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希腊时期幸福观的基本框架是理性主义幸福观和感性主义幸福观。沿承不同的哲学基础,现代心理学幸福感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主观幸福感(SWB)与心理幸福感(PWB)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主观幸福感把快乐定义为幸福,侧重个人的主观体验;心理幸福感把幸福理解为人潜能的实现,从人本质和人发展的角度诠释幸福,使人们对幸福感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相似文献   

2.
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简称PWB)把幸福感理解为人的潜能实现,从人的发展角度诠释幸福,接近现代心理健康概念。幸福是客观的,是不以自己主观意志转移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教育:呼唤教师职业幸福 幸福感在英语中有Happiness,Well-being,Psy—chological Well—being等,有快乐、幸福、心理健康等含义。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合成词subjective Well—being(SWB),这个词直译就是主观好的存在,是指健康、快乐的状态,是一种生存状态,表示幸福的主观感受,也称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幸福的个人的主观体验,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一、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内涵 从哲学传统看,"幸福"的概念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类型:快乐论与实现论。快乐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即把欲望的满足作为幸福;实现论认为幸福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发挥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由此产生两种幸福感,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教育本身就是为了人的幸福而存在,教师是幸福的职业。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不仅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保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愿望,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幸福感有快乐、幸福、心理健康等含义。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合成词Subjective Well—being(SWB),这个词直译就是主观好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前提和归宿。幸福感是美好体验、人生价值与社会和谐的综合,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的统一。影响教师幸福感的主要有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职业因素等。培养胜任力,从胜任感中感悟幸福;增强效能感,从效能感中品味幸福;培养反思力,从自我超越中体验幸福;加强研究力,在自我成长中提升幸福;这些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量表法以146名高中生为被试研究了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内控个体比外控个体体验的幸福存在显著差异,而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回归系数显著。结论:(1)相关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2)内控的个体比外控的个体体验更多的幸福,而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3)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主观幸福感的效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且社会支持的作用要更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168名城市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城市教师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与幸福行为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偏低;(2)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差异;(3)教师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幸福行为表现存在显著相关,人格特质因子能部分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受和幸福行为表现;(4)教师幸福行为表现能部分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根据研究结果,城市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应注重教师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及关注教师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18 049名14~35岁人群为调查样本,分析自我增强价值观对主观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但这一关系受自我增强价值观的负向调节:在高主观社会阶层群体中,持有高自我增强价值观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体验到更少的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以及更多的消极情绪;该调节作用的中介因素是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研究结果表明,高社会阶层幸福感更高,但是如果个体自我增强价值观过强,可能使其忽视内在心理需要的满足,最终导致即使在内卷中“胜出”也并不幸福。鉴于价值观之间的竞争关系,要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抑制过于重视功利化的自我增强价值观,缓解内卷,提升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一、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内涵 从哲学传统看,"幸福"的概念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类型:快乐论与实现论.快乐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即把欲望的满足作为幸福;实现论认为幸福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发挥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由此产生两种幸福感,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采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量表(以下简称GWB量表)和自编幸福感问卷,对贵州师范大学1000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当前的生活水平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大学生的幸福能力的培养提出参考性意见和一定程度可操作性意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贵州师范大学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较好,文科生比理科生幸福感高,女生比男生幸福感高,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又比其他专业的总体平均得分高。  相似文献   

12.
跨越与发展——主观幸福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人文知识的核心命题,心理学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幸福。主观幸福感研究始自上世纪60年代,研究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部机制,从哲学思辨转移到科学实证,从理论研究转移到社会应用,从学术研究转移到幸福感提升,激发当代“幸福革命”。早期重点是调查幸福感,主要是沿着入口统计维度进行实证调查,侧重比较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差异;中期重点是解释幸福感,理解幸福感形式的内部机制,主要有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两种理论框架;近期重点是侧量幸福感,更加重视幸福感理论与测量的互动,建构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三种测量模式;现代的重点则是应用幸福感,融入社会发展体系,成为重要的社会指标,具有诊断、调整、互补、发展功能;未来的核心是提升幸福感,力图把幸福感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充满温暖的幸福体验,实现人类幸福的最大化,创造幸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人际容纳和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容纳他人量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廉问卷对456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中三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惑、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和心理健康程度最高,一年级次之,二年级最低。(2):主观幸福疼、心理健康、容纳他人在家庭气氛、学业成绩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人际容纳和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3)心理健康、积极情感、被他人容纳、人际和焦虑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心理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到测量——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幸福感是研究人类良好存在的实证科学.幸福感理论模型是幸福感测量工具的基础与归宿,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主流范式,侧重于快乐的体验层面,包括生活满意、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三个经典测量指标,另外两种幸福感研究思路,一是Ryff等提出的心理幸福感理论模型以及据此建构的多维心理幸福感问卷,其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层面,包括自我接受、环境掌控、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生活目的、个人成长以及自主性六个维度;另外一种思路是Keyes的社会幸福感理论模型以及测量工具,包括社会认同、社会实现、社会贡献、社会和谐、社会整合5个维度,其更加关注个人在社会领域面临的种种挑战.在幸福感40年发展历程中,幸福感理论模型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情绪幸福感与认知幸福感的融合,形成主观幸福感理论模型;第二次是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融合,形成积极心理测量模型;第三次则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三者的融合,形成现代积极心理健康模型.因此,幸福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应当从多个侧面入手,更加全面揭示幸福的内涵与实质,把幸福感心理学理论模型与心理计量模型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导向与数据导向的统一,切实保证测量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幸福感的研究一开始就具有两种倾向:以快乐论为哲学基础的主观幸福感和以实现论为哲学基础的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过去一段时间幸福感测量的主流理论,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的出现和发展动摇了主观幸福感的垄断地位,使得当前幸福感的研究由侧重主观体验和感受向追求自我实现以及社会存在价值对人存在价值的意义转变.幸福感研究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题,幸福感研究的上述趋势促进了积极心理学从关注情感体验的幸福观向关注人生丰盈蓬勃发展的幸福观转变.  相似文献   

16.
幸福感有三种研究范式: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幸福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三次重大变革:情绪幸福感与认知幸福感的融合、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融合、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的融合。目前幸福感研究发展到第三个阶段,未来应着重推进幸福感整合模型研究、本土化研究及幸福感干预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城市老年居民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的研究目的是要了解城市老年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1名哈尔滨市区老人进行施测。试图了解城市老年社会支持基本情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并且性别、婚姻状况不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主观支持度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且现阶段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受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负面生活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转型与建构:西方幸福感测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幸福感测量研究从快乐论与实现论两种哲学思路出发,分别形成了情绪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等理论模型与测量体系,实现了测量指标从主观到客观、从快乐到意义、从个人到社会、从分立到整合的几次重要转型,勾画了幸福感测量发展的完整风貌.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省469名高中生进行调查,采用青少年宽恕心理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分析、探讨了高中生宽恕心理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生宽恕心理与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现状良好,但在各纬度上均表现出不平衡性;(2)高中生宽恕自己和主观幸福感各纬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宽恕他人与主观幸福感各纬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3)高中生友谊和自由对宽恕自己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幸福是个体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幸福这一主观体验的产生,只有建立在创造性劳动基础之上。一旦劳动具有了创造的性质,个体就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使自身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以说,创造性劳动是个体幸福感真正的来源。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幸福的职业,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快乐和幸福。幸福包含享受和创造两个层面,通常来说,创造是享受的前提,享受是创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