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拜读一本讲商务印书馆历史的新书(2000年出版),其中讲民国成立,中华书局诞生后商务印书馆遇到对手后的窘境.说"商务印书馆方面的教科书因保留了清帝制时代的内容,在与中华书局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以至于1912年印刷的教科书大半积压,无法出售,公司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
中日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的书籍交流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但书籍传播并不等同于出版交流,我们要讨论中日两国出版交流的历史,就必须涉及到两国出版社在经营管理,选题战略,出版技术等方面相互借鉴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这次会议的主旨是研究近百年编辑出版史,也是研究中国出版业的近现代化问题.我认为这是有远见卓识的决策. 1999年南京编辑出版史研讨会前,我写了三万多字的<试论清末至民国前期的安徽出版业的历史地位>,后连载在<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3-7期上.本想结合这次会议再写写百年安徽出版史,但未能完成,这一方面是因为我承担了一项安徽省政府的文化工程,--<徽州文化大全>中的<徽州刻书>分册,抽不出工夫;另一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我去年发表的文章里大部分已讲过了.因此,我这次上报的论文题目是<徽州存世谱牒及其开发利用>,里面也讲到了一些有关的出版问题.  相似文献   

4.
赵航 《出版科学》2002,(1):32-34
"入世"是国家企盼成功的大事,从"黑发到白发",几乎是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如今,我国已进入了大门.  相似文献   

5.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8,(6):98-102
民国时期文化史著作的出版是出版史上一座丰碑,很多著作成为经典,多次再版,20世纪80年代后不断有各种类似文化史丛书问世.文化史著作从西方引入始于20世纪初,顺应了新史学发展潮流,能够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遂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著述体式推广开来.20年代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出现第一次文化热潮,是文化史著作的繁荣时期,代表性成果是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出版.抗战期间各大出版机构辗转内迁武汉、长沙、广州、重庆、桂林等地,在艰苦环境中仍有25部文化史著作问世,这些著述承担起存亡继绝的历史使命,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鼓舞斗志起到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斌 《现代出版》2002,(1):28-29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出版业进一步更新观念和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以及它的一系列规则的制定,是从世界各国人民长期合作的实践中总结出的文明成果.中国主动要求融入这一文明体系,无疑是迈向世界的巨大进步."入世"将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出版业亦是如此.但是,面向新世纪,中国出版业已经面对着沉重的压力与严峻的挑战;而加入世贸组织,更使它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概括起来,这种冲击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出版史学术网”(www.pubhistory.com)以“以史为鉴、服务出版”为宗旨,以弘扬学术、促进中国出版史研究为己任,以研究资料全、信息更新快、信息量大为特色。网站目前共设有以下栏目。  相似文献   

8.
古代罗马的“书籍”、“出版”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以铸 《出版史料》2003,(1):107-112
在古典古代,地中海世界的以纸草纸为主要材料的“出版”中心是按着雅典、亚力山大里亚和罗马的顺序转移的。罗马文明是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从“出版”业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角度来看也是如此。罗马人起初只能到雅典和亚力山大里亚去购求书籍,直到共和末期和帝国初期,罗马才开始建立自己的“出版”业并成了当时的一大  相似文献   

9.
出版史学是出版学的分支,也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关于出版发展过程的学问,它包括对于出版历史的记录、对于出版历史经验的总结及对出版历史规律的探讨.出版史研究的历史就像出版的历史一样久远,但是出版史论著的出现却仅有1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图书出版博弈说--用"博弈论"阐释图书出版的一种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人以"博弈"定义下围棋,今人以"博弈"比喻炒股票,本文尝试以"博弈"之说解释图书出版的若干现象,取其喻意也.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我比较认真地思考了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内在逻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闻出版工作的关系。对中国出版科研工作者来说,一个突出而又紧迫的问题是:出版科研工作如何体现和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2.
毛晋汲古阁的出版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炳震 《图书馆》2001,(2):72-75,78
本文探研了明末清初杰出的出版家毛晋汲古阁的出版规模,在40余年间刻书总字数约为八千万言以上,规模最盛时期,拥有编校、写样、刻印、装订等全部人员约近百人。  相似文献   

13.
民国是我国出版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丛书的出版兴旺发达,空前繁荣。本文分析了民国丛书的出版背景,对其出版概况和出版内容作了宏观描述,并着重从商业性方面分析了民国丛书出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成立后前17年的"新文艺下乡"运动中,出版界作出了特别的贡献,其在农村文艺读物出版发行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多,在世界出版史上是罕见的。这些读物不但提升了农村文艺的品质,重构了农村公共生活空间,而且将分散的乡土社会纳入统一的精神文化体系,建构了农村基层社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精神通道,培育了农民的阶级、政党和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对50年来台湾图书出版史的主要方面进行梳理,概括分析了出版成就及出版特色,并展望其在“大中华”出版环境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20年来,中国出版史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阎崇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清史专家,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的"清十二帝疑案"系列讲座,把遥远而沉重的历史讲述得生动自然,让人们在轻松收视中了解历史真相,创下了央视十频道收视率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9.
逝去的出版     
一、世俗的月份牌 19世纪末的上海,已是一座工商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大批洋货从这里上岸或生产,继而行销全国。起初,洋商自以为是,常常在货物中夹带一些宣传图片馈送顾客,而图片内容多是西洋名画、欧陆风光等,谁知这份美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犹如黄河、长江,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