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女性学课程建设应实现核心课程与其他学科交叉综合,推动女性学课程向多层次、开放式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女性学课程的多元性推衍:女性学课程的本土文化性推衍、女性学课程的特定职业性推衍、女性学课程的人文审美性推衍及女性学课程的社会实践性推衍.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女性学课程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的思想、观念、理论传播给大学生的“行动”。它已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性别意识、传播男女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在论述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女性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对大学生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女性学课程建设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推广社会性别意识的重要阵地,其中课程建设是重要的手段。我国女性学课程建设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开设女性学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但女性学课程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女性学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偏激,女性学课程的“边缘”地位等。女性学课程建设需要更加理性的态度,以保证女性学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女性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相关高校开设了女性学专业或者女性学系.2012年湖南女子学院女性学专业成立,女性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既是当前我校女性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改革的重要任务,必须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地位,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识修养、综合素质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开设女性学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女性学课程已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性别意识、传播男女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在论述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课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女性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其对大学生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6.
“女性与学”是一门为高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它兼有普及教育与学业教育的双重职责,主张用女性的视角看学,具有学科的边缘性与交互性。它通过对本的解读体现出服务女性成长的宗旨。课程的讲授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论,本阅读,女性写作等。在高校开设此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西方女性主义传入中国,女性学课程被陆续推上我国高校讲台。女性学课程自开设以来,课程名称和内涵由以女性研究为主渐变成女性研究、性别研究并存,反映了女性学研究立场和视角正在发生变化。高校最初开设的女性学课程基本上属于各学科中的女性分支学科,这个阶段开课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向传统学科中的性别歧视宣战,以改变男女学生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定型。90年代后期,学术界中使用“社会性别”来替代“女性”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十分明确的女性学课程被冠以社会性别、性别诸类标签。“社会性别”是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对社…  相似文献   

8.
皮进 《考试周刊》2013,(51):161-162
在普通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和造就高质量、高素质的女性人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女大学生是同龄人中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素养的群体,将女性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女大学生的培养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为例,结合此院女性学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在高校设置的定位进行尝试性探讨,分析其对培养女大学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课程及其教学的五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中国高校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教学有了较快发展。2006年,教育部将“女性学”列入了新设的本科专业,可认为与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有关的高校课程及其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已纳入了学科主流、或进入了主流教育视域。目前,对这一学科及其教学尚未有系统评估,各高校对学科发展和教学也还处于探索之中,在此特提出五点看法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上海政法学院女性课程为样本,对女性学课程建设进行解读,其中包括课程体系与内容的发展脉络、师资队伍建设、知识传授与价值认同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中国大陆高校女性学课程设置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以下特征:课程名称、内涵由女性研究为主转变为女性研究、性别研究共存;课程设置的层次普遍趋低;课程内容逐渐偏向非学科化。这些变化为女性学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一变化进行辩证考察和深入探讨.既可为女性学学科化建设提供更多科学参照,也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女性自身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张芳 《教育探索》2008,(11):38-39
女性学是从人类的性别差异出发,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性别特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其特点,一是突出性别平等,二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三是其内容的多样化。其意义和作用,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帮助女性发现自己的历史;二是向男女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别观念和知识,以改变刻板的性别观念和偏见;三是以性别平等的视角审视女性发展的现状,唤醒女性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开设女性学课程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提高女性学课程教师的素质,改进其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网络教学建设内涵的理解,结合畜产品加工学的课程特色,探讨了畜产品加工学网络教学建设的思路与内容。包括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高校畜产品加工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校美育课程作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专业素质、人文涵养以及道德水平的重要路径,由美学课程、艺术课程构成。但在高校美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单一、内容单一、方式单一、评价单一等问题,需要通过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评价等路径来提高高校美育课程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创业活动具备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在高校中进行创业教育、开设创业课程也成为必然。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创业学"已经在国内外一些高校中开设。结合创业活动的要求,"创业学"需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出发,本文讨论了"创业学"的内容和可采取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女性学课程设置是一种素质教育和女性人才培养策略。高职院校女性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女生教育为基点,以社会性别意识培养为平台,循序渐进,注入女性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提升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女生们学会用性别视角观察、发表意见和采取行动。女性学课程建设对女生发展、社会性别观念、高职教育改革、男女和谐发展均有促进和改变之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女性学学科建设问题自1980年代中后期提出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许多高校不仅成立了妇女研究机构,而且开设了相关的教学课程,有些高校还招收了硕士研究生,这一切都为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女性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认真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剖析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理念问题的基础上,从现象学、文化学和课程学等研究视角对其理论依据进行深层分析和阐释,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实践改革的理论启示意义。研究认为:生活世界理论要求高校体育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身体运动感知和领悟,用内心体验和感悟体育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需要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来重新设计;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启示高校体育课程理念的文化价值重建应倡导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真实对话,需要加大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课时比例,适当调整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整体课程理论要求高校体育课程理念应注重学生精神世界和生活意义,需要高校体育课程选择体育安全常识、生存技能训练等安全教育内容进入高校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的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均得到了全面复兴和发展。本文立足于高校地理学科教学中"重要素,轻体系"、"重识记,轻创新"、"重内容,轻方法"的现象,构建了大学本科人文地理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和人文地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并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弦乐室内乐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培养学生组织、配合的团队精神和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融弦乐演奏、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音乐史、和声学、曲式学为一体的课程,它同时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传承作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目前弦乐室内乐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内容,文章对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改革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