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藤野先生》一文,以前曾教过多遍,但每当上完这一课,心情总是不能平衡,觉得自己在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转变、文章的语言特点上,都没能讲透,不够到位,有一种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先生的感觉。为此,在再教此文时,我给学生拟了这样一个阅读提纲:1、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4、本文语言的主要特色是什么?对这份提纲的第三题的设计,我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因为以前每教此文时,都离不开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而关于此文的主题,学生的观点也与教参的分析基本一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文…  相似文献   

2.
办公室里,常有老师抱怨:这文章这么短,这么浅,学生自己都能读懂,有什么好教的呢?从老师的抱怨中,我们能窥见“浅文”的一些特点:一是文字浅显,篇幅短小,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没有文字上的障碍;二是主题思想单一,作者的思想情感容易把握。此类课文,很容易为老师和学生所忽略。笔者以为,浅文可以深教,也有深教的必要。浅文该如何深教?  相似文献   

3.
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教了不下十遍,写下的教学后记,也不下十几篇。有时以为执行教学的目的基本达到,因为先生的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十分清晰,口语化行文,通俗易懂,教与学都没有什么困难。但心里还是不踏实。原因是许多学生多次问及什么是“铜器作”?“掐丝”后的毛坯到底是什么模样?等等。这使我感觉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这些地方也确实不容易讲清楚,总不能悬而不决吧?  相似文献   

4.
李敏  黄亢美 《广西教育》2006,(7A):49-51
第一课时 (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师: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作者在这篇短文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它都写人物的对话,事情在对话中进行,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可见,写好对话是相当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呢?  相似文献   

5.
磨课历程 一、备课——千呼万唤始出来《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我首先在网上浏览了很多相关资料,体会了第六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温儒敏教授、崔峦理事长的报告精神……然后围绕“文包诗体裁的文章什么是主要的?是文还是诗?这类文章,应该怎么教?教文还是教诗?它们的联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在教学一线亲身上过无数次课,也听别人上过无数次课,总有一个想法在脑海里盘旋,一篇阅读课文,读到什么程度,就算到位?教到什么范围,就算到,边?语文阅读教学到底有没有轨迹可循,有没有评定阅读教学的客观标准?1988年,撰写《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作者朱绍禹先生指出:“为使学生的读文能力达到更高水平,语文教师需要了解阅读水平可以分几级,在什么情况下达到哪一级才算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这是个衡量阅读能力的标准问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以后的发展关系极大。”基于此,朱先生在其著作中首创性地将阅读水平分为复述性、解释性、评价性、创造性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7.
语文导入新课的方。多种多样,如何激发学:对学习新课的兴趣,是有教学艺术可言的。下例举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以飨读者。一、温故引新录有些课文出自同一作者,可以采用温故引新法导入新课。例如;上(社戏)一课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哪篇文章?(答《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选自哪本书(散文,(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儿时,在百草园玩耍充满乐趣,进三味书屋读书枯燥乏味)今天所学的(社戏》一文,也是写作者少年时代有趣的经历。=、寻找答案法…  相似文献   

8.
朱忠骁 《甘肃教育》2013,(19):75-75
一、开门见山。从文章的题目中质疑提问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文章的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以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如学习《伤仲永》一文,学生主动质疑:文章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因何而伤?”伤之余告诉我们什么?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学生就会自然深刻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及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要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阅读教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怎样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阅读教学呢? 一、揭示文章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文章思路从文章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它存在于文题和行文之中。在学生学会生字新词之后,教者要根据文章思路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路,采用恰当的教路,给学生铺搭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并引导学生弄明白文章是记叙什么的,是通过哪些材料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或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全文的,从而揭示文章思路。如《手》(六年制九册19课)一文的教学,教者出示几个问题,以提供文章思路的线索:①文章是记叙什么的?②通过哪些材料记叙的?③这些材料与文题有何关系?学生通过读思、讨论,弄明白了文章是记叙白云冈公社大磨岭大队教练组组长陈秉正的;是通过他农业劳动技术全面、高超,教练农活  相似文献   

10.
郑君威先生在讲话中提到,一节好课教师至少明确三个方面:一,教的是什么?二,怎么去教?三,还能留给学生什么?这三方面无论哪一点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郑先生的话虽然简明、朴实,但其中却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一篇课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十六法入手:一、审题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指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之后,教师最好不要把着眼点放在分析介绍作者怎样构思这篇文章上,可先让学生猜猜作者会怎样写、写什么。由于在猜的过程中渗透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因此,能在学生探索和猜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可让学生读课题猜测文章写什么,怎么写“飞”,怎么写“夺”,结果怎样等等。推测猜想后,可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猜想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之处,教师要特别重视和鼓励…  相似文献   

12.
一、从课文标题中捕捉有许多课文,作者在标题上就把文章中心揭示出来了。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捕捉文章中心。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标题中你知道课文写什么?(小兴安岭)2.写小兴安岭怎么样?(美丽)学生明白了课文...  相似文献   

13.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长期以来学生面临的两大难题,也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的两大课题。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教读《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她板书课题后就问学生:“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你们反对什么?”学生回答:“我反对家长独裁;我反对题海战术;我反对老师罚同学抄作业;……”又问:“你们为什么要反对这些?”学生被难住了,于是转入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高兴利 《山东教育》2011,(12):20-21
前不久,我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这样的语文标准答案很荒谬》的文章。文中谈到有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文章时,问学生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什么。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为什么是这一句?因为这是标准答案。也许你有不同看法,但对不起,你别的回答都错了。看到这里,  相似文献   

15.
常听见有人评课说某人的这节课很有语文味。语文是什么味道的呢?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说语文味就是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得到很好提高的课堂渗透出来的气氛。语文教师应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简简单单教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怎样衡量一节课是否有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6.
阅读课上教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教给学生本篇课文的作者介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色,云云。  相似文献   

17.
改变学生厌学的生物学教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下述四方面探讨生物学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现状。一、欲擒放纵给“自由”当今社会成人再学习的势头方兴未艾,但中小学生的厌学风气却十分盛行。究其原因,成年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中小学生的学习则无选择的余地,学什么?何时学?谁来教?何时学?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教学中,我注重在“学什么、何时学、谁来教、何时学”上作文章。如,初一新生拿到(生物)新教材,我与学生商量,是按教材顺序由开篇学到结束,还是先学大家急于想知道的知识?在如何学的方面,我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使用学生乐意接…  相似文献   

18.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的社会生活内容加上他的写作目的(意图)。老师教学,只要认真地抓住这个认识去教,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概括中心思想的规律。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我就问学生,这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又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样几经反复,学生就悟出了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中心内容 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这是否可称  相似文献   

19.
一、给学生导学习方向如《死海不死》,我给学生的学习方向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②它为什么叫死海?③为什么说是死海而它又不死?④若干年后,死海为什么还是会死掉。⑤死海这一系列复杂的自然现象,作者是借助了那些说明方法向读者说明白的?至于答案,由学生沿着这些方向去寻找,去发现。教师适当点拨即可。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习方法。”他强调老师不宜拿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指导学生了解找出这种方法的程序,触类旁通,自行找出这种方法,并再用这种经验去寻找别的方法,解…  相似文献   

20.
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是为语文。当前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浪潮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就是在实施课堂改革,就是在教语文。但是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这样阐述:"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写话。"全国知名教师贾志敏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另一知名教师薛法根先生则主张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