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格阿鲁是古代彝族的神话英雄人物,被西南地区的彝族认为是远古祖先,受到崇拜.彝语南部方言区流传的笃杰阿龙(也称阿龙)传说,就是支格阿鲁传说.相比之下,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已经从文学、信仰观念层面发展到了仪式实践阶段,这是支格阿鲁崇拜文化中的较高级阶段.支格阿鲁是祖先神、生育神和村寨保护神.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形成了两项村寨集体性的信仰民俗仪式:“咪嘎哈”仪式和“德培哈”仪式.“咪嘎哈”仪式一年一度举行,“德培哈”仪式十二年一度举行.目前,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文化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传承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螺髻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缺少一种宗教信仰方面的内容,使其局限于一次性旅游目的地。应当在螺髻山支格阿鲁文化遗迹基础上增建支格阿鲁文化展览馆、雕塑、壁画等丰富多样的支格阿鲁文化景观,进行支格阿鲁文化歌舞、影视开发利用,开展支格阿鲁文化体验式旅游活动,特别是创建支格阿鲁庙宇,把各地彝族人民最崇敬的英雄支格阿鲁神灵构建成为彝王祖灵,并为螺髻山主神,以供游客朝拜、许愿等活动。这样就能把螺髻山旅游景区打造成重复性旅游目的地,使游客多次来,甚至年年来朝拜或许愿与还愿,从而极大地提升其旅游效益。  相似文献   

3.
支格阿鲁是广泛流传于云贵川桂等广大彝族地区的被神话了的英雄人物,无论在民间的口头传说中,还是在经籍史料中都有广泛提及。支格阿鲁的故事不仅在经籍史料中有着差异,而且在不同地域的文字记载和故事传说也有差异。支格阿鲁在史料中积极进取、不畏强敌的大无畏精神和在传说故事中不惧妖魔、身体力行、不畏权威的自强精神,形成了支格阿鲁自尊自强、仗义执行、乐于奉献、无私无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川滇黔相邻地区的昆明、楚雄、曲靖、六盘水、毕节、昭通、凉山、宜宾等地的民族中广泛流传有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其中有数十个故事内容完全相同。将区域内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进行全面梳理,从故事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和文本释读,阐释区域内流传支格阿鲁故事与罗隐故事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支格阿鲁是彝族全民认可的祖先神灵。本文就彝区各地流传的支格阿鲁与汉文史志所载"哀牢"、"烛龙"、"九隆"、"哀牢布"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经考证古"哀牢"即今之"阿鲁",其名称后多有演变。"濮莫"义为"白(蛮)女"。古哀牢地之"哀牢布"与亚洲棉起源有关,汉史所载棉花"娑罗"读音唯一保留在彝语支语言里。支格阿鲁文化是彝族社会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等西南地区。彝族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支格阿鲁是彝族历史上一位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支格阿鲁文化在彝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和国内旅游步入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对利用支格阿鲁文化促进彝族主要聚居的川、滇、黔、桂区域旅游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尽可能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的产生,利用支格阿鲁文化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主要反映了彝族母系氏族时期社会生活;《格萨尔王》堪称东方的"伊利亚特",反映了部落联盟时期藏族人民古老而丰富的社会生活。两部史诗均成功地塑造了支格阿鲁、格萨尔王等诸多英雄人物形象。格萨尔和支格阿鲁作为典型英雄人物,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差异。本文将从两位英雄出生、家庭背景、英雄业绩、最后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民族英雄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8.
远古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相关古籍文献及其他文物、古迹等文化丰富多彩,是彝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支格阿鲁相关历史、谱牒、史诗文本、神话故事等文献及其他古迹文化的收集整理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亟待进一步地收集整理,应进行整合各地区支格阿鲁史诗版本、影像手段的收集整理、相关文物古迹的收集整理这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格尔兹“意义”的相关逻辑,秉承人类学的“阐释”本质,对彝族史诗《支嘎阿鲁王》作一种更加宽泛的略带哲学思辨的文化探讨。其中涉及“阐释”的人类学前提,《支嘎阿鲁王》的神话片段和逻辑,以及《支嘎阿鲁王》二元文化隐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彝族民间文学中的英雄史诗,——《支呷阿鲁》《阿鲁举热》或《支格阿龙》等,皆渊源于同一母体,是彝族古代社会的简史部分,是记录彝族初民社会意识的演义。本文在论及主人公时,一律采用“英雄”替代。 诸种迹象表明,英雄传说产生于彝族六祖分支之前。当时,彝族尚处于蒙昧初开,愚沌浑鲁的童年发展期。作为民间文学,它与彝族初民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1.
《阿鲁举热》是云南彝族唯一的一部英雄史诗。最近收集、整理、改编的《阿鲁举热》文本共2500余行,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传奇性和变异性的特点。新整理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内容更丰富,人物更丰满,故事更曲折,篇幅与四川凉山彝族的《支格阿龙》篇幅相当。  相似文献   

12.
神话是人性神格化的产物,加上受地理环境、彝族传统审美思维等文化背景的影响,支格阿鲁神话不但充满人性色彩,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表现了彝族先民独特的人本思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民族英雄是神话史诗与民间故事歌颂传扬的主要对象。彝族《阿鲁举热》、《包头王》是《支格阿龙》的神话变体,从流传形式看,它是依靠口耳相传,形成口头文学;从流传内容看,它以现实题材为口传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折射反映;从源流关系看,三个版本均是同一主题承接重组的流变关系。为便于比较研究,本文选择了金沙江南、北两岸凉山、永仁和哀牢山域的三个神话变异的英雄版本,以大凉山神话史诗《勒俄特依·支格阿龙》为主线,以小凉山英雄传奇《阿鲁举热》和哀牢山民间故事《包头王》变体为参照,从中揭示出英雄所处时代背景的历史性、民族性、传奇性、地域性和流变性的五个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支嘎阿鲁是彝族最具广泛认同的始祖之一,他的身世和经历充满神奇与神话色彩.支嘎阿鲁因历史贡献与突出影响而被彝族神化,彝族原始信仰意义上的图腾崇拜化内涵、代表着象征等级与权威的徽号等,无一不集中到他的身上.从保护利用彝族历史文化资源的角度,研究支嘎阿鲁对该文化的影响因素和由此形成的精神财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阿合买德·孜亚伊是20世纪维吾尔文学的一朵奇葩,其诗作多采用阿鲁孜格律。迄今为止,对诗人事迹的考证较为深入,但其诗歌的格律研究仍是一片空白。本文旨在填补研究空白,初步明确阿合买德·孜亚伊诗歌中所采用的阿鲁孜格律种类,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支嘎阿鲁在彝族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中广泛传颂,渗透到各种彝族文艺形式之中,形成了高大丰满的形象,在彝族文艺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支嘎阿鲁形象对彝族的认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物或者形象都无法代替的。即使到了今天,支嘎阿鲁形象的影响仍然广泛而深远,承载着彝族的共同精神寄托,是彝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支嘎阿鲁是彝族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有关他的神话、传说和典故,广泛流传于云、贵、川、桂四省彝族地区,自古以来他都是彝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对于支嘎阿鲁这样一位对彝族人民影响深远的英雄人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发展演化的视角,对流传民间和古籍记载的有关他的传说故事进行梳理和剖析,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支嘎阿鲁身份的多重性以及从他身上折射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文论对“格”范畴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格”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格”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格”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格”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格调之论的反思与消解。清代文论对“格”范畴的阐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格”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文学翻译原则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传统研究的不足,从新的角度对文学进行界定。并从这一界定出发,指出文学翻译在语言代码的转换,中要注意原信息的传递和原作者美学意图的表现。把握信息传递有三条标准:准确度、冗余度和可接受度,而美学原则可以三字概括:“意”、“情”、“格”。文章继而提出系统的研究方法,把上述标准和原则置于这一大系统之中,从而体现文学翻译的整体性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支格阿龙”是彝族神话中的英雄偶像,其神话传说广泛流传于滇、川、黔、桂彝族地区.该神话主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彝族母系社会末和父系社会初的意识、婚姻形态及其信仰.支格阿龙所处时代虽仍是母系社会,但父系社会的意识已开始崛起.某种意义上,支格阿龙正是这时期男人们为了建立父系社会的需要,并集男性力量与生殖力于一体而树立起来的一位英雄偶像.当然,支格阿龙最终的死也昭示了母系社会对其衰落命运的激烈抵御与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