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浩  杨丽明 《文教资料》2011,(29):220-222
高校“双困生”是大学生中就业的弱势群体.因此构建高校“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对于做好“双困生”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双困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接着详细阐述了高校“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2.
章陶 《时代教育》2014,(5):18-19
高校"双困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比起一般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双困生"的就业问题也就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双困生"面临的就业困境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促进"双困生"走出就业困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招生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相应的招生人数增加使得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也迅速增加,尤其是“双困生”就业尤显突出,本文通过对“双困生”就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就业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调研结果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显著因素主要有10项(P<0.01),其中,对“双困生”影响较大的显著性因素为理想的工作单位类型、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应岗位的了解程度、考虑就业的时间点、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为此提出“双困生”就业帮扶的建议,以帮助“双困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家已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政策,完成了"构建高校贫困生帮扶新体系"的目标,但如何"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仍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瓶颈,针对"双困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如何帮扶"双困生"在校期间提升职业能力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促进"双困生"好就业、就好业.  相似文献   

6.
高校"双困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经济状况、就业技能、就业观念、性格、就业政策上都处于弱势。属于家庭经济、就业都困难的学生。针对"双困生"面临的问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政府和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设计相关课程有针对性的关怀就业弱势群体,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刘少英 《考试周刊》2014,(68):171-172
双困生是家长面临的大难题,在双困生转化工作方面,不少农村家长选择到城市择校的方法,期望借助较好的师资条件改变孩子的面貌。作者从双困生形成原因入手,分析双困生转变方法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双困生"指在校大学生中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特殊群体,造成的系列问题不容小觑.本文通过高校学生工作者工作实例,提出应对"双困生'群体的教育工作加以关注,提供有效经济资助方式,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辅导,注重培养"双困生"的健康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双困"女大学生因其在心理、经济上的压力,在就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学院的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座谈,了解"双困"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0.
冯碧芳 《中国教师》2013,(Z2):129-129
"双困生",是高校贫困生特殊群体中的又一特殊群体,他们不仅生活上困难,学习上也相对困难,生活和学习的双重压力导致了他们自卑、情绪浮躁、性格孤僻、行为懒惰、人际关系尴尬等问题。据有关调查,近年来高校"双困生"的比例略有关上升,"双困生"问题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他们的成才与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平稳发展,我们寻找一条有效途径进行帮扶。一、"双困生"的基本特征及产生原因分析1.心理压抑,目标迷茫  相似文献   

11.
高梅梅 《职教通讯》2012,(14):44-46
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双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双困女大学生在就业力的表现不利于及时就业,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的就业弱势群体,为改善双困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提高就业力水平,应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就业力的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前,职业院校的“双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心、院校担心、家长揪心的社会问题,对职业院校“双困生”的解困已经成了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产生“双困生”的原因;“双困生”解困的办法:经济解困、心理扶贫;做好解困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盛东 《天津教育》2020,(7):177-178
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受到家庭教育、家庭文化思想、道德感染熏陶等方面的影响不同,所以在班级中总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让家长、教师头疼的学生,即“双困生”。面对“双困生”,家长显得无所适从,教师更是感觉棘手无比,整个教育教学的精力几乎被全部集中到班级仅有的几个“双困生”身上,“双困生”又影响着班级整体工作的开展。因此,做好班级“双困生”转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双困生”是指由于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体等因素造成的,在经济上相对贫困、心理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双困生”背负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心理发展处于一种畸形的环境之中,若不及时调整心态,摆脱“心理贫困”,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势必影响其学业发展和自身健康成长,也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关注这个特殊群体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是一所由私人捐助创办的纯慈善、全免费的全寄宿制高中,创办于2002年,每年面向全国各地招收200名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笔者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学生为样本,对高中“双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生的就业现状,然后分析了高职生的就业心态现状,指出调整就业心态的紧迫性,最后提出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三点主要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职生择业心态分析与就业指导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铭 《教育与职业》2006,(30):77-78
当前,高职生的择业心态呈多元化趋向,积极与消极并存,但总体上心态平稳。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要根据高职生的择业心态,拓宽就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着力转变高职生的就业观念,形成正确、健康的择业心态;还要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高校"双困"毕业生作为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面临贫困与求职的双重压力,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妥善引导,往往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双困"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出发,分析了就业困境的成因,并探讨了解决"双困"毕业生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增长对复合型技术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近些年高职院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呈现出稳步攀升的毕业生就业率,甚至某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出本科院校,但是就业心态问题在高职生的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并对高职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高职生就业心态主要表现特征,高职生就业心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高职生就业心态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促进高职生的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9.
职业在个体一生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职业成熟度的研究有利于针对高职生开展职业心理辅导工作。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高职“双困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团体职业生涯辅导能有效提升高职“双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而帮助高职“双困生”清晰生涯目标,充分增强自我动机,加强生涯决策能力,切实提升职业成熟度。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双困生"指家庭经济贫困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面对诸多外界压力和内部矛盾时,容易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了帮助"双困生"摆脱困境的对策,探索构建"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并重的"双轨资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