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影戏在我国已逾千年历史,不同的历史渊源、地缘及风格铸就了皮影戏异彩纷呈的不同流派,使得龙生九子、同源异流的文化现象得以出现。蚌埠余家皮影戏脱胎于山东影戏,历经了百余年三代艺人的传承与腾挪变化,逐渐在造型艺术、剧目形态、表演形式等诸多方面独树一方地缘谱系,同时呈现出浓郁的地方宗教、戏曲以及民俗文化色彩,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是皖北地区独有的民间艺术样式。随着学术界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的日渐关注,蚌埠余家皮影戏开始进入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2.
文章为2010年7月,在湖南长沙、南岳、新化三地举行的"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研讨会"的综述与评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为2010年7月在湖南长沙、南岳、新化三地举行的"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研讨会"的总结发言。  相似文献   

4.
皖南皮影戏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为了更好地了解皖南皮影戏目前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宣城市水东镇的皮影戏演出实况与演出团体的深入调查,了解到目前皖南皮影戏的生存困境,同时对皖南皮影戏的进一步传承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区的宗教碑刻是研究地域宗教文化及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在湖南芷江罗山庙新发现的六通碑刻,上起乾隆,下至光绪,从微观视角反映了武陵山区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可供宗教史学、宗教社会学、宗教经济学等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有部分僧、道宗教移民迁来湖湘之地,这部分宗教移民以僧人为主,南方之闽浙和北方之陕晋,都是主要迁出地,而湖南之衡山与潭州诸山是主要迁入地。在迁移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唐中后期与北宋时期,迁徙原因主要与佛道之学传授有关。他们的到来对湖南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民间戏曲艺术,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唐山皮影戏是目前我国三大皮影戏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但随着老年制作艺人的相继逝世,年轻人一代从事现代职业,唐山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不容乐观。本文论述了唐山皮影戏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现状以及提出如何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皮影戏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而环县道情皮影历史悠久,喜爱者众多,素有"来自东方魔术般的艺术"的美称,但现今受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冲击,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发展堪忧,濒临消失。基于此,在现今舞蹈教学模式的全新探索中,加入道情皮影戏的精髓内容,不仅可以以舞蹈的形式传承皮影戏文化,还能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皮影戏文化与舞蹈共同发展和进步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6,(2):100-104
中国皮影戏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民间传统艺术。复州皮影戏和海宁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作,是北派和南派皮影艺术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复州皮影戏和海宁皮影戏的比较研究,探索皮影戏从农耕时代迈入城市生活,与人类时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结合所形成的传承发展之路,即通过对皮影戏的传承、传播与弘扬,为当代城市文明的创造提供文化基因和精神根脉,让历史悠久的皮影戏与充满活力的城市文明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活态的民间艺术形式,澧县皮影戏在剧本形态、剧目内容、演出习俗与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民俗价值与艺术价值.本文以澧县皮影戏在当下的生存与发展为切入点,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结合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澧县皮影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呼吁对其进行保护性的抢救.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平江皮影戏的历史,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皮影戏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传承与保护平江皮影戏的措施,包括加快皮影自身改革,更新皮影系统;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政府积极引导,完善保护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宁宜 《中国教师》2009,(Z1):3-3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湖南是中国的内陆省份,其道家、道教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道教与湖南是有地缘关系的,湖南独特的地理生态资源及丰富瑰奇的物产为道教在湖南的传入及衍播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天然土壤。  相似文献   

13.
皮影戏,又叫“灯影戏”、“影戏人”。它的完整艺术效果是利用影人和道具,灯光屏幕、音响、唱腔及操演动作显现出来的。传统的皮影戏分布在四川、陕西、山西、湖南、河北、北京等地,皮影戏最受少年儿童的欢迎。不但节日演,农闲时也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1]。皮影戏是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小开始,故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幼儿园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经调查,目前皮影戏在幼儿园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应用范围太小、频次过少、园区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缺乏皮影艺术素养等问题。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地区为例,经过对问卷及访谈材料的整理分析,对中华皮影戏在常德地区幼儿园应用现状作出分析,并从教师、园方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促进策略,以期为在幼儿园传承和创新皮影戏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活动意图】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集说、唱、演为一体。近年来我园开展“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引进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木偶、皮影教育活动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一次,大家在观看中班幼儿表演的新编皮影戏《小武松上山》时,兴致勃勃讨论起来,“这个动画片好特别”“这不是动画片,这是皮影戏”“他们的动作好奇怪”……表演结束后,幼儿对皮影戏念念不忘。于是,我们设计了“有趣的皮影”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在欣赏皮影戏、体验皮影戏表演中获得审美愉悦,培养幼儿热爱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浅析川北皮影的源流、特色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影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方士幻术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其造型具有浓厚的民俗特征。川北皮影是四川皮影戏两大流派之一,造型生动、雕工精巧、表演细腻、唱腔优美、剧情风趣,曾走出国门。现状令人堪忧的川北皮影,在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我们应寻找皮影衰败的原因,起来保护、挽救这门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皮影是皮影戏的一个重要产地,相比于陕西皮影,她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色彩和声腔特点。由于环县地处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三省的重要交通要道,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的道路的不断修筑,环县的地理环境优势衰退。由于地处偏僻,环县的农耕习俗文化形态保持完整,至今仍有八九十个皮影戏班在各乡活动。作为原生态文化遗产遗存,这是中国目前鲜有的现象。本文试图就环县皮影戏的音乐体质和演唱特点谈谈环县皮影戏的认识价值和其在文化长河中的化石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剧作家李芳桂是我们陕西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他是碗碗腔皮影戏的"祖师爷",一生共写有碗碗腔皮影戏《春秋配》等8部,外加两部折子戏,统称"十大本"。他的剧作"十大本"有着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对于碗碗腔皮影戏来说,"救活了一个剧种",至少是振兴了一个剧种。李芳桂是清代继洪昇、孔尚任之后的一位杰出的碗碗腔皮影戏剧作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应享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皮影艺术--净角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皮影戏是古老的综合性艺术,其独特的造型极富装饰美感。净角是皮影戏中具有突出代表性的角色,它的造型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装饰艺术魅力,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民族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9,(2):6-6
山东省枣庄市皮影艺人邢如良在自己家中开办免费的皮影戏学堂,在学校假期向本村的中小学生讲解皮影戏历史发展和艺术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特色文化,拓展和增长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