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享受教育”是江苏省示范初中通州市四安中学的办学理念,也是农村教育人的一种思考、一种实践、一种追求。大凡前来参观研讨的专家学者,都会对“享受教育”有兴趣。几年的摸索探究,学校较准确地解读了“享受教育”的内涵外延,初步品味到“享受教育”的快乐,创设出“享受教育”的一种境界。一所农村初中,特别是一所起点较低的农村学校,是如何尽快地走出困境、有所作为的呢?  相似文献   

2.
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先解决好农村教育问题。农民的下一代如果不能享受到很好的教育,那农民的希望又在哪里?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又很容易被忽视的方面。近年来,通过调查了解362所农村贫困地区小学和204所乡镇初中,笔者深深地感到农村要脱贫  相似文献   

3.
农村初中的硬件设备、师资水平与城市学校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农村学校还不能享受到均衡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留守儿童、学困生等问题困扰着每位教师,转变学困生是农村初中教师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所占地15亩,只有60间平房、10个教学班、124名教师的农村完小。这样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却把二行大字张贴在校园最显眼的地方——“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相同的优质教育。”走进这所朴素的学校,我们的确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教育力量,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撞击。相信一所普通农村小学能够办到的,其他农村学校、城镇学校同样能够办到!  相似文献   

5.
信息窗     
南京66所中学建网络教室为办好每一所学校,南京市实施了“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和“农村小学提升工程”,着力提高农村办学水平和质量。到今年上半年,全市薄弱学校改造完毕,有35个乡镇进入省教育现代化乡镇行列,29所初中校被评为省级示范初中,46所中学达到市级示范初中标准。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为66所农村初中配套建设网络教室。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学刊》2008,(4):F0002
泗洪县地处江苏省北部,系革命老区。该地区经济虽然落后,但民风朴实,外出务工是此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2001年周斌独资创办了江苏省泗洪县树人学校,承担小学、初中学段的九年义务教育任务。让农村“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是周斌质朴的追求。为了这一追求,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科研实践与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7.
德州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全市共有人口近53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82%。全市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到1997年底基本实现“两基”任务。全市有230多所初中,在校学生26.2万人,大多集中在农村193个乡镇。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地方教育只是面向少数能升学的学生,而对大多数升不上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则缺乏关心,导致农村初中在校生流失比例较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在农村初中实施“分流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 一是要建立合理的分流教育模式。要进一步扩大分流教育范围,从初一开始就进行分流。普教、职…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普通初中开没“农村实用科技”地方课毪.使农村普通初中既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又能培养成千上万“一能种、二能养、三能务工经商办工厂”的新型人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需要;是改革农村初中办学方向、办出让农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是农村普通初中教育为“三农”服务、尤其是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的需要;是农村普通初中学生毕业后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适应市场化经营、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初中,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又要着力抓好为农村发展、为脱贫致富服务?我认为,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适农”心理,抓好三项改革,实行“两种证书”,建好一支队伍。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少数民族农村初中“升学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要转变这种观念,必须是党委政府和社会充分重视,校长教师身体力行常抓不懈,才能奏效。目前,要切实转变农村初中教育为升学服务的观念,树立农村初中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农业服…  相似文献   

10.
在采访大冶市还地桥中心学校之前,记者的心中充满了疑惑:是什么原因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初中囊括了黄石市教育局2006年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所设定的三个奖项(“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奖”“教育教学管理优秀奖”)?一所农村初中何以能在“四高一低”(黄石市教育局对各初中学校综合评价体系:报考率高、平均分高、及格率高、优秀率高、低分率低)中获得全面优胜?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心中的疑团一个个解开,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青春飞扬到霜染两鬓,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校长冯振飞和他所领导的学校一起走过了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冯振飞从一名普通的民办教师,成长为省特级教师、“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校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所领导的学校也由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发展成为辽宁省模范学校、辽宁省农村示范初中,拥有辽宁省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20多年中,他有数次机会选择更好的职业,但他始终坚守在农村教育的第一线。是什么动力使他在农村中学校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20年?  相似文献   

12.
钱灿 《今日教育》2013,(2):33-33
乡村教育正在陷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大规模的“学校进城”后.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  相似文献   

13.
雷杰能 《江西教育》2022,(18):14-17
<正>“想不到农村初中也能办得这么好!在自己家门口享受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我们老百姓特别高兴!”抚州市临川区大岗镇的老百姓用这样朴素的话语点赞当地的“最高学府”大岗中学。坐落于进贤县、丰城市、临川区三地交会处的大岗中学,在校学生近2000人,是临川区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在很多人看来,大岗中学创造了不凡的教育业绩,那是因为学校的硬件、师资、生源都很一般,却能够稳得住教师、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普通初中开设“农村实用科技”地方课程,使农村普通初中既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又能培养成千上万“一能种、二能养、三能务工经商办工厂”的新型人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需要;是改革农村初中办学方向、办出让农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是农村普通初中教育为“三农”服务、尤其是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的需要;是农村普通初中学生毕业后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适应市场化经营、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建设的需要;是农村普通初中“控辍保学”的需要。因此,团溪镇各…  相似文献   

15.
“享受”通常作为心理活动,指“心理上和生活上得到满足、要求和愿望得到实现”的幸福感悟和积极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是一个很时尚的词语。由于耳熟能详.人们反而没有深究其学术意义。随着“享受教育”的提出,江苏省示范学校——通州市四安中学自觉地用“享受教育”理念指导农村的教育实践,拓宽了“享受教育”研究的新天地。享受教育就是一种以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一、转变观念,坚持“两个输送”的办学目标一是转变“农村初中只为升学服务”的观念,树立了“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兼顾”的教育观。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认为农村初中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上级学校,特别是普通高中输送合格新生。这种“农村初中只为升学服务”的片面的教育观,在自觉不自觉地主导着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行为和一些领导干部以及社会舆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也严重影响了学校全部职能的发挥,使一些感到升学无望的学生中途辍学。  相似文献   

17.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初中的课程改革,必须对现状有确切的了解。广西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究竟怎样?当前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中主要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农村初中推进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在哪里?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人先后到了兴宾、忻城、鹿寨、融水、融安、三江、桂平、平南八个县,走访了21所学校,听了20多节课。以下是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专业成长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人们认识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解决的时候,不得不审视农村的教育。关注农村教育的数量,更要关注农村教育的质量,要把让农村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提升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上。现在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事实所导致的后果正日益显现出来。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村初中教学质量偏低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繁峙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试点起步、平稳推进和规范运行,122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其中初中15所、小学107所)、24191名学生(其中初中8882人、小学15309人)享受到国家免费营养餐,占到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6.97%。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此,农村教育必须明确定位,既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后备军,又要对农民群众进行新思想新观念的渗透以及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农村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在提升农村“普九”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上着力我们要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计生绿卡”制度,妥善解决残疾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继续实施农村特教学生免费就读工程,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读书绿色通道,发挥“义务教育受援中心”的职能和作用,对贫困学生实行免杂费、书本费和补寄宿生生活费,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确保教育公平。要进一步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按照“安全、够用、适用”的原则,将办学条件差、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村小逐步撤并整合,形成多个行政村一校或一乡一校的办学格局,将靠近县属中学的乡镇初中逐步合并到县属中学,通过调整布局、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和师资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和学校“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