太年轻。”  相似文献   

12.
长句变短句是高考试题语言表达板块中的常见题型,不少学生觉得难以掌握。实际上,尽管长句结构复杂,附加成分多,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长句里面的多层定语、多层状语是并列的,彼此之间不涉及到时间的先后关系,笔者称之为“并列式”,如“板凳上捆着一个头发又长又脏、胡子像野草、衣服碎成一片一片的人”。在这个长句中,“一个”“头发又长又脏”“胡子像野草”“衣服碎成一片一片”都分别修饰中心语“人”,4个定语之间并无明显的轻重、主次、先后之分。对这类长句,变为短旬的方法一般是先抽取主干,然后把多屡定语、多层状语等附加成分独立成句。这种方法很多教辅用书多有介绍,在此不另赘述。  相似文献   

13.
坦率地说,笔者反对如此一说,即把课堂诠释为一个“舞台”,把老师和学生分别比喻成“导演”和“演员”。“导演”之与“演员”,这一说法看似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但难免已滑向“表演秀”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何宗焕 《教师博览》2023,(20):47-49
<正>日本著名芭蕾舞演员森下洋子在其自传《一个芭蕾舞女演员的热情》中说,练习芭蕾舞有个讲究,叫作“开绷直立”,意思是“开得舒展,绷得紧致,直得挺拔,立得高贵”。一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以自己全部青春和生命演绎的“开绷直立”,其生动和精彩,其痛苦和艰难,远不是这一句话可以概括得了的。“开绷直立”是芭蕾舞演员的舞台风采和专业追求,我以为也是语文课堂的品格写照。  相似文献   

15.
“唧、唧。”悦耳动听的鸟叫声传来,我慢慢地睁开眼睛,啊!我吓得猛地颤抖了一下,全身哆嗦起来。这时,我的脑海里想起了那一幕:在昨天的放学路上,一个一米七几的男人拦住了回家的我。他的嘴旁长满了胡子,两只眼睛充满邪恶。这个大胡子狞笑着对我说:“小朋友,你的妈妈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不能来接你回家了,她叫我来接你。”“真的?”我半信半疑。“我还能骗你,她还说有一样很好玩的礼物送给你。”“太好了!”我兴奋极了,于是,天真的我便兴高采烈地跨进了他汽车的门,丝毫没有体会到大胡子嘴上浮起的那一丝邪恶的笑容。当我坐下时,我忽然感…  相似文献   

16.
某晚报曾刊载这样一则艺苑趣闻:有一次,一位京剧演员在一出戏中扮演县令。他上场匆忙,竟忘了戴上须髯口,观众见此大哗;他开始尚未知觉,待一摸下巴,方知出了差错。于是,这位演员急中生智,即兴编了一段台词:“嘿!好不容易花钱捐了个官,没胡子又压不了众,只得弄个假的戴上了。来人啊,老爷升堂,快到后堂去取胡子来!”这样,非但不露马脚地救了戏,还增加了戏的讽刺力量。读完这则趣闻,我感慨系之。这位演员面临意外,却能镇定自若,随机应变,即兴创作,恰到好处,确实不易。演员的即兴创造,是由于偶发的意外事件逼出来的,却反  相似文献   

17.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江西上饶地区行署程建平有朋自京城来。他虽未到“而立”之年,却已是词曲唱三栖演员,早已腰缠万贯了。其名气、名望,已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老友说话直来直去:大学毕业后步入歌坛,先是模仿港台,后又自创自唱,终于远近闻名。问...  相似文献   

18.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还有人说:教师=“编剧”+“导演”+“演员”。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有某种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不再是“编剧”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象地比喻为编剧,颇有艺术色彩。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  相似文献   

19.
<正>什么是“描述”,什么是“告诉”呢?我们一起来看两个例子:“我的房间很乱。”这是告诉。“推开房间门,衣服、鞋子、书、本子,扔得到处都是,简直就是个垃圾场。”这是描述。继续看——“呼兰河的冬天很冷。”这是告诉。那什么是描述呢?来看下面这段文字。严寒把大地冻裂了。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相似文献   

20.
「内外」焉能「有别」曾经有人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的确,“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既定“角色”,两者也是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劳动以达到对听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目的则更是演员、教师的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