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婉琪 《文教资料》2014,(36):118-120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他对于人类心灵的思考和对生活状态的探索。他一方面受到超验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又难以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本文通过霍桑在其短篇小说《人面石像》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矛盾,探讨其对超验主义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2.
《红字》女性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惊世之作。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女主人公Hester顽强的生存意识的分析和反叛行为的透视,着意发掘作品中表现出的Hester的女性意识,从而揭示出作品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侯秋芳 《考试周刊》2009,(34):37-38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在我国长期被解读为对清教伦理的控诉和鞭挞。本文作者认为这种单一化的论断有失偏颇。出身于清教世家的霍桑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他的宗教观是矛盾而复杂的。他一方面对清教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同时又对清教禁欲和赎罪的教义予以认同。本文作者通过对《红字》中男女主人公漫长的赎罪及抗争生涯的剖析揭示了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4.
在《红字》中,作者霍桑大量使用《圣经》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真实故事情节来阐释自己所向往的宗教思想和价值观念。《红字》和《圣经》的完美契合,造就了一部杰出的清教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5.
《红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字》中,霍桑作品的朦胧、模糊、神秘、跳跃、游荡、象征的艺术风格得到充分体现。从朦胧中不断跳跃的小说主题、游荡于小说中的幽灵般的人物、模糊、神秘的场景设计和赋予丰富蕴涵的象征寓意几方面显示了《红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它的问世,不仅是作者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标志着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充分反应了清教对人的精神摧残和人们无法克制的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红字>中艺术技巧的运用独具匠心,尤为突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就作品的象征手法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7.
晓苏的小说新作《粉丝》(原发《花城2009年第3期,《小说选刊》2009年第7期转载》)篇幅不长,却舒徐有致,张弛有度,含蓄蕴藉。传统的叙事艺术强调“文贵曲”,讲究“文似看山不喜平”。西方的文艺理论也有类似的认识,把出乎预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小说结尾誉为“欧&#183;亨利式的结尾”。小说妁盼丝》就具备这样的艺术特征。正是因为叙事的巧妙、结尾的成功,从而使小说主题具有了丰富的多义性和洞察的深刻性。小说的结局两次出人意表,更是将读者的感受一次次推向极致。  相似文献   

8.
贾皓冰 《海外英语》2012,(17):230-232
霍桑生活在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交替的十九世纪,因此同时受到两种思想的影响。在《红字》中,霍桑借助海斯特的反叛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改革的态度。霍桑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以及改革的必要性。不过霍桑并不像激进的超验主义者那样坚持社会改革只有在摈弃传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他认为社会问题应逐步解决,且不能凭个人的努力完成。霍桑同时也认为邪恶存在于人的内心而非社会体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回顾《圣经》对霍桑从小到大的影响,分析、比较《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肯定了《红字》中有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找出了《红字》与《圣经》在文学方面的契合点,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10.
霍桑在创作<红字>时的矛盾心理和暧昧态度导致了这部小说多元化的人物和主题.从人性的角度审视这部作品,人类文明与人性应该是协调统一的,人类文明不应压抑也无法压抑人性,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人性的弘扬,牧师迪姆斯代尔人性的压抑及医生齐林窝斯人性的泯灭导致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也深化了"只有实现人性与自然的结合,真善美才能回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郑成英  黄泽火 《海外英语》2013,(5X):220-222
该文主要阐述了《圣经》和西方文学的关系,分析并比较了《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找出了《红字》人物在《圣经》中的人物原型,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因他的长篇小说《红字》而蜚声美国文坛,完其原因是霍桑在《红字》中广泛运用的独特的象征意象,从而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上象征主义大师的地位。本文从主人公的名字、红色两个方面评析《红字》的象征意象,并对其进行重新解读,进一步揭示霍桑象征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相似文献   

14.
霍桑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总是具有某种独特性,总是处在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某种隔离的状态之中。作者通过对小说《红字》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分析,在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和批判社会丑恶的同时肯定了人生,信任人性中的爱与善良。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圣经》是清教思想的根源和基础,霍桑把《圣经》中的人物移植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之中来表达个人的宗教观。他充分利用作家想象的自由,把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置于神秘的宗教背景之中,赋予他们象征的含义,解释人类心灵的秘密,从而获得一种美学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设计说明]学习童话应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为主,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童话的教育意义。因而,本节课按以下几步进行授课的:品读-展示-整体感悟-填补空白-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9.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一位思想十分复杂的作家。一方面,他受清教思想影响,认同"原罪"说;另一方面,他又赞扬人性,反对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摧残。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其代表作《红字》中,海丝特和小珠儿的服饰就折射了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红字》这本小说中,霍桑塑造出了一个犯通奸罪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角色——海斯特。他在书中深入刻画了海斯特的心理历程,揭示了当时女性处于社会边缘的地位。同时,霍桑还写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从侧面折射出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尝试研究女性主义在《红字》中的体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