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翻译究竟要不要"忠实"?传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然而,翻译除了忠实于原文之外,还得忠实于目标读者群,关注目的语文化环境等后现代翻译理论所涉及的热点话题。通过以翻译目的为调节器,对忠实原文、忠实于目标读者群及目的语文化环境进行协调,可使忠实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2.
传统翻译理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译文只是原文的临摹或仿拟,必须忠实于原文,做到与原文完全对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解构传统翻译忠实观,否定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重新表述"忠实",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重新审视传统上的忠实观.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对"忠实"标准的理解多停留在内容和形式的层面上,然而,翻译中的"忠实"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忠实。从翻译的"忠实"对象这个角度重新思考翻译的"忠实"标准。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需要"忠实"的对象有原文形式、原文内容、原文作者、译文读者、读者文化、客观事实和翻译目的(效果)。在翻译活动中,译员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忠实,而这种忠实应当有合理的适度性的把握。但这种忠实也必然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和内涵及译者自身因素上。  相似文献   

4.
覃晓霞 《海外英语》2012,(15):144-145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薛绍徽在翻译作品时对原文的尊重以及严谨的态度为世人所乐道,她做到翻译忠实于原文,然而却没有一味地复制原文,在尊重译语文化和原文的前提下对译文做适度的创造,成功地将忠实与创造运用于翻译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忠实"标准具有相对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忠实"标准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忠实再现原文的具体表现总是具体的,即同一原文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可有不同的忠实再现。从共时的角度来看,文本类型不同,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其"忠实"所侧重的方面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忠实是翻译研究中最重要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个概念。文章与现实的距离动摇了译文必须要忠实于原作的理论基础。译者不能仅仅根据原文来理解原文,而是把它放在社会文化语境背景下,让文本在其历史语境下显露真意。翻译不是一一对等和忠实再现,而是一种跳过字面去寻找某种顿悟,是创新发明、重新创作、重新构思、捕获意向的过程,翻译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原文,而是某种意义上敞开了的原文。  相似文献   

9.
信即忠实,是合格翻译的第一大标准,但绝对忠实乃不可能之事,任何翻译都会与原文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译者需要发挥再创造。忠实是再创造的基础。“再”就表明翻译毕竞不是独立创作,原文本是翻译的出发点和基础。再创造是为了能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创造出美的文章,是实现忠实译文的手段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信、达、雅"是严复在19世纪提出的翻译标准.这是一直以来大家用得比较多的三个标准.在这三个标准中,"信"即是"忠实于原文".很明显,"忠实"是这三个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由于各种语言都有其特殊形式及不同的词汇与语言结构,并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好的译文应该同时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思想、风格和形式.然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忠实于原文并不是逐字翻译,我们应该考虑以下这些因素:习语翻译、因有限的种类导致的错误的忠实,以及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类别.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修辞手法.只要我们在翻译中注意这些原则,我们就可以把读者完全地带入原文所表达的意境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忠实于原文.  相似文献   

11.
忠实作为传统的翻译原则被解构了。人们认识到由于个人认知、经验等的不同,再加上文化学派提出的操控因素,做到忠实已不可能或不必要了。然而笔者认为,翻译的本质在于忠实地传达信息。对忠实的追求是维系原文和译文的纽带和桥梁,不能放弃。忠实对文化生态也有积极作用。至于那些为着某些目的使忠实度降低的宽泛意义上的翻译,本着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负责的态度,须明确标出。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翻译者即叛逆者”,作者看来不然。译文的变化是为了更好的忠实于原文黹原文的“神”传达出来。忠实并不是指形式上的对等,形式上的不对等也不意味着叛逆。本文先就忠实与叛逆说起,然后从符号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结合实例分析阐述了作者的观点——翻译者并非叛逆者。  相似文献   

13.
在正确理解语境的前提下,可以使译文忠实原文内容,明白通顺,保持原文风格,体现出原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15.
忠实向来是翻译的一项最重要的指导原则,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背离原文,不忠实于原文,乃至背叛原文。本文从语言的差异,文化差异和译者的因素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背叛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译者要以钱钟书的“化境”的目标要求自己,对忠实的追求不能放弃。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译论中翻译标准的核心问题是“信”或“忠实”,都是以原文/作者为中心,强调译作/译者对原文/作者的绝对忠实,显出较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角度关注翻译,探讨翻译标准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的歧视,提出了另类的女性主义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发出了女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传统等值翻译观和等效翻译观中的"忠实"观点如今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该文结合关联理论对"忠实"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忠实"的对象是原文对原文读者(译者)产生的语境效果,而译者的目标就是要以该语境效果作为自己的信息意图,通过最佳关联假设选择适当的译入语语言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严复曾提出“信、达、雅”三个字的翻译标准。他将“信”放在首位,可见“信”是翻译的的重中之重。所谓“信”,即是“忠实”的意思。忠实是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对原文忠实,不仅是  相似文献   

19.
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理想的翻译是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可以完全忠实地反映在译文中。鉴于源语和目标语在句法、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译文和原文有时会存在差异,这使得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不能完全忠实地反映在译文中,译者在译文中对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进行了调整。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看,译者有时需要在译文中对原文中所蕴含的图形-背景关系进行转换。本文通过简单句、复合句的翻译实例简要阐释了图形-背景关系在译文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语言,其表达习惯亦不相同。本文据此提出语言习惯与译文忠实的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翻译是译意,是转达原文中的信息和意义,而非两种语言在形式上的转换。译文在忠实转达原文的信息和意义的同时,其行文特点和表达方式必须符合译文语言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