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中小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或雇主时,因劳动者的职务行为或雇员的雇佣劳动行为侵犯第三人权益的,雇主承担责任后依法可以追偿。然而实践中这种追偿权的实现并非易事,有用人单位或雇主比员工个人强大的传统观念的横亘,有用人单位或雇主获利比员工丰厚因此“均贫富”的观念、先例,这些可能导致一人公司、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用人单位或雇主在追偿权不能实现时而倒闭、破产。因此立法和实践中秉承“谁过错谁担责”的基本法理原则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姜姝 《华章》2011,(17)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性条款进行了完善,与此同时各国劳动法中也存在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合同(雇佣契约)的限制性条款,本文从用人单位解除非过错劳动者劳动合同的角度,时代表性国家的相关条款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国情,笔者提出扩大我国限制性条款主体覆盖范围、确立程序性限制条款、增强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限制性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竞业禁止制度是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手段。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但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却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可谓瑕瑜互见。应对涉及竞业禁止条款的几个较为关键的问题,如竞业范围、期限、补偿数额和方式、违约责任等进行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是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劳动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这项制度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失衡与劳动合同的示范已是突出的问题。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首要环节就是劳动合同:一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雇主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即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雇主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也往往包含了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内容,从而在事实上给劳动者维权造成麻烦。所以,制定《劳动合同法》不仅有其重要性、必要性,更有其现实紧迫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不签订劳动合同,试用遥遥无期,对员工进行竞业限制却不支付补偿金……现有劳动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还存在种种盲区,总是时不时给劳动者的维权带来尴尬和遗憾。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到与本单位有竞争业务的其他公司工作,或自营与本单位有竞争的业务,用人单位往往会与这些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以保护本单位的商业秘密利益,维系本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我国现行竞业限制法律制度一方面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利益,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到劳动者的相关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燕军 《职业技术》2006,(23):38-38
为应对游戏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对高端人才依赖性强、集体跳槽概率高3大问题,很多企业往往通过“竞业禁止条款”来自我保护。那么,掌握与“竞业禁止条款”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管理规律,对企业及个人都非常有意义。“竞业禁止”是指为避免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被侵犯,劳动者依法定或约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履行的特殊性(即人身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必须对其进行特别的规制,以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责任的利益平衡。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就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劳动合同的服务期、劳动合同的竞业限制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边倒合同”。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往往采取一边倒政策,只有企业的利益,用人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很少或者根本不提用人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的权利。 “抵押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如同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签订合同时,先向劳动者收取一定数量的押金、风险金,保证金或抵押物等,造成合同双方的严重失衡,在双方发生争议时用人单位随时可以“拿一把”,这种合同已被《对关于用人单位要求在职职工缴纳抵押性钱款或股金的做法应否制止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5]150号)和《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等规章明令禁止。  相似文献   

10.
是否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只是口头上说有试用期,实际上没有签署动合同,则试用期不成立。没有试用期这个前提,用人单位就不能引用在试用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解雇员工。没有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是事实动关系,只能按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需提前一个月面通知员工。用人单位是否有证据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如果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分,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理由辞退员工。所谓证据的充分性,实践中主要看两面:一是用人单位对某一岗位的工作职能及要求有没有作出描述;二是用人单对员工在试用期内的表现有没有客观…  相似文献   

11.
竞业限制制度在制度、主体、客体、内容层面都存在着相应的利益冲突,对于劳动者、用人单位、公众而言,竞业限制制度各有利弊,并且竞业限制协议执行的严格程度和其所造成的影响具有相关性。从性质角度而言,竞业限制制度目的在于限制竞争,其是与保密协议不同的独立合同,重在对员工离职后的行为做出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缺少对竞业限制协议中的可保护利益的审查阶段。司法实践可在合同语境下对该制度进行完善:在合同一般规定方面,关注竞业限制制度中可保护利益的必要性审查及可保护利益的范围;在合同订立阶段注重考察签订时、离职情形对于竞业限制协议的影响、合同主体对于竞业限制协议的影响;在合同效力评估阶段,注重“限制竞争”条款的合理性分析以及新时代竞争关系变化对该制度的影响;在合同履行阶段注重权利义务对等,补偿金和违约金与行业要求相适应;在违约与救济层面关注其他可能引入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竞业禁止义务是规范公司董事行为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则。判断董事的行为是否构成竞业禁止义务之违反,首先必须明确竞业行业的认定标准。竞业禁止制度的意义重大,但绝对的竞业禁止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因而,公司法应设置程序性的规制措施,以实现各方主体之间利益的平衡,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员工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往往否认和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醒广大劳动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能够证明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以避免在发生劳动纠纷时陷入被动。入职时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利义务关系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劳动合同的签订,可以在劳动争议过程中有效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故而在入职时劳动者务必要求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作为用人单位和员工双方的约定及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告知了用人单位和员工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告知了双方什么时候享有权利.这一制度在加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现行劳动合同制度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深化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改革,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劳动用人的规定,与劳动者平等协商劳动合同,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与员工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律维护     
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下岗工人。最近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用人单位说:凡来工作的员工都要签订劳动合同。不知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李玲玲李小姐:您好!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劳动合同的种类和当事人的情况也非常复杂。故此,签订一份完备、公平合理的劳动合同对于你来说非常重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地位平等,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为了提高签约效率和节…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确立了劳动者竞业限制制度,填补了我国立法空白,但在竞业限制的学理探讨中合理限制和法律责任研究还有不足。该法对竞业限制经济补偿费、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约、竞争限制的效力情况、竞业限制期限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1.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合法原则《劳动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原则,这些原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形式合法《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书面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合法的形式。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18.
从"自营或为他人经营"的含义问题,"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的含义问题、董事竞业禁止的时间和地域问题以及董事竞业禁止的方式问题界定董事是否违反了竞业禁止,并提出由监事会在例外情况下作为批准董事竞业机关.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     
首先是劳动合同内容要规范.这些将在下面提到。其次是签订合同要规范,《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依法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向劳动监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因员工跳槽引发的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培训费用争议日益增多,为了使用人单位正确规避培训风险,笔者建议,用人单位在与员工签订合法有效的培训协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在试用期内培训员工。虽然试用期也属于劳动合同期限,但由于试用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加之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性格、情况等不甚了解,如果急着送其出去培训,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一次培训费用不要太大,避免受培员工由于赔偿不起巨额的培训费用不辞而别。三是用人单位委派员工出国培训,应尽可能让员工到投资的外方总部受训,以便管理。若条件不成熟,用人单位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