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酒该谁喝     
《醉翁亭记》的“射者中”课本注释为“射的射中了靶子。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关于“射”,有人说是用箭投向壶中,也有人说是比赛射箭。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课本只注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中,弈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众宾欢也。”人教版新初中《语》第五册对“射中”作了这样的注释:“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见133页)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此句译为“投壶的投中了”。(见150页)我认为注释、译均不妥,注释没有解释“射”的含义,而译误把“射覆”与“投壶”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第五册《醉翁亭记》中对“射者中一的解释是:“射的射中了靶子。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按规定的杯数喝酒.”这个注释是较简单的,“射”到底是种什么游戏,怎么玩法,课本没有注明。有关图书资料对“射者中”的注释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指投壶,一是认为指“九射梅”的  相似文献   

4.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小说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制造了一个人形怪物,怪物在学习人类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被语言同化,它希望得到人的身份,改变自己的“怪物”身份。但怪物的努力并不能改变它被指定的身份和命运。怪物最终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成为与人类为敌的“怪物”。怪物的身体和它的罪行都是人类的创造物。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第五册《醉翁亭记》中对“射者中”的解释是:“射的射中了靶子,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按规定的杯数喝酒。”这个注释是较简单的。“射”到底是种什么游戏,怎么玩法,都没有注明。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其它选本的注释。《中国历代文选》(朱东润主编)的注释是:射者中(读去声),古代饮宴时一种投壶的娱乐,以矢投壶中,投中者胜,酌酒给负者饮。见《礼记·投壶》。陆德明《音义》引郑玄注云:“投壶者,主人与客宴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又作者《九射格》文:“九射之格,其物九,为一大侯,而寓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射者中,弈者胜”,课文对“射者中”的注解是:“射的射中了目标。这是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这里“射”究竟指的是什么游戏呢?很多师生望文生义,认为是射箭靶之类的活动。但是,只要稍加考虑便会想到:太守和宾客们游玩了一天,虽兴致高也难免疲累,于是酿酒制菜,团团围坐,间以轻松的游戏助兴;因此,不会是再进行活动量大的射箭之类的运动。事实上,“射”亦叫“射覆”,是我国古代伴随易经占卜而形成的一种游戏。“射”指“猜度”,“覆”指遮蔽之物。即预先将物件隐藏起来,让人…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阅读了《偷影子的人》,此书讲述的就是一个男孩从年少时的懵懂到长大后的顿悟,最后找到最初的梦的一段历程。其间,有他和朋友们之间的友情羁绊,也有对爱情看法的逐步成熟和蜕变,书中的“偷影子”类似于读心术,只不过每个人的影子都有独立的一面,它们既能透露主人的遭遇与隐私,也能对主人的一切发表意见,并且可以表达自己的态度。但凡男孩的影子跟别人的影子相重叠时,就可以跟别人的影子交流,所以即使那些被隐藏的东西,通过影子重叠就可以直接获取真实的信息。“偷影子”不等同于窥探隐私,而是通过影子了解其背后的真实想法。“偷影子”可以说是特异功能了,由此,笔者想到如果作为美术教师的自己也能够学会“偷学生的影子”一定能为学生为自己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8.
李蔚 《山东教育》2008,(5):48-49
李蔚:“年”在我的心目中是热闹、快乐、温馨,甚至多少有些疯狂的。可它在传统故事里却是个吃人的坏蛋怪物。说实在的,我内心里一直很抗拒这个故事,因为它跟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差距太大了。直到看了《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年“是寒冬里的孤独感慢慢聚积而成的一个怪物。”这第一页的第一句话就点开了我这类人的心结。  相似文献   

9.
“泽宫”是《诗经》《周礼》《礼记》《仪礼》等先秦儒家典籍及其后世注释文献中的一种特有建筑,它被后世学者描述为周代习射择士的场所,同时也被认为是周代的一种中央官学,有些学者则将其等同于辟雍。唐代以来,人们大多采用文学用典的修辞手法,用“泽宫”代指中央或地方各类学校,或用其代指为当时的贡院。  相似文献   

10.
《段太尉逸事状》“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中的“都虞候”,有的版本印作“都虞侯”。按:“侯”古时写作(厂矢)。从古字形看,它是由“厂“和“矢”组成的,其义与射箭有关。《小尔雅广器》曰:“射有张布谓之侯”。由于古时以射选贤,射中者获封爵,因而称之为诸侯。这里的“侯”字义已从“箭靶”引中为一种爵  相似文献   

11.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新课文,编者将它放在第五单元“想象和联想”主题中。我以为,如果将文章的解读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就相对削弱了语文教学文本的丰富性,因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话作品。我国著名的童话诗人金波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盲孩子在他的影子的帮助下寻找到光明的故事,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帮助,启发我们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盲孩子和影子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帮助他人最终也会获得幸福。因此我确定了“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③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影子,我认为影子就是“隐形人”,但要在阳光下、灯光下才会出现。《影子》是一首童诗,也可当成儿歌看待。《影子》的内容很简单,文字也很浅白,又很押韵,但它的押韵,不是我刻意安排的,应该说是语言的自然流露。这首诗,收录在我的第二本童诗集《妹妹的红雨鞋》里  相似文献   

13.
影子     
影子 ,每个人都有。它黑乎乎的 ,一点儿也不好看。美国一部科幻片中 ,有个叫斯洛蒂的魔鬼 ,专门偷人的影子。原因是影子是每个人的青春 ,得到了它斯洛蒂就会永远年轻。所以斯洛蒂在鬼世活了 150年仍保持 2 3岁的模样。显然 ,这是个传说 ,但影子的确是青春 (太阳 )的象征。每天 ,当太阳将它金色而美丽的光芒撒向大地时 ,影子也就出现了。所以也有人说 ,影子是太阳神阿波罗的使者。他能告诉阿波罗每个人的行踪 ,告诉他人们是否对他忠诚。这又是一个传说———世上是没有太阳神的 ,而影子又的确有那么一种本事 :他是人的写照 ,是人类灵魂的前言…  相似文献   

14.
《复印报刊资料》真是个怪物。一方面,它得到了学术界、情报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学者以自己的文章能被复印而感荣幸,刊物以文章是否复印、转载作为奖励或评价优劣的标准,全国的图书情报单位把它作为首要的定购期刊,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获得了国内情报信息刊物的最高奖。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对它不屑一顾,其中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它就是个‘资料’嘛!”意思是说它没有多高的学术价值。如此,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肯定它的,把它列入全国权威期刊,说它没有学术价值的,连省级刊物也算不上,只是个“资料”。笔者对《复印报刊资…  相似文献   

15.
狼和影子     
太阳渐渐落下,狼独自走在路上。突然它惊奇地发现了自己脚下那巨大的影子。哇!我都不知道我这么大!这可让狼高兴坏了。随着太阳的下落,它的影子越来越长,以至于看上去就像个大怪物。  相似文献   

16.
一、说影子1.自由说说影子。如 :有太阳的地方就会有影子 ;影子会变长变短 ;影子会跟着人走……2.看图说影子。出示课件 :你们看 ,太阳出来 ,小明的影子也就出来了。(1)看图认识生字“前、后”(“前、后”两字分别在小明的前后出现 ,以便学生理解方位)。拼一拼 ,读一读 ,想个办法记一记。(2)用上“前、后”说说影子和太阳的关系。(3)在小明的左右出现“左、右”两字 ,用上“左、右”说说影子和太阳的关系。3.同学们说得真好 ,老师也想来说说影子 ,请你仔细听听 ,老师哪里说得好。(师背诵课文《影子》)二、读《影子》1.…  相似文献   

17.
《论语·八佾篇》中的"主皮"指的是乡射礼"五物"中的"中质",即能射中箭靶,在乡射之礼中属于第二次射。"射穿箭靶"是指军礼中的"主皮",即"贯革",它是一种尚武尚力之举。将"射不主皮"译为"射礼不以射中箭靶为重"更为接近乡射之礼中借"射"来行礼乐以体现礼乐精神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影子怪物     
活动意图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影子很感兴趣,在操场上玩起了踩影子、打手影的游戏。我们抓住这一时机。设计了音乐游戏“影子怪物”。活动中,我们自编了故事“大黄狗找食”,将该故事用于音乐欣赏时的辅助材料,且在故事情节中渗透了关于“影子”的科学小常识。这既有利于帮助幼儿深入理解音乐,感知故事情节,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又丰富了幼儿的科学常识,同时也使音乐活动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9.
<正> A 一个怪物,一个文坛怪物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蠢蠢而动。它对文学因有程式的每一次冲击,对文学的僵硬秩序的每一次破坏,对审美规范的每一次超越,都激起某些文学批评者的惊骇和愤慨:这样的文坛谬种怎么能在当代中国流传呢?于是批评者拉起古老的西班牙故事中那位勇士迎战妖怪的架式向它发起猛烈的冲击,随后就发现这怪物原不过是架古旧的“风车”——从洋人那里捡来的“破烂货”!如此而已。那些后来被称为“顽童”的小伙子,先前忙不迭地为这个珍稀动物披红挂绿,后来也一改初衷,与原来惊惧怪物的人同声共  相似文献   

20.
小王、小李、小张三个人练习射击。他们都射了三枪,中靶的环数从高到低是:10、9、8、5、4、3、2、2、2环,而且这三个人射中的总环数同样多。已知他们在射第一枪时,小王射中8环,小李射中2环,小张射中3环。那么,这唯一的一枪10环是谁射中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