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参与立法并解释法律,将儒家思想融入法律之中,特别是儒家思想的精华--礼.引礼入律被继承和发扬得以深化发展,将法律儒家化又推进了一大步,为后来隋唐法律的成熟和完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争不断、政权变换频繁动荡时期 ,这一时期法律取得了长足发展。各封建政权极为重视立法 ,在继承秦汉法律传统文化的同时 ,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 ,推动了法律儒家化的进一步发展 ,法律形式规范 ,法典体制科学合理 ,法令明审简要 ,为隋唐法制的成熟和完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丧礼的变礼主要体现在对正常礼制的权变处理或低于正常礼制。丧服方面,为二母服丧以及东关故事的沿袭都表现为对正常礼制的权变,废乐制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执行。葬仪中的变礼则表现在不按正常礼仪殡殓、不按既定葬礼规格埋葬、不按应有规格进行赠谥等方面,政治斗争失败者的丧礼尤其如此。社会动荡和缘情制礼是这段历史时期丧礼变礼流行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5.
法律儒家化是中华法系最富特色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时期。文章探究了儒家的礼治原则与魏晋南北朝刑法原则之间的关系,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系列刑法原则具有的儒家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两晋南北朝324年间,合肥位于南北分裂的前沿,长期经受战争的苦难。梳理这一时期合肥的战事与规模,累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47次;分析其战争的类型、特点和原因,揭示合肥地区的社会矛盾,也揭示了合肥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7.
法律儒家化是中华法系最富特色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时期.文章探究了儒家的礼治原则与魏晋南北朝刑法原则之间的关系,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系列刑法原则具有的儒家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立意统摄下的选材与设问,是“双新”背景下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和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为例,对立意统摄下的选材与设问作了初步探索与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课标和教材、关注初高中衔接、化用学术界成果等方式,确定教学立意;基于教学立意进行选材和设问,让学生在围绕核心问题思考和突破的过程中生成对于历史内涵的认识,进而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围棋活动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最主要的棋类活动之一.三国时,魏、蜀、吴都有著名的棋手.围棋活动已在宫廷内、文武官吏中及乡间田野开展.魏晋之际的名士,也常相聚饮酒围棋.东晋南北朝时期,是围棋兴盛的时期.皇帝、太子、亲王、外戚、大臣、将军,管理机要的寒人以及名士、隐士、道人、高僧,都喜欢下围棋.南朝与北朝之间,曾进行过围棋比赛.北朝时期,围棋活动还传到了我国的近邻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围棋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南朝时期开始对棋手分级定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佛教律部经籍被系统地翻译到中国,促进了中国比丘尼僧团的建立和发展。虽然比丘尼具足戒严格规定和限制了比丘尼与世俗社会的联系,但是,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两晋南北朝的比丘尼们并不能做到超然世外,她们与世俗社会的联系和受世俗社会的影响是很深的。可以说,主动或被动地纠葛于佛教戒律与世俗社会之中,是两晋南北朝比丘尼信仰与生活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礼法之争是先秦时期思想发生剧烈变化的体现,这一论争实际上就是先秦时期政治思想上处于显学地位的儒法两家治国主张的斗争。然而历史证明两家治国思想各有优劣,法家“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而“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礼法结合应是最好的治国方略,“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相似文献   

12.
谶纬包罗繁富,是魏晋南北朝士人的必读书。它推动了赋的繁荣。谶纬的五德历史观是赋家颂扬君命天授的最有力工具。谶纬的祥瑞之象是赋家歌功颂德的最佳材料。赋家还广泛吸收借鉴了谶纬中的天文地理等丰富内容。谶纬的想象丰富、语言精美还影响到赋的奇丽之美。  相似文献   

13.
春秋二社,即春秋二时的祭社活动,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官方祭祀活动,然其在唐宋之际的敦煌却转变成了佛教斋会,这使我们看到一种传统的祭祀活动,在本土文化、礼仪和外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是如何维系自己的职能与地位的,同时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相互适应发展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佛山北帝祭赛活动分为官方祭仪与民间祭仪,在外部表现形态上二者都具有表演性的特点,但从表演者与观演者、表演的地点、表演的情感、表演的目的等诸方面考察,二者的内部构成有着显著的差别。官方祭仪重“礼”,民间祭仪重“乐”。  相似文献   

15.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使齐国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礼法并施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源自于对西周旧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法律基础"的性质应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第七章突出的法制观念有: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相一致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法律信仰观念,第八章突出的法制观念有:宪法至上观念、契约观念、罪刑法定观念、程序观念。在培养法制观念的策略选择上应轻重有别、突出重点,融合贯通、整体推进,多措并举、增强实效。  相似文献   

17.
刘义庆《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新变的一个例子。此时的文学已进入了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体现个性化。魏晋名士对个性的解放,对婚姻爱情的大胆追求,强烈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人对汉儒及其传统的封建礼教的抗争,同时给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WTO ,改写了我们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经济背景 ,要求我们结合经济全球化这一新的实际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本文着重从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三方面对科技和管理人员的复杂劳动、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创造国际价值的世界劳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秦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各级行政部门及行政工作人员在行政办事中相对固定的、经常的或定期的"常会"时限。中央有皇帝五日一听事的朝会、十月朔和岁旦定期举行的百官会。秦汉地方各级政府向中央汇报工作和处理行政事务大都有固定的时间,主要的"常会"有汇报行政工作的月会、四时会、岁会,有限期办理行政事务的八月案比户口、八月底上报农田丰歉情况、十月上报库存粮食的数量、八月望上刍稾数、五月望报已垦田数、五月出赋和十月出刍、十二月到三月任免官吏、学童会八月朔日试、行书日毕、限时司法审判、九月会都试,有监督检查行政工作的刺史八月行部、守相春季行县。这就以法令的形式从正面规定了官员行政办事的"常会"时限;而且用"正刑定罪"的律来强制"常会"办事程限的实施,对违背行政办事"常会"时限的行为进行处罚,简牍常见有"不会会日""不中程""失期"、"留迟""留"等罪名。秦汉政事的处理大都能够按照法定的"常会"时间,保证行政办事依据法定时间完成,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行政办事正常有序进行以及较高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