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诗话是中国古代学理论的宝库。南宋诗话具有创作的针对性、理论的探索性和体例的系统性特征。它阐述了许多重要的诗歌理论,本对这些诗歌理论进行了概括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陈廷敬不仅是康熙的重臣,而且是杰出的诗人.本文通过清人诗话对陈廷敬诗歌的筛选、保存和传播,以了解诗人陈廷敬的当代认知,从而试图对他的诗歌作出恰当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印度梵语诗学属于西方诗学体系,是印度佛教化的产物,随着佛教化传入中国,印度梵语诗学对中国人的学观念及其学理论批评特别是中国诗话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研究印度梵语诗学而卓然名家,当今之中国惟有季羡林,金克木,黄宝生等,而全面研究印度梵语诗学之深刻影响中国学理论批评,至今尚未见之,此将印度梵语诗学纳入比较诗学的研究领域,论述印度梵语诗学及其佛教化对中国诗话及其诗学批评的密切关系与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治学类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所独有的类型。虽说它是借助诗的形式谈治学之道,但由于诗人采用了形象的语言,有韵味的诗句,又用设比联类等手法去表达抽象的道理,因而仍有其可读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评陈衍《石遗室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近代诗歌批评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对“同光体”诗歌的揭橥,同时收录和评论了咸、同以来大量诗家的作品。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诗话独特的诗论形式,又对其有所突破,它的特点是更富理性精神和朴学精神,更富集大成之功和地域色彩。不仅对近、现代旧体诗坛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思考中国近、现代诗歌乃至文学理论中的诸多问题都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话默翁     
陈少默是胸怀通达人生澄明之境的大智慧而潇洒地行走于喧嚣浮世中的士林迭人,是一位通过美的创造为自己在俗世中构筑起一方诗意栖所的诗人艺术家。进入人生暮年之后的陈少默,没有经历出世与入世、红尘与彼岸之间的徘徊与犹疑,而是在在都市的喧嚣中选择了诗意的栖居。这种基于诗人的本性而作出的人生选择,使陈少默实现了精神的自救与灵魂的归根。  相似文献   

7.
所谓诗歌欣赏,就是读者对诗歌作品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诗歌欣赏的本质是读者通过对诗歌作品的阅读,丰富感情世界,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有其独特性,欣赏诗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梦苕庵诗话》是当代国学名家钱仲联先生的著作。该书系统论述清代尤其是近代(晚清)著名诗人与诗作,介绍和考订大量有诗史价值的杰构,体现了钱先生的诗学审美标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清诗以及钱先生诗学理论的必读文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薛雪诗论进行分析,认为他有独到的诗歌观点。其一他的诗源观远承《礼记》,近法叶燮,认定民歌开其源,诗来源于生活。其二,强调诗作者人品必高,才有过人之作。其三,提倡诗作风格多样化。其四,反对呆板地援典入诗。其五,重视诗歌的社会教育功能,反对摹拟剽窃,强调卓然自主。  相似文献   

10.
《梧门诗话》是蒙古族古代汉文文论中的一部论诗专著,也是清代卷帙浩繁的诗话体著作之一。它产生在中国古代文论的大环境中,而又继承和发展的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传统观点,尤其受到了王士祯的《渔洋诗话》和袁枚《随园诗话》的直接影响。但作者法式善并未盲从王士祯和袁枚,从而使其《梧门诗话》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搜集广泛、理论独特、品评公道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诗话输入日本的过程为背景,研讨了中日诗话各自的缘起及特征,分析了从平安到江户早期日本诗话作者的自撰诗话及对诗话体制的选择,并通过日本诗话作者对诗话的认识进一步探讨了日本诗话的体制特征及原因.江户以前日本诗话经历了从辑钞中国诗话、编著中国诗话、自撰日本诗话的三个过程,体现了异域文化传播由输入到仿制,再到自创的三步曲规律.江户时期日本人自撰诗话则集中体现了对汉诗格律、体势、声病等技法问题的专注,说明异域学者一方面严守来自母体文化的形式,一方面也表现出为适应本土汉诗初学者的需要而对诗话体制及内容的主动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益蜀戏斋诗话》,对马一浮先生的诗作及诗学思想作了言简意赅的评述。马先生是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文化人,既是“理学大师”,又是“隐者”,对他的评说,自然就有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话作为宋代的重要文学批评材料,涉及大量梅尧臣及其诗歌品评,主要论及其人物轶事,诗歌风格,诗歌主张及其诗歌评价与地位问题。宋诗话对梅尧臣的诗歌评论从宋初延至宋末,反映了有宋一代文人对梅尧臣诗歌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4.
"诗话"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诗话的产生既有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又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文体上,诗话具有漫谈、随笔的性质,类型也很多,在文学史上曾多次起到纠偏救弊、匡正诗风的作用,促进了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梨花诗话     
梨花千朵万朵,压枝欲低,素洁淡雅,风姿绰约,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每逢梨花盛开时节,古人喜爱在花阴下欢聚,雅称“洗妆”。唐朝时,这一风俗十分盛行,据《唐余录》记载: “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 ‘为梨花洗妆。’”人们也爱用梨花作头饰,当时,汝阳侯穆清叔赏梨花曾赋诗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首创《诗话》,其后,《温公续诗话》、《中山诗话》相继出现。初期诗话以其丰富的内容、自由的体制和活泼的风格为诗话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期诗话所包涵的内容、理论主张、独特风格以及它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等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坛,格调、神韵、性灵三大诗派各立门户,以诗论互相攻讦。三派的诗歌理论分别从表现形式、诗歌境界、抒情主体的不同角度探讨诗歌创作规律,主张各有偏颇。乾嘉诗人黄培芳则调和神韵、格调两派,同时吸纳性灵派主真情的观点,在儒家传统诗教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诗歌理论,这集中体现在《香石诗话》一书中。  相似文献   

18.
五四语言变革之后成长起来的新诗,其现代化过程是复杂曲折的。一方面,新诗以接近口语的日常语言介入传统诗性语言,胡适指出“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诗怎么写”,突破传统诗歌语言的常规,寻求适合表达现代生存经验的语言形式,这是给诗歌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大胆尝试。实际上经过唐代诗歌的繁荣,传统诗歌已经在走下坡路,逐渐僵化,它在形式上经受的种种约束,包括章法、句式、用典、对仗、平仄等,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这种日益僵化的形式已经不适宜表达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吕家乡认为:“新诗之所以能够取代精致圆熟的古典诗歌模式,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人的生活感受和内心状态已不是古典的‘意境’所能容纳。”  相似文献   

19.
关注文品和人品的统一,是王船山在《姜斋诗话》里的一个显眼的视点。诸如对诗歌的风格关联诗人的人格、诗文写作不能向“门庭”求助“支借”、诗人称号凭实绩而不靠自封、科学考场无法考出好的文品,以及诗歌应该表达民众哀乐之情等等问题的阐释,都闪现出王船山的人格亮光。  相似文献   

20.
李东阳《麓堂诗话》是明初诗话的代表作,其中集中地体现了李东阳的诗歌理论。这些理论涉及诗歌的本体性、诗歌的创作、诗歌的鉴赏与评论、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诗歌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