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能力(narrative)是一种脱离语境的语言能力,叙事能力体现了儿童发展诸多方面丰富的信息,例如情感、认知、社会和文化发展。欧美国家的学者对儿童的叙事能力已有许多研究,本文综述有关儿童叙事研究的缘起、叙事的定义和特征、叙事功能以及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研究,以期对汉语儿童叙事能力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宫崎骏作品中的主题叙事与儿童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崎骏的作品既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和宏大的主题叙事,同时又走进了儿童的现实情感体验世界。本文从儿童特点出发,分析作品主题叙事和儿童认同的契合,解释宏大叙事和生活世界的巧妙融合是宫崎骏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3.
表面上看,教育叙事研究不过是教学的研究,但任何有效的教学研究总会牵涉到学生或教师的生活。或者说,真实的教学研究往往是教学与生活的研究。由此,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又由于教学叙事与生活叙事总是叙事者叙述“个人生活史”中的一系列片段,因此真实的  相似文献   

4.
道德叙事是儿童道德成长的重要方法,它具有叙事情境的完整性、叙事情感的交互性与叙事旨趣的道德性等三个特征。故事叙事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叙事逻辑:叙事目标要根据儿童发展水平而设定;故事文本要针对儿童兴趣与需要而合理选择;叙事方法要依据召唤结构进行选择与设计;道德反思要以分享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师或家长要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中的故事进行叙事活动,组织儿童开展故事叙事的社团活动,鼓励儿童改写、续写和创作故事,推动互动式亲子共读故事与利用电子媒介来讲读故事等多种途径进行道德叙事。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生活中充满了叙事,叙事对儿童的认知、情感等的发展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儿童叙事表现出诗性、整体性和个体性的特有性质。当儿童的语言、文字、逻辑尚待发展的时候,绘画成为他们叙事的重要方式。对儿童叙事的研究和梳理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儿童德育中道德叙事的批判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当前儿童德育中道德叙事所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即叙事知识等同于科学知识、多元对话的叙事关系变成单向灌输、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压倒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展开了批判和反思,力图揭示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叙事。  相似文献   

7.
教师叙事与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于教师而言,教育叙事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方式。这是因为叙事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方式;教师以叙事方式认识教育教学;教师以叙事的方式建构教育经验。教师进行教育叙事能锻炼观察日常教育生活的能力.帮助洞悉个人实践知识,提高反思探究能力,提升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8.
认识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前提.为合理地认识儿童、实现对儿童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儿童生活叙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选择.文章通过对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伽达默尔等人的相关理论进行理路梳理,力图融合“成人的视角”与“儿童的视角”,探索一种特殊的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并以一则儿童生活叙事为例,分别运用三种视角进行叙事解构与重构,探索并探讨了运用儿童视角、在视域融合中进行儿童生活叙事的方法选择和实践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黄蓓佳的儿童小说不仅赢得了儿童的喜爱,也引发了成人的阅读兴趣。她的儿童小说魅力源于其独特的叙事策略:"非聚焦型"叙事视角、逆时序的叙事时间、融价值生活于时间生活的故事模式。这些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与她的儿童文学观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叙事教学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指导,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实践。外语课堂教学语境下的叙事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的叙事化,还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叙事化。学习者需充分调动其认知和情感因素,积极参与到叙事活动中,通过对文本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叙事化,有效地实现其对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并促进语言认知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钱慧 《早期教育》2014,(12):26-29
儿童的叙事绘画与儿童经历的事件、获得的感悟、产生的联想等都密切相关,是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可以满足儿童的叙事需要。在叙事绘画过程中儿童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语言能力的提高、认知及社会性的发展。叙事绘画研究为儿童绘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运用教育叙事,以一位小学教师为个案,从自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的知识和情境知识等方面展示其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真实状况。个人的教育信念、原有的受教育背景和生活经验、教学反思的意识、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文化的创设等是影响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启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离不开日常教学生活、教学反思以及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正>一、小说及小说教学1.小说的概念及特征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是叙事艺术。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有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1]。同时,小说作为叙事性作品的特征亦绝不能被忽视。文学叙事有两个本质特点:第一,叙事文学是讲故事;第二,叙事的话语具有虚构性[2]。意思是,它来源于社会现实,通过集中、典型的事件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  相似文献   

14.
德育教材开发中的叙事素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教材中的叙事素材具有启发与激活、交往与对话、引导与示范等功能;有效地发挥诸种功能,须克服“再叙事”过程中权威型叙事关系的弊端,遵循人性化、生活化、情境性等呈现原则,从引发儿童的道德叙事、促进儿童的道德生长出发,以叙事意图为指引,综合考虑叙事类型、叙事结构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叙事是一种久远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继价值澄清、认知推理等努力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为代表的西方学校教育将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道德叙事产生教育作用的内在机制是:叙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价值传递过程;道德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区别;道德叙事契合了儿童道德形成过程的叙事性思维(narrative thinking)特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叙事策略包括指导学生阅读美德故事,挖掘教材中学故事的道德教育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16.
“走进生活找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叙事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故事的描述,去追寻教育参与者的足迹,在倾听教育参与者内心声音的过程中,发掘教育个体或者群体行为中的隐性知识并揭示其蕴涵的价值和意义。上海师范大学专家岳龙博士指出:叙事角度可以灵活多变,随心所欲地转换,这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大特色。叙述可用听闻、查阅文件、采访、转诉等等方法来调度。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小说创作,善于运用儿童视角来反映现实生活,透过她儿童视角叙事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自然之美,而且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本真。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内隐知识,然而教师却尚未充分认识,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因此,通过了解教师"内隐知识"的特性,并且在认同这样的知识管用和难以言表的前提下,提出让内隐的知识流动起来的若干途径:反思性教学、叙事研究和日常教学生活中的聊天、观察等。  相似文献   

19.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调。在小说《英格力士》的叙事视角中儿童视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有成人视角或隐含作者渗透叙事系统对儿童视角形成干预补充。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进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与叙述者平等对话,使文本颇具亲切感和感染力。文本中多处采用反讽叙事,不仅实现了从儿童视角、心理出发对成人世界中丑陋现象的批判,还使文本的意义阐释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探究方式,以一位职高英语教师为个案来探究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旨在深层次地解读教师的教学生活,对深入研究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和教师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