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谈狐说鬼,记载诸多怪异之事,与志怪文学一脉相承.在《聊斋志异》所叙述的各类奇幻故事中,涉及“死而复生”这一现象的有七十余篇,而其中“因情复生”的篇幅则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立足于“因情复生”的现象之上,从“亲情”“爱情”两方面对这类故事进行整理归纳,并从佛教思想中“因果报应”“佛在心中”“灵魂不灭”等方面入手,探讨作者创作这类故事产生的原因,认为“因情复生”的故事反映了蒲松龄“劝孝悌“劝真情”的思想观念和他以儒为主,佛、道辅之的神道观.  相似文献   

2.
在《聊斋志异》的人花相恋故事中,蒲松龄以高超的手法创造出理想化的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情节。由于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敏锐感受和深刻洞察,这些幻想故事中蕴藏着真实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引发生命悲剧的原因有很多,从悲剧的发生本质上讲有偶然性悲剧和必然性悲剧两种。蒲松龄将人生最本质的缺憾与无奈融入奇幻浪漫的人花相恋故事中,因此在他笔下那个唯美浪漫的虚幻世界深处,萦绕着若隐若现却又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3.
梁莉 《文教资料》2005,(31):130-131
生与死,是文学作品中一个亘古不衰的主题.<搜神记>卷15中多记载"死而复生"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流传一方面是受佛教中"死而复生"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及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这一现象缺乏科学认识有一定关系.这些故事揭示了政治、婚姻等社会问题,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太富于想像力了。想像可以超越一切。文学需要想像,科学也需要想像。要学学蒲松龄的想像力,借以开发自己的想像力,使自己从小成为富有想像力的人,那样,我们的一生将会有许多创造。1从《狼》这个故事里,可以领悟,故事情节的想像,先要设计好几个要素。记叙的要素,大家都知道,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大体有了一个想头之后,首先要设计好人物、时间、地点三个要素。揣想蒲松龄想到编一则与狼相斗的故事挺有意思,他在构想具体情节之前,肯定要在人物、时间、地点上费思量。人物,有人与狼。人,设计为屠户,倘设计为手无…  相似文献   

5.
《快曲》是蒲松龄根据三国故事中"捉放曹"的内容而改写成的历史题材的俚曲。它通过改变历史和三国故事原有的结局,迎合了下层民众的阅读期待,是对长期以来"尊刘抑曹"正统观念的进一步加强,宣扬了鲜明的"忠君"思想,反映了蒲松龄典型的儒家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说起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就会使人想起他花费教十年时间写下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能够成功地完成这部作品,原因是很多的,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听故事有特殊的嗜好.他听了一辈子故事,搜集了许许多多千奇百怪、引人入胜的素材;还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关干他听故事的趣闻.  相似文献   

7.
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类怎样以他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西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就记载了不少有关死亡的故事,可归纳为四类:轮回转世故事、死而复生故事、因果报应故事和人鬼相通故事。这些故事或以艺术为中介,展示出精诚之至的情感之美;或以道德为中介,展示出真与善的伦理之美。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的报恩思想,不仅体现在以报恩为主题的小说中,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中,报恩也是结构故事的关键因素,是人物行为的源动力。在许多不是报恩的主题和不以报恩结构故事的小说结尾部分,作者也对人物的报恩行为予以了特别的交代,显示出蒲松龄对报恩的重视。与恩德相对的是仇怨,蒲松龄主张大仇必报,小怨宜解。读懂了《聊斋志异》中的报恩与释怨故事,也就读懂了中国文化的人情法则。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造了许多“痴”形象,这些形象体现了蒲松龄的创作心理,是其主观情感的投射。  相似文献   

10.
上课一开始,教师给学生提供下面一则材料:清代作家蒲松龄屡试不第。他在自家门前摆上桌凳,备好茶水,请过路人讲述各种传说故事,20余年从不间断。后来,蒲松龄在收集、整理这些故事的基础上,终于写成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个材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如果要你写一篇读后感,你将采用什么题目?”教师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拟题。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出现了以下3种意见:1.从蒲松龄落第但不消沉这一角度,可拟题《落第不落志》;2从蒲松龄坚持20余年不间断这一角度,可拟题(而不舍,金石可按});3.从蒲松龄请过路人讲故…  相似文献   

11.
徐文翔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13-15,26
蒲松龄通过同一时期创作的三篇"花精"系列故事《葛巾》、《黄英》、《香玉》逐次展现出男主人公在"人异恋"中呈现出的三种不同境界。对感情的"不达"、"达"与"通达"这三种境界导致了故事中三种不同的爱情结局。《香玉》一篇是蒲松龄"至情"爱情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宝儿》     
内容简介《宝儿》是根据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贾儿》改编而成。《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记有传奇、志怪、轶事等等,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据说,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时,曾摆了一个小茶摊,请来往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然后赋予这些故事更为神奇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史景迁是当今国际汉学界杰出的史学大师,在其史作《王氏之死》中,蒲松龄这个名字进入了读者的视野,《聊斋志异》的篇章也被数次采用。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决非偶然,而是有诸多因素做支撑。在《王氏之死》中,史景迁借助《聊斋志异》解读蒲松龄,并通过蒲松龄观察郯城社会现实。另外,史景迁整合《聊斋志异》的故事材料,使这一史著极具文学色彩,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也可以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4.
死而复生是琐闻异事小说常有的文学主题,《搜神记》与《阅微草堂笔记》是中国古代两部不容忽视的志怪小说集,这两部小说中都有大量死而复生的故事,其主题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较大的区别.相同之处表现在因情复生和误死复生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类的辖制;不同之处主要是它们的创作主旨有较大的区别,而且《阅微草堂笔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并超越了《搜神记》。  相似文献   

15.
肖阳 《语文知识》2012,(4):62-62,73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劳山道士》,故事结构波澜起伏,一波三折,表现出高超的叙事技巧。故事意蕴深邃,颇富哲理,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诗医     
明末清初时,山东淄川出了一个大作家,他就是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画皮》《促织》《劳山道士》等故事,同学们都知道。但大家也许不知道,蒲松龄还是一个不错的医生。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众多精彩故事及人物形象。从写作技巧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我们发现,蒲松龄小说写作中含有明显的八股文写作技巧。从《念秧》、《葛巾》等篇中,可见其创作中八股文"起承转合"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书里面众多狐仙鬼怪的故事,充满了人情味和神秘浪漫气息,深受人们喜爱。作者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他当初写这部书的时候,每天清晨就准备好一大罐茶水,还有一大包烟叶,老早就来到大道旁的树下,铺好席子,等待着过往行人。有上点岁数的人经过,蒲松龄就热情地招呼着停下来休息。渴了喝上杯茶水,乏了抽上一袋旱烟。蒲松龄和他们随意拉呱攀谈,特别是请他们畅谈民间流传的各种故事,只要是故事好,哪怕是“缺胳膊少腿”,他也十分珍惜,回家之后再进行修改加工。《聊斋志异》中很多优秀篇目,像《画皮》、…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给古老的故事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借以表达作者对爱情、婚姻的看法。在这一幻想世界里,他明确的肯定了青年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反对封建家长制。强调以“知已之爱”为基础的爱情生活,反对以貌取人,金钱为重的爱情。宣扬男女平等,要求尊重妇女。总之,蒲松龄的爱情婚姻观在当时的社会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20.
崔护谒浆故事绵延流传,其本事最早见于《本事诗》,最初这只是崔护的一首小诗。通过细致分析,阐述了故事的发生与该诗本身所蕴含的戏剧性、孟棨编纂《本事诗》的主旨有关,并指出死而复生的关目受到了《搜神记》中《王道平》、《河间郡男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