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刚开始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数的个案告诉我们:品尝失败滋味并不能促使他们走向成功,反而使他们逐渐丧失习作的信心。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习作,能唤起孩子积极的成就动机,能促进学生走向习作的成功之路,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写作态度。所以,对于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来说,我们更主张“成功是成功之母”,应帮助学生尽早品尝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乐于表达,树立习作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说明文在小学阶段也称常识性课文。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特征,说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说明文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题材十分广泛:有天文知识,如《太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课);地理知识,如《石头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建筑知识,如《赵州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9课);植物知识,如《花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3课);  相似文献   

3.
小学课改把地理纳入到了德育课程中,12册教材中有25课涉及到了地理知识,其内容涵盖了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小学阶段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的发展,因而,品德课程中的地理知识应变为生活中的地理、有生命活力的地理。但面对那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地理课,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3:如图1,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已知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  相似文献   

5.
黄元虎 《中国德育》2008,(11):46-48
一节课引出的教学问题 王老师要上一节品德与生活公开课《别把花草弄疼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本课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花木种植的情况,了解花草树木对人类生存的作用,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学会种植花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花草的养护。  相似文献   

6.
在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我在执教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国的行政区》时,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必然应该从小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但历史对现代孩子来说,遥远又陌生,缺乏"生活味"。教师该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寻求隐藏在历史知识中的道德价值,将丰富的历史内容作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的桥梁,从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笔者把历史类题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作为学生对话历史的"活性因子",让学生在参与历史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包含了相当比例的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要求。尽管经过十余年的实验,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已为广大教师熟知,但是广大教师仍然普遍反映,历史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很难上。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学生难感知、难共鸣、难认同。如何突破这些难点?笔者试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勿忘国耻”单元中《罪恶的战...  相似文献   

9.
三年级古诗词教学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依据其认知水平,结合年段目标,深入浅出,融情于境。采用活化朗读,读出诗情画意;关注字词,学习解词方法;想象画面,领悟诗文大意;课外延伸,促进积累运用等教学策略,使古诗词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长久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理题材的课文是品德课教学中的“硬馍”,很少有人会喜欢去啃这块“干巴巴的馍”。可这次优质课的内容(《品德与社会》三下《世界真奇妙》)偏偏就是这么一块“馍”。在九次试教之后,在不断地磨课中,笔者梳理出了品德课中“地理题材”教学的三个共性问题——情感目标、价值倾向和有效性,分别作出聚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更新,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研讨。  相似文献   

11.
在各个版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类题材占了不少比重。要实现对品德课中历史题材的有效教学,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刘淳玉 《文教资料》2014,(25):159-160
教后记是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写好教学后记,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有重要作用。作者结合思品教育教学实施,举例说明思品教后记的三个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学子》2012,(11):32-3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能力目标"中新增了在"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复杂性"的基础上,学会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要实现教学有效,就必须立足学生生活,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所遇问题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在课堂...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广和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和体验,从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呢?  相似文献   

15.
作业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并明确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要求我们“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建议“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想像作文的训练。想像作文更能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表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文本解读的角度与教学思考 《丑小鸭》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种不同体裁的课文,《丑小鸭》这篇课文是根据丹麦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改编的。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同时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太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中一篇经典的科学小品文,文中介绍太阳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地球的关系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学习本课时可以重点体会文中说明事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南京师范大学的高德胜博士认为,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安排历史题材教学内容具有独特的意义:没有历史,学生的爱国情感是空壳,也就没有了爱国的内涵,成了没有血肉、没有灵魂的知识符号。由此可见,历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内容是以"散点"式"跳跃"地呈现在相关学习主题中的,存在"有混编、断联系,有事件、缺背景,有历史、少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