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育》2007,(8X):22-23
4岁的橙橙因“很没创造力”而被父母带着咨询教育专家。才4岁,怎知道就没创造力了?原来橙橙只会背儿歌,不像同龄宝宝那样想象力丰富、会编故事。“老师也这么评价。”橙父母焦急地说。可4岁就被宣判没有创造力,未免太可怜了。不知父母是否鼓励过橙橙涂鸦。[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钟燕 《母婴世界》2010,(3):22-23
橙橙长大了,什么事情都很有规律,懂得也越来越多,就是还不知道要自己控制尿嘘嘘,经常一边低头看着一股小溪流下来,一边说:"尿尿"。有时一天下来,柜子里的裤子都跑到洗衣盆里去了,害得妈妈总是往家买裤子,生怕橙橙那天会尿得光了小屁屁。姥姥总是说:"橙橙什么都知道,就是不知道自己尿尿。"两个星期前的一天,姥姥说:"橙橙可好了,什么都知道。"橙橙听见,接了一句:"就是不知道尿尿。"  相似文献   

3.
橙巫婆哎呀呀哎呀呀,是谁在哼哼哼吵人啊?颜色村的巫婆一听这个声音,就知道是橙橙巫婆又牙疼了!她们赶快大嚼特嚼口香糖,把嚼好的口香糖塞在耳朵眼里。  相似文献   

4.
一位美国教师的4岁女儿被红橙橙的辣椒吸引住了,不料刚送进嘴里,就辣得又咳嗽又流泪。可她的母亲却无动于衷。一旁的中国女医生赶快让小女孩喝凉开水漱口。她的母亲却说:“不用去帮助她,让她自己对付。她会从小小的吃亏中吸取教训。总是帮她,反而会养成娇气。”东西方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我们的家教首先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现在的中  相似文献   

5.
(周五下午一点半,熊猫哥带着橙橙赶往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途中)熊猫哥:橙橙,考你个小常识。橙橙:好呀!熊猫哥:你知道我国的三大国粹吗?橙橙:这个也太简单了吧。誉满中外的国画、京剧和中国医学。熊猫哥:不错嘛,今天我们的活动就跟京剧有关,一会让你大开眼界。橙橙:听说是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的,真不赖!熊猫哥:那是当然,不知道你对京剧角色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6.
《少先队小干部》2013,(9):26-29
橙橙的话亲爱的队员们,还记得"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老师给大家讲的那堂有趣的太空物理课吗?橙橙知道大家对航天科学特别感兴趣,于是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信息跟大家分享;另外,橙橙在微博上看到很多烈日下劳动者的动人瞬间,也想与队员们一起交流、思考这些平凡人的伟大。接下来,就赶紧跟我一起坐上本期《橙橙说新闻》的快车,出发!  相似文献   

7.
向大师致敬     
《少先队小干部》2015,(4):24-25
小编在线:亲爱的队员们,春节过得可好啊?相信大家都还沉浸在过年的余韵之中。唯独有一点,灰蒙蒙的天色像"牛皮糖"一样甩之不出、挥之不去,在橙橙心底深"霾"。本期的橙橙说新闻,橙橙就跟大家聊聊能源与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江玲 《课外阅读》2012,(4):20-21
"如果你说谎,就会像那个哥哥一样被狼吃掉。"蒂娜刚学会说话的时候,曾在中国工作过的父母就经常给她讲《狼来了》的故事,他们教育蒂娜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蒂娜从小就对家里的那架卡拉克尔牌钢琴有着浓厚的兴趣,4岁前她总要坐在钢琴上吃饭。5岁的时候,父母给她在少年钢琴周末班报了名。因为有浓厚的兴趣,又加上练习十分刻苦,蒂娜12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都市女报》消息:七成孩子不知感恩反哺。近日,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选择一所小学做了一次调查,发现"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高达90%,而能为父母的付出感激和回报的仅有30%。调查中,多数孩子对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已经"见怪不怪"了,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中国青年报》:湖北大冶市年仅12岁的小学生黄某和同班4名同学私自到距学校200米的鱼塘内游泳。黄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已上岸的4名同学看到后,其中的一位哭着要喊救人,另一名同学制止说:"如果现在喊人,老师就会知道我们私自游泳。"结果黄沉入水底,溺水身亡。  相似文献   

10.
《父母必读》2008,(10):108-111
关于兴趣班的媒体版批注通常是——"非常没兴趣"、"非常辛苦"、"非常鸡肋"。兴趣班,真的会"吃"掉孩子的兴趣吗?媒体的评论并没有对父母的选择造成太大的影响。《父母必读》杂志日前完成的一项2416人参加的调查显示,70%以上的3~6岁孩子的父母都给孩子报过这样或那样的兴趣班,到孩子6岁后,参加过兴趣班的比例超过了80%。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而且是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也许不可以培养,但一定可以被扼杀,这就取决于我们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搜集了父母关于儿童创造力的各种疑问,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创造力研究专家施老师来一一解答。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吗?父母都很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创造力,这个答案显然是十分肯定的。但是在分析儿童创造力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什么是创造力这个核心问题,否则对于儿童创造力的表现,就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孩子会常把"我不高兴"挂在嘴边,其实这是培养孩子乐观能力的好时机!建议父母引导孩子对事情多作积极解释:如当孩子想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却被拒绝,以为别人不喜欢自己而闷闷不乐时,家长可以说:"小朋友不和你玩,也许是因为正好玩到一半,不方便加一个人进去。"同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每天发现三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心理学家张怡筠6岁前的教育就是打地基的工作。如果地基没打牢就匆忙盖房子,造出来的房子一定后患无穷,而且不能返工!  相似文献   

13.
每个女人一出生,就会有作为女性的资本,这其中某些资本可以影响女人一生的成败得失。1.出生到18岁,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是女人首要的资本。这世上,很多活得平凡又屡屡碰壁的女人抱怨自己没有一对好的父母,没有在童年时培养自己琴棋书画各项淑女技艺,致使自己"素质"没跟上、没上成一流大学,自然没能遇上一流男人……  相似文献   

14.
布局调整后的农村学校寄宿制小学越来越多,大到1112岁,小到5、6岁的儿童都相继离开了父母,寄宿求学,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生活。这样一来,就必然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没妈妈的孩子"。学校教师如何让这些"没妈妈的孩子"生活得更好,学习的更优秀,得到的母爱更多呢?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否则带出的连锁反应不但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辍学现象将会增加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用爱心教育来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很值得提倡,下面介绍给教育同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老年教育》2013,(1):39
关键词1:我早就说当父母说出"我早就说你能做好,只是你之前不用心"时,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好了没得到鼓励,而没做好的事情却一再被提起。总将孩子以前没做好的事拿出来做比较,有翻旧帐的意味,虽然肯定了其能力,却多少有点批评的味道。总之,和孩子说话  相似文献   

16.
与好书为友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一本好书,可以把人带到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人在那里尽情地享受。书,这位知己,我很小就已经认识了,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4岁那年,父母给我买了第一本书。那是一本故事书,里面的图片丰富多彩,图片下面有一段文字,是注了拼音的。那是我第一次与书见面,我只被书中那些图片所吸引,根本没注意到书中那些精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爱心便条     
6岁的生日蜡烛还没点燃,家住美国怀俄明州的小女孩艾琳娜·德塞里奇就被诊断出患上脑癌。父母不敢告诉她真相,骗她说只是一般的小毛病。背地里,艾琳娜的父母捏着医生写下的还有135天生命的"死亡判决书",恸哭不已。  相似文献   

18.
吹牛     
丁丁爱说大话,什么"我爸开的是劳斯莱斯"、"我的房间比足球场还要大"之类的,他经常挂在嘴边。为此,他没少被同学嘲笑,被老师和父母批评。可是,他的这个毛病就是改不了。实在没办法,丁丁的妈妈只好冒着让丁丁变笨的危险,来到"丁医生大话治疗中心"求医。"睡吧,孩子!"治疗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在暑假里,每一天都可以听到父母的唠叨。不是唠叨这儿就是唠叨那儿,烦都快把人烦死了。有时父母再唠叨多几下,我们就会厌烦地顶撞他们。可是我们却没有想过,父母唠叨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关怀与爱,我们的顶撞让父母的心都碎了。不是父母被你顶撞得无话可说,而是他们再也没心情说了。  相似文献   

20.
谨慎教子     
我经常看到有父母从幼儿园接回又被欺负了的孩子,不平地说:“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他”;可是我没见过一个大人对十几岁的孩子这样说。小孩子打架不过是三拳两脚,小青年打架就可能导致法律的制裁,父母都清楚这两者的后果。可是,父母是不是都清楚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